——以《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平靜波 鄭羽彤 楊 華 方京華 何運斌*
(1.中南大學出版社 期刊綜合業務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0;2.中南大學出版社 《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湖南 長沙 410000)
高校學報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學術交流平臺、人才培養、科研評價,以及國際科技話語權重要陣地等功能與使命。[1]高校學報在我國科技期刊群中占據著特殊而重要的位置,至今已有上百年辦刊歷史,據統計,在423種綜合性科技類期刊中,以“大學/學院學報”冠名的約占81.6%[2],高校學報為我國科研成果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學報成立之初,主要是對外展示本校的科研成果,對內則承擔了組織校內學術研究、養成本校學術風格、培養本校學術新人等功能。[3]隨著進入融媒體時代,學報的功能和定位已經發生變化,學報傳播能力建設已成為擴大學報影響力的重要環節[4],本文以《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為例,探討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學報傳播能力提升的策略和有效辦法。
《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創刊于1994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英文期刊,主要報道有色金屬和軌道交通領域的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出版周期為月刊,合作出版機構為施普林格出版公司??镆驯籗CI、EI、Scopus、CSCD等國內外重要數據庫收錄。自2012年起,刊物連續獲國家六部委“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B類資助,2012-2021年連續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并于2017年孵化創辦英文新刊《交通安全與環境(英文)》,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2020年入選“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設工程”重點期刊項目。
《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創刊28年來,聚焦有色金屬和土木交通特色優勢學科群,助推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入選有色金屬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1級和鐵路運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1級。國際論文來稿占比超30%,國家重要基金資助比例達96.2%。
高質量的內容永遠是刊物的立刊之本和生存之基,高水平的稿源建設更是刊物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綜合性大學學報而言,由于報道覆蓋面廣,自由來稿方向分散,很難體現刊物特色。[5]高校學報辦刊同質化現象愈發嚴重,許多高校學報主要立足于報道本校的科研成果,已不能滿足新時代對綜合性學報的要求。關于綜合性學報的專業化轉型已有諸多研究和討論,《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鼓勵多學科綜合性學報向專業化期刊轉型,突出優勢領域,做精專業內容,辦好特色專欄,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薄吨心洗髮W學報(英文版)》依托主辦單位中南大學的優勢學科,堅持辦刊宗旨,聚焦有色金屬和軌道交通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同步追蹤國際前沿的研究趨勢,對接國家重點戰略需求,主動走入研發一線,先后組約了“增材制造”“先進熱傳導”“交叉學科”等一系列專欄專輯。通過高水平的稿源建設,學報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對期刊而言特別是綜合性大學學報,由于報道方向眾多且編輯人員專注于稿件編輯加工,對科研熱點把握力有不逮。而專家學者由于長期工作在科研一線,更加熟悉研究前沿,對稿件的學術創新性更為敏感。《意見》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明確提出要“將優秀學者和科研人員引入辦刊隊伍,支持教育科研單位教學科研人員與辦刊人員雙向流動”?!吨心洗髮W學報(英文版)》在辦刊過程中積極踐行學者辦刊理念,通過籌辦青年編委會,設立客座編輯等方式,邀約一大批長期處于科研前沿的專家進入辦刊實踐工作,對刊物稿件的科學性和創新性進行審查,較好地把好了學術質量關。
高水平的人才隊伍是期刊發展的根本保障[6],《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高度重視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編輯部人員全日制博士文憑比例達50%,且有海外訪學經歷,從而能夠更好地和海外專家、作者及出版社進行溝通。同時根據各編輯的學術背景及專業特長,設置有學術編輯、文字編輯、新媒體編輯等方向,編輯部定期組織業務學習,實現了編輯隊伍的全方位提高和個性化發展。同時要求各編輯在完成新聞出版總署規定的繼續教育學時之外,要積極參加行業學術會議。出版單位中南大學出版社也高度重視編輯人才隊伍建設,為對接國際一流辦刊經驗,與美國科學促進會及自然集團進行合作,邀請有Science、Nature工作經驗的編輯對編輯部進行培訓。編輯部鼓勵編輯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積極申報編輯學課題,從而能夠及時掌握編輯出版的發展趨勢,編輯部人才隊伍建設卓有成效,1位編輯晉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大賽決賽,1位編輯入選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設工程中青年人才項目。
隨著出版業進入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途徑及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7]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愈發多元化,這要求傳統以紙質刊物為載體的期刊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從內容和傳播形式上進行變革。[8]《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及時跟進這一趨勢,在內容上將平面媒體無法展現的實驗過程等視頻通過二維碼方式實現增強出版,拓展了科學發現的表現形式,使論文的表達更加多元化。同時在傳播途徑方面,通過打造融媒體矩陣,全方位推進期刊品牌建設。
在微信公眾號建設方面,通過會議宣傳、期刊推介、郵件推廣、微信群推廣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戶關注?!皟热轂橥酢笔强萍计诳暮诵母偁幜?,也是新媒體傳播中應遵循的原則。[9]用戶關注只是新媒體運營的基礎,只有持續的、能為用戶帶來價值的優質內容才能吸引用戶持續關注。[10]優質的內容不僅可以維系當前用戶,還可通過已有用戶的轉發和分享增加新的用戶。針對《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為英文類的綜合性大學學報特色,關注用戶來自不同學科領域,刊物微信公眾號定位為學術和資訊并重的類型。學術類信息圍繞本刊發表的學術論文進行運作,延續刊物的學術特色,定位為期刊在移動媒體上的品牌延伸。推送內容為亮點文章、優秀論文、學術專輯和作者訪談等消息。資訊型信息不局限于刊物本身甚至跳出刊物內容進行運作,用公眾號承擔起科技期刊作為科技知識普及傳播者的角色,通過資訊吸引擴大用戶群體,從而提升期刊的品牌影響力。資訊型信息擬推送論文寫作與投稿技巧、行業基金申請、科研進展和學術團隊招聘啟事等內容,以吸引更多相關學科領域的讀者關注。
bilibili網站是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有研究發現18~35歲用戶占比達78%。針對《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青年作者較多,結合期刊來稿中地質類稿件涉及地圖較多的情況,許多作者不熟悉論文中地圖的正確使用,編輯部結合時事熱點,制作了《論文中如何正確使用地圖》的短視頻,目前在B站播放量已達2000余次,被多所國內高校微信公眾號轉載。制作的《高水平科技論文寫作與投稿》視頻播放量2300余次,在用戶群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App(for iPad)在2014年年初即正式上線,涵蓋了近年的完整數據,其他過刊文獻也已全部上線,讀者可以隨時隨地下載閱讀。
上述融媒體矩陣與期刊網站平臺配合進行文章的同步傳播,實現期刊網站為主,微信、B站、App為輔的融媒體運營矩陣,相互引流及轉化,聚攏專家、讀者,有效培育了核心作者群,維護核心作者圈,提升了期刊在用戶群中的影響力。
為適應融媒體環境下的傳播形式,編輯部對現有的編輯出版流程進行再造,從以前以期為單元轉變為以單篇稿件為單元的生產流程。單篇稿件一旦達到學術出版要求,即可隨時隨地優先上線,不再受到整期稿件出版周期的影響。另外,整期期刊的組織環節,相比傳統出版的時間也大大縮短。編輯部僅需選擇本期需要上版的單篇稿件,調整好順序和欄目,通過一鍵操作即可實現整期組刊,中英文目錄、年卷期頁碼即刻完成,大大減少了人工干預,讓生產環節不再成為整刊出版周期的瓶頸。
期刊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目前已實現基于XML的全流程排版,正在建設的平臺可實現高質量PDF、RichHTML、H5、全文XML等多種格式文件的同步生成,滿足傳統印刷、網刊發布、移動閱讀等多場景、多渠道發布。同時輸出的多格式數據可以兼容知網、萬方、超星、維普等運營平臺數據加工標準,也可直接對接國內外專業數據庫。
同時全新的傳播平臺已經建成并進入運營階段,可滿足多樣化科學數據的展示和傳播需要,支持論文資源(包括最新錄用、優先出版、整期論文),多種科學數據資源、行業資訊、微信文章數據的托管與發布;同時可以進行學術專刊、專輯、專業數據庫等各種內容產品的策劃及發布。期刊國際傳播能力進一步提升。
傳統的辦刊模式下,文章刊出后整個出版流程就已結束,編輯接著投入到下個周期的生產加工,已出版的論文在傳播方面完全處于被動檢索狀態。[11]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投入的增大,研究論文數量呈爆發式增長,期刊影響力的提升亟待全新的方式。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其在論文推廣方面得以廣泛的應用?!吨心洗髮W學報(英文版)》借助TrendMD、Aminer等先進的第三方傳播工具,通過組織虛擬專輯、虛擬專刊等形式,及時將論文精準推送給相關學者和科研機構,變傳統的被動傳播為主動的精準推送,期刊的影響力得以進一步提升。編輯部通過對大量撤稿論文的分析,發現學術不端是論文撤稿的主要原因[12],通過總結該類論文特征,在稿件處理過程中對疑似學術不端論文進行了退稿,有效維護了期刊的學術聲譽。
高校學報是我國科技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工作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研評價,以及爭奪國際科技話語權方面承擔著重要功能與使命?,F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學報的傳播能力與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目標不相適應。高校學報要積極改變辦刊理念,主動適應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刊物的傳播途徑及人們獲取知識方式的變化,通過內容建設、增強出版、新媒體推送等手段,做大、做強我國高校學報類科技期刊,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從而有效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