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國鵬
(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河南 鄭州 450000)
各類新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媒體業態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使得媒體不再是群眾獲取數據信息以及實現信息共享的唯一媒介,群眾也具備著多樣化的數據信息收集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媒體必須積極主動地適應目前的大環境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適當的改變,保證媒體能夠符合行業發展以及群眾資訊的基本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深入探究新技術對媒體業態所產生的影響,進一步明確媒體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在目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中,電視廣播媒體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字化轉型,而其在轉型發展的實際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成本問題,而后才是收視習慣上的問題,隨著媒體的數字化轉變,其可以在根本上降低傳播的成本消耗。舉例說明,日本作為一個以商業電視臺所聞名的國家,東京五省周邊的電視放送波段,其在每年需要上繳10億日元左右的租費,而如果采用網絡放送的方式,只要所發布的內容合法合規,其只需要支付100萬日元左右的服務器月租費用即可,整體費用消耗大幅度降低,并且放送電波的覆蓋范圍也從國內進一步拓展到了全世界,在信號的傳播質量方面也從原本的模擬信號轉變為數字信號。[1]目前日本電視所采用的同樣為數字信號放送的方式,但無論是在放送質量還是放送容量等方面,都無法與互聯網光纖相比,然而,日本電視的全國放送權,只有日本的放送協會擁有,簡單來說,就是只有這個電視臺才能在全日本來放送節目,但通過互聯網放送的方式,就可以將日本的電視節目進一步傳播到全世界的范圍中。同時,媒體的數字化也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的消耗,對放送質量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結合目前各大獨立制作公司的角度上來看,越來越多的機構以及個體通過媒體數字化的方式來進入這一行業,這也對傳統媒體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沖擊,這部分傳統媒體在我國原本處在壟斷地位,但各類新媒介的出現使其要在全新的領域當中獲取觀眾,否則就會被互聯網的發展逐步淘汰,這也使得媒體數字化成為電視廣播媒體必須進行的選擇。[2]
在目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國外媒體與國內媒體在商業化程度方面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這也使得兩者的改革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效果,在紙媒的數字化轉型發展進程中,同樣需要將日本作為分析對象,這是由于日本的報紙銷量處在全球首位,并且在互聯網的建設上也處在世界前列。在近年來的發展進程中,日本的傳統紙媒人早就意識到身處互聯網時代,如果只是單純依靠成本控制以及效率,是很難與各大新興媒體之間抗衡的,但如果將紙媒與群眾的日常生活習慣之間聯系在一起,則會有不同效果。站在實際情況角度上來看,即便推出了網頁版的新聞,但日本的報紙銷量仍舊處在一種較高的水平上,特別是各類漫畫雜志,堅持采用低廉的價格以及優質的內容來吸引讀者,這也使得數字化發展并沒有對日本的紙媒產生很大的影響,引發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方面。[3]首先,日本的報紙以及報亭,已經完全突破了傳統功能的限制,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訂閱相關的產業新聞,這部分報紙也在一家人必不可少的讀報時間里得到充分使用。日本的大部分兒童都是在不斷翻看報紙的過程中開始認字的,每天聽取母親讀報屬于最初的家庭教育場景。大部分日本人對報紙營造的社會氛圍十分依賴,報紙并非一種單純獲取數據信息的媒介,已經進一步拓展成了教育子女的課堂;其次,則是廣告、售價以及流通等多方面內容,日本的紙媒仍舊處在一種健康的發展狀態中。而在我國紙媒進行數字化轉型之前,應當深入探究自身所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如果無法在廣告藝術以及發行效率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產業提升,數字化轉型就會喪失其所具備的優勢。[4]
新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逐步擴大了擬態偏差,這種擬態環境產生的偏差,所指的主要是在信息傳播階段,媒體人員通常都會針對資訊素材展開編輯加工,但信息被加工過后,其與原本素材之間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差異,群眾所接收到的數據信息環境,就屬于一種與真實環境存在偏差的一種擬態環境。簡單來說,群眾所接收到的信息環境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事件環境,而是在經過社會傳播過后形成的一種與原本事件環境較為類似的鏡像環境。在數據信息的傳播階段,擬態環境產生的偏差始終都是媒體人員重點關注的內容,只有在擬態偏差逐步降低的情況下,才可以更加客觀地展示出原本的事件內容。[5]隨著共享技術的不斷升級,數據信息更容易被傳播或是交換,特別是在各類新技術產生的支持作用下,媒體可以獲取更加豐富的資訊素材,在這種資訊素材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也為媒體帶來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其所產生的正面影響就在于媒體有著更加充足的資訊內容,其中不會出現無事可報的不良現象,而反面影響就在于隨著新技術的應用,也使得信息的傳播媒介逐步分化,群眾獲取數據信息的渠道也不斷增多,不同信息發布人員在針對信息內容進行制作的實際過程中,其中所融入的資訊立場與主觀意愿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這種復雜的信息來源也會使得信息源頭很難追溯,也就是無法確定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引發媒體權威性降低等嚴重問題。[6]
碎片化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步拓展,以及社會的基本運作模式出現的變化等,雖然新技術的應用為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由于受到人力、時間以及資源等多方面因素產生的影響,自媒體很難像專業媒體一樣展開整體性或是綜合化的播報。因此,在針對數據信息進行加工的實際過程中,通常都會將這部分信息劃分為多個部分,采取分段發布的方式,以此來逐步降低資源投入,同時,在目前的社會運轉模式當中,群眾的日常生活節奏也在逐步加快,能夠自由支配的娛樂時間與休閑時間也在逐步降低,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選擇那些較為精簡的資訊信息,使碎片化傳播模式更加符合目前群眾對信息的基本需求。也正是由于各類要素所產生的共同作用,使得數據信息傳播從傳統的完整傳播逐漸變為了拼圖式的碎片結構,盡管這種方式可以滿足群眾對信息獲取方面的基本需求,但卻進一步降低了數據信息的真實性。[7]
隨著新技術的逐步發展完善,數據信息的傳播速度也得到了全面提升,這也使得群眾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到自身所需的信息內容,其雖然能夠充分滿足群眾知情權、參與權以及表達權,但新聞素材的熱度也會在短時間內消失。同時,在實際新聞傳播過程中,其所注重的往往為時效性,如果失去了時效性,群眾對于新聞信息產生的新鮮感就會大幅度降低,而后再進行傳播就很難滿足群眾的基本需求,也正是由于時效性,才使得新聞具備存在價值,但在目前的新媒體環境中,各類事件的傳播效率正在逐步提高,信息共享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果無法采用更高效率的方式進行數據信息的傳播,素材內部蘊含的輿論引導價值就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綜合來看,在新技術的發展進程中,群眾已經充分享受到了各類便捷性的資訊閱讀服務,但這也對傳統媒體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傳統媒體為了在目前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下占據主動地位,就要在新技術發展背景下對報紙資訊的發展現狀展開深入分析,以此為基礎來提高媒體的方向性,進一步適應媒體行業的全新競爭形勢,為媒體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8]
在新技術影響下,數據信息的傳播方式也在逐步向著簡單化與便捷化的方向轉變,特別是在目前的新媒體環境中,信息平臺也為群眾提供了更加優異的信息素材以及創作工具,比如各種視頻剪輯軟件以及繪圖軟件等,這部分數字工具會逐步降低視頻以及各類稿件的制作難度,網絡用戶只需要消耗小部分時間進行學習,就可以充分掌握這部分軟件的操作方式,并自行制作那些與專業媒體較為類似的內容,通過網絡渠道來實現對資訊作品的高效傳播。同時,也正是由于這種創作門檻降低的現象,自媒體數量呈現出一種大幅度提升的狀態,即便是普通的用戶,在各類新技術起到的支持作用下,也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以及創作者,這也進一步壓縮了媒體的信息傳播空間,不同媒體之間的競爭力也在逐步增加。[9]
媒體在本質上就是對社會發展進程中產生的各類具備社會意義,并且可以反映社會現實情況的內容進行報告,這就需要在資訊策劃的過程中,不僅要反映出真實情況,也要重點突出資訊背后所隱藏的意義以及價值,從而起到警醒或是感悟的重要作用,使得媒體能夠成為更加權威的輿論引導者。隨著新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社會當中的資訊素材不僅在種類上較為復雜,還出現在各個角落當中,即便是一件比較小的素材內容,都可能在互聯網以及流量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下,成為群眾重點關注的內容。[10]而無論媒體的內容形式還是資訊平臺出現了怎樣的轉變,其中的關鍵內容就在于保證資訊的具體內容應當與群眾的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使得群眾能夠主動花費時間來了解相關內容,而目前提升群眾的參與程度,主要為兩種內容,第一種就是各類信息應當與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第二種則是通過社交的方式來完成信息的傳播,以此來引導群眾進入對話題的討論過程中,在實現內容轉發與分享的基礎上,逐步拓展信息的傳播范圍。這種用戶參與程度的提升,也使得地方的媒體產品能夠更好地突破傳統理念的限制,結合近年來各類熱點事件可以明顯看出,當前社會環境中群眾所關心的主要為那些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內容,信息與生活之間的關聯越深,就越容易受到群眾的重視。所以,媒體編輯要提升自身的敏感性,對所接觸到的每一個素材都要進行全面的整合分析,在展開深入研究后找尋出其中隱藏的現實邏輯。而受到傳統資訊所產生的影響,目前的各大媒體單位僅僅只是針對時間內容進行篩選與加工,但卻沒有突出策劃的重要性,所以,媒體單位不能局限在幕后,而是要積極主動的提升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充分發揮出自身優勢,深入到一線環境中來把握事件的真相,為群眾提供出真實的事件情況,在降低擬態環境偏差的基礎上,提高群眾對媒體的信賴感。[11]
在各類信息技術所起到的支持作用下,媒體完全可以實現對新聞宣傳資源的深度開發,盡管新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媒體提供出更加優異的信息素材,但其內部仍舊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同質化問題。這是由于在新媒體環境所產生的,主要就是將互聯網技術作為基本支持,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來轉變群眾原本的數據信息獲取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從而構建出了一種全新的媒體生態,能夠有效突破不同行業之間存在的壁壘,這使得用戶、媒體以及企業之間的邊界逐步模糊。在目前這種快速多變的互聯網傳播環境當中,更是形成了一種商業社交化以及用戶圈層化的時代特征,具備特色以及特點的新聞傳播內容相對較少,新聞傳播的內容需要更加豐富的表達方式,通過各類形式的應用來讓那些制作較為優異的作品進行高效傳播,利用網絡傳播產生的影響來促進新媒體技術的成長發展。但這需要引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進行對接,并形成資源共享的全新發展模式,全面提升內容的精品程度,構建出一種跨媒體、跨領域的立體化媒體傳播模式。因此媒體應當充分利用各類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優勢,形成信息傳播圈,比如利用網絡平臺以及App當中所具備的社交功能,就可以利用資訊的共享來將媒體的受眾充分綁定在一起,使得平臺當中的用戶能夠進行互相的分享轉發,從而完成數據信息的交互。[12]
在新技術應用的背景下,媒體更應當體現出自身所具備的資訊特征,以此來體現出與一般媒體之間存在的差異,進一步吸引群眾選擇主要的數據信息獲取端口。場景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思想理念下所產生的轉型發展思路,場景力所指的主要內容就在于數據信息為群眾帶來的在場感,其中的場景力越高,群眾就越能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狀態,實現對事件信息的清晰梳理。[13]同時,在構建場景力的實際過程中,對各類資源以及技術來說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這一點屬于專業媒體相對于自媒體來說所具備的優勢,媒體可以采取VR技術以及建模技術等多種數字化技術,建立起一種沉浸式的3D場景,通過各類互動選項的設置,使得群眾能夠根據自身的選擇來了解事件的進度,群眾在根據選擇逐步了解事件內容的過程中,也能夠強化其參與感,為群眾帶來一種沉浸式的體驗。除此之外,還應當注意不能一味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完全忽略傳統的資訊媒介,而是要將不同的媒體融合在一起,逐步拓展資訊服務的整體覆蓋面積,為不同的閱讀對象提供有針對性的數據信息。[14]
在新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渠道以及傳播形式都呈現出了一種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對傳統的媒體制作流程進行更新,并始終遵循新舊交替以及全面融合的基本原則。同時,還應當重點關注事實內容的融合,所謂的信息事實就屬于事件交互性以及多元化的發展過程,在目前的媒介融合發展進程中,逐步降低了信息的發布門檻,用戶可以成為媒體當中的主導人員。同時,傳統媒體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線上線下資訊,將線上與線下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在提供各類信息的基礎上,加大紙質媒體的推廣力度,幫助傳統媒體在拓展青年受眾的過程中,為那些不愿意上網的老年觀眾提供便利。綜合來看,目前的媒體應當將滿足不同受眾產生的需求作為出發點,確保實現全面融合,使得信息服務的覆蓋范圍能夠進一步拓展到不同的年齡階段。[15]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新技術進一步轉變媒體業態,這使得媒體應當積極配合新技術來進行積極主動的轉型發展,通過場景力的逐步提高來吸引受眾,引導正確的輿論,確保媒體可以在全新的社會環境中實現穩定發展,充分發揮出自身所具備的信息傳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