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樂泉
【編者按】為了進一步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加速學術研究成果轉化、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實踐,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走出一條學校體育建設的中國模式之路,首都體育學院期刊部于2022年11月18日上午舉辦了“二十大精神引領下的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論壇”。論壇邀請了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博物館研究館員崔樂泉教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于素梅教授、揚州大學潘紹偉教授、首都體育學院孫剛教授、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以及二十大代表、浙江省云和三中體育教師鐘華燕等嘉賓對學校體育進行專業解讀。
歷經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通過黨和國家政策的引領,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確立,整體工作機制方面進一步加強,各類保障條件逐步完善,相關活動與賽事日益豐富,青少年體育有了長足的發展進步,學校體育工作被不斷強化,其基礎性地位被置于優先發展的地位。
首先,在政策的演進與引領上,青少年體育政策是青少年體育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1951年政務院頒布的《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就明確提出,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乃是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培養出有強健體魄的現代青年的重大任務之一。此后,有關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政策日益完善,在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新時代十年青少年體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十年來,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建設這一中國夢的時代進程中,青少年體育發展作為一項基礎工程,其政策的出臺和實施至關重要。正因如此,在相關政策層面就鮮明地凸顯了問題導向性的改革邏輯,而這改革邏輯正是與當前青少年體育發展過程中暴露的相關問題相對應的。其一,受應試教育影響,雖然目前我國青少年整體運動意愿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愿不強,伴隨而來的是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其二,部分家長對體育教育價值認知的功利化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愿。其三,學校對國家提出的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內容,對于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旨非常認同,但在落實中部分學校缺乏對學校體育教師的尊重、信賴與關心,青少年體育參與的時間、精力被剝奪等現象時有發生。
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后,青少年體育工作邁上新臺階。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有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支持。
在實踐路向上,新時代十年青少年體育工作在發展中,始終伴隨著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懷與對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希冀。在新時代十年中青少年體育工作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
1.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與指導下,隨著一系列青少年體育政策的出臺,使其基礎性的戰略地位得以確立,青少年體育的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制訂實施青少年等群體的體質健康干預計劃,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并將青少年體育作為國家健康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來推進。
2.隨著相關政策的頒布與實施,青少年體育發展的工作機制不斷得到完善。如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青少年體育工作機構的成立、各協會中青少年體育項目推廣組織的出現、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設立等,標志著青少年的政策體系和制度逐步完善,也意味著青少年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青少年體育工作機制的良好運作提供了組織與制度保障。
3.新時代的十年,國家體育總局投入建設學校、社區周邊的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500余所,滿足了廣大青少年課外體育運動的需求。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加大投入、力度開發建設了更多新的健身設施。
4.國內各類大中小型體育賽制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國內多項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的舉辦。如2014年南京第2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全國青年運動會、全國學生遠動會等的舉辦有力推動了青少年體育運動的開展。
5.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注下,青少年體育工作形成了我國教育、體育、衛生、共青團中央等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尤其是一系列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政策,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中小學生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的出臺與實施,有效地遏制了學生體質的下降趨勢,助推了青少年體育工作。
綜上,青少年體育工作在實踐中凝練出凸顯新時代現代化的體育育人特色。新時代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根本在于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基于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具體實踐,在發展路向上要精準把握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現實問題。其次,探索出中國特色的育人渠道。通過將適合中國國情的政策機制與具有體育育人功能因素的有機整合,形成了有利于青少年體育的良性發展態勢。最后,準確把握了育人指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教育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必須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做到“五育”并舉,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正是基于上述認識,在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中,初步把“培育什么樣的體育價值觀”同“培養什么樣的人”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既向青少年學生傳授了體育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信息,弘揚了中華體育精神,使其主動承擔起了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為自覺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作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內容,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工作。新時代十年青少年體育在黨和國家政策引領下取得的成就,將會為體育強國建設的實現提供實踐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