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明星 王國來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提到要“改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學一線,組織高質量培訓,使教師靜心鉆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平。”一場高質量的教研活動,教師能“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并呈現出聚焦需求、參與性、連續性和情境性的典型特征。筆者以學校體育組校本教研為例,探索出打造一場高質量教研活動的“四步曲”。
校本教研活動高效高質的開展,首先取決于問題的聚焦,無論是體育教學理論培訓還是教學設計等主題專項研討,都要找到針對本次教研活動重要的、緊急的、具體的、切口小的問題,如“學期初的教學計劃如何制定”“二年級籃球單元怎么設計”“體育課堂的‘邊緣學生’怎么辦”“跳繩到了高段如何提高”“體育回家作業怎么布置”“出了安全事故該怎么處理”……問題的確定可通過三種形式操作。
根據組內教師當下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提前做好收集進行分類,從而定下教研主題,圍繞主題深入“小切口”展開活動。
根據教研組的學期、學年或三年規劃等,提前定好主題,以課題引領的方式,圍繞大主題從而切分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動聚焦小主題,教師在現場進行提問和探討。
一次校本教研活動可以是圍繞一個問題,圍繞一組問題,也可以是一個主題多個問題;問題的呈現可以是日常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是教研課觀摩中發現的問題,也可以是結合自身和他人課堂觀察提煉的問題。
案例呈現:以上學期筆者所在學校體育組開展的教研活動為例,每月1次共計5次,基于組內76%三年內新老師的情況,教研大主題聚焦“站穩課堂”,幫助青年教師從課堂常規、熟悉教材、師生關系三個維度入手開展系列活動。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提前收集、現場提問、問題多樣三種形式綜合運用,如第一次教研活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進行提前收集形式,了解到青年教師對于班級特殊學生的管理存在最大的困難有迫切需求,即定下第一次教研主題的內容:課堂常規之特殊學生策略談。
校本教研活動人員固定、基數不大,以我校體育組為例,學生3000余人,體育教師20人。為確保每一次活動人人參與和人人有收獲,人員的提前量安排和責任明確是保障。
根據主題內容,確定活動參與人員,整組教研或分年級教研或分問題類別教研或外聘專家指導等,擬定活動發言人、主持人、參與名單等。
本次教研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包括方案撰寫、活動設計主筆、人員排定等。
負責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場說明、流程串詞、教研總結、隨機提問以及活動秩序維護等。
與本次教研主題相關聯的其他教師,承擔上課展示、報道撰寫、照片拍攝、后勤服務等任務。20人為例的教研活動,倡導4~5人小組形式開展研討和分享,形成組內合作小組。
案例呈現:以上述“課堂常規之特殊學生策略談”教研活動為例,按照開學初就形成的學習小組5人一組共分為四個小組。第一次活動由第一小組負責,后續進行輪換制并設置小組長,第一小組中5人進行責任分配,分別擔任了活動發言人、活動主持人、后勤保障、撰寫報道等工作,成員根據任務進行了方案撰寫、問卷設計和發放(教研主題聚焦)、專家邀請(根據本次主題,該小組邀請了學校名班主任進行共同討論)、后勤準備工作、宣傳報道工作等,在活動開展中發言人確保人人參與精心設計研討小環節,設計以小組形式進行的呈現和分享。通過這樣的小組負責制,確保人人參與,不僅提升專題研究的能力,更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
校本教研活動的基本流程是:激活觀點—分組研討—頭腦風暴—理總結—布置任務。
由發言人出示本次教研活動的聚焦問題,就問題的背景、難點,涉及的相關理論做簡要介紹;就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實施點、創新點和問題點進行簡單闡述。
所有參與人員分小組就此教研活動內容、頭腦風暴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分組研討簡單流程為:形成分組—呈現思考—組內分享。
1.形成分組。固定分組,以20人教研組為例,開學初就根據自主固定小組,形成學習伙伴,組內有分工和安排;不固定分組,根據教研活動的需要,利用彩色便簽紙進行2~5組的分組,如20人分成4組,即準備4種顏色各5張便簽紙,隨機分組,同一色即為一組,操作方便且有效。
2.呈現思考。便簽貼法,利用彩色便簽貼將自己的思考和結論寫在上面,張貼在小組展示區域;表格法,小組繪制相應“解決問題策略表”,進行表格填充和接龍;游戲法,小組采用“地中海游戲”,將紙折疊成九宮格,問題寫于正中,每個學員進行向“地中海進軍”寫下自己思考的內容,直至寫滿九宮格,答案不重復;通過“我們可以”游戲,將小組思考的優化策略和解決辦法寫下來。
3.組內分享。根據上述獨立思考填寫的內容,組內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新的收獲,并將新穎的觀點繼續記錄下來。通過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和知識再次疊加,以PPT或大白紙張貼記錄等形式形成組內的觀點報告。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可通過抽簽或根據完成時間先后順序進行依次匯報,匯報時可前置相應要求,如時間要求、內容不重復要求、匯報人數要求、匯報形式要求等。小組匯報過程中,主持人做好控場、組織引導工作,每一位教研參與人員可就小組發言內容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疑惑、問題等,發言人只記錄教師們的問題,暫時不做回應。
發言人或學員組成的梳理小組對各組方案進行記錄梳理,進行反饋和得出更完善的方案,發言人針對問題及時做好回應和解答。主持人就本次教研的現場情況,教學內容的優化點,初步研討成果等進行全面的總結。
好的學習活動,呈現出連續性的特點,活動具有可持續性,教研活動后的任務布置是活動延續性的重要保障。根據上述梳理的結果呈現,發言人需布置具體的下階段任何,任務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時間節點要求、完成的內容具體成果標準、小組的身份定位以及下一次活動的組織預告和任務分配等。
案例呈現:以上述“課堂常規之特殊學生策略談”教研活動為例,在第一步激活觀點方面,本次負責小組的發言人就本次教研活動主題產生的前因后果進行了說明,并對前期的調查問卷進行了反饋,并提出本次教研的亮點是通過角色扮演和實踐操作的方式結合跨學科“外聘專家”點評開展。在第二步分組研討方面,根據常態的5人小組形式,圍繞“體育課特殊學生怎么辦”問題進行了表格法游戲,每個小組的成員寫下自己的策略和成功經歷,并討論交流提煉出該小組的共同解決策略。在第三步的頭腦風暴環節,采用獨特的“八分鐘演繹Show”,小組限時8分鐘進行角色扮演展示分享,要求小組間內容不重復,分享小組人人參與,其他小組要求記錄至少兩個亮點和一個思考。小組分享結束后,進行全體參與教師的“話筒傳遞談”,針對四個小組的發言,進行1分鐘以內的講亮點、提疑惑和新思考等。在第四步的梳理總結環節,本次活動由特邀校內名班主任進行點評和指導,主持發言人進行了針對教研內容和小組表現的兩個維度總結。在第五步的布置任務環節,發言人根據本次研討布置了下個月研討時先進行針對“體育課特殊學生”處理的案例分享,做到教研的連續性和復習呈環形,在案例分享中要求著重凸顯本次教研總結出來的方案策略,使用后的效果和新思考。
完成校本教研活動后,活動還不算真正結束,需召集學員進行復盤工作會議,發言人通過結構化提問的方式引導學員們進行復盤和反思。
1.目標重溫:本次活動的預期目標是什么?活動的成果是什么?
2.過程重溫:本次活動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有待改進?
3.人員重溫:本次活動小組隊員的合作成效如何?哪些地方促進了你們小組的成果取得?
4.請你用客觀數據或事例闡述本次活動的成功或失敗,并轉化成對將來活動的意見建議。
5.如果下次請你做發言人,你想在哪些環節進行創新的設計?
案例呈現:以上述“課堂常規之特殊學生策略談”教研活動為例,在活動的尾聲部分,進行了5分鐘的復盤工作,發言人針對本次活動主題的有效性,是否有收獲以及小組間的學習合作成效分別針對學員和組長進行了交流,組長和學員采用星級評價制從活動有效性、收效性和可操作性進行了評價,為下一次活動的開展提供優化思路。
良好的活動復盤有助于學員們更加系統地參與學習,將教研活動真正落地深入開展,為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不斷積累經驗和素材,學員既是學習者又是貢獻者,對學員自身的專業成長以及對學校教研組課程的開發和課題的開展均大有裨益,從而實現高質量校本教研活動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