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英 鄒萍艷 戚虹鴻
作為中國報業中有代表性的一類報紙,都市報也曾經歷了自己的“黃金時代”。“市民生活報”的整體定位,新聞策劃、新聞追蹤、社會新聞、輿論監督的內容特色,敲門發行、市場化的運營機制等,都讓其贏得了廣泛的讀者喜愛,受眾基礎良好。
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和媒介技術的迭代更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傳播環境、新聞生產模式、輿論生態以及媒體盈利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到了新媒體時代,紙媒的競爭環境變了,由傳統媒體之間的競爭,變成了與新媒體的競爭,更準確地說是受到了新媒體的挑戰。以交互性、即時性為特點的新媒體對都市報的影響更甚。受其影響,近幾年這類報紙紛紛休刊或停刊。
雖然在新媒體環境下,都市類報紙轉型發展面臨重重困難,但相比其他紙媒,都市報在數字化過程中卻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首先,都市報本身體量較小,在探索轉型之路時更加靈活,能根據自身情況采取更加多元的方式,探索多種轉型可能;其次,作為傳統報業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產物,都市報自誕生之日起就比其他報紙更具市場性,與市場靠得更近,因而更容易從市場和受眾角度出發考慮轉變經營方式和經營策略;都市報擁有更多內容優勢,廣泛的群眾基礎為全媒體轉型奠定了根基。此外,都市類報紙一般都有輿論監督的傳統優勢,過去的都市報通過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的相關問題,促進問題的解決,在搭建政府與群眾溝通橋梁方面發揮著“短、平、快”作用,這為都市媒體轉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而面對困境,如何轉變人才培養、內容傳播、廣告經營等辦報理念,與時俱進,融合發展,揚我優勢,不斷創新,才是都市報的生存之道。
創刊于1992年的《上饒晚報》是地級上饒市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性都市生活報,該報注重人為本、家為根、小社會、大文化,多年來努力在“貼近、增容、搶快、加重、搞活”上下功夫,“每天報紙一到,先看《上饒晚報》!”在紙媒的黃金年代,《上饒晚報》曾經是上饒人了解本地生活的重要窗口。然而隨著新聞信息傳播生態的深刻巨變,《上饒晚報》作為地市級都市紙媒,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發展困境:讀者流失嚴重、廣告斷崖式下滑、人才流失等。在錯過了新媒體轉型的先機與紅利期后,《上饒晚報》也是難以為繼,連續四年(2016~2019年)對外廣告代理招標流拍,廣告營收嚴重下滑,報社運轉困難,人才流失嚴重。痛定思痛之下,全媒體轉型勢在必行。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缺乏全媒型人才的隊伍,就挑不起全媒體轉型的重任,帶動不了紙媒沖出重圍。所以媒體在融合發展的契機下要著力培養具有媒介融合思維,集采、寫、攝、錄、編、播于一體的全媒體專業人才,加快媒體與專業人才融合的步伐。
《上饒晚報》抓住發展牛鼻子,更新辦報理念,從源頭抓起,重構體制機制,激發隊伍活力,培養新型人才。2019年,在改革之初,《上饒晚報》率先打通內部原有的組織結構框架,取消原有部門,成立3個項目支持中心:事業發展運營中心、融媒體運營中心、專刊中心。三大中心分工明確,實現“活動+創收”“合作辦報”“融媒拓市場”等目標。融媒體運營中心負責日常采編工作與新媒體運營,每名記者外出采訪,在做好文字采訪的同時,采集視頻、圖片素材,編輯根據不同內容進行文字和視頻編輯加工,報紙、微信、短視頻文本相互區分;專刊中心負責專題類內容的采寫和編輯;事業發展運營中心負責開拓市場業務、策劃主題活動。各中心內部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各中心之間打通壁壘,最大限度發揮每名采編人員的能動性。定期召開學習例會,激活團隊積極性,在分享與交流中,讓每名采編人員成長為全媒型記者、編輯。在這種干事創業的氛圍下,大家都干勁十足。
《上饒晚報》于2020年3月對版面進行改版,增加了深度版、人物版、教育版、文化旅游版等專題版面,打造讀者關心關注的精品內容,策劃主題宣傳活動,在接地氣中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改版后的晚報,將洗盡鉛華,努力做一張有情懷有溫度有態度的報紙。把那些有益、有趣、有料的點放大,挖到最深處,把一份報紙做到它應該具有的力量和應該抵達的深度”。改版當天,《上饒晚報》在報紙、微信等平臺刊發致讀者的話。
作為地級市都市報,在人才、技術、資金均不足的情況下,按照“深耕主業、穩住大盤、創新轉型、融合發展”的思路,確立“移動優先”的方向,積極推進新媒體建設,打造出一個擁有微博、微信、抖音、快手、頭條號、電子閱報欄等多種載體的新媒體矩陣。通過各矩陣平臺多渠道傳播權威、優質內容,并策劃主題宣傳報道——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推出《詩畫上饒》特刊回顧上饒70年來的變遷與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報道抗疫的情況,并策劃推出了《Vlog:此時,我所看見的鄱陽——一個大學生的見證實錄》,以大學生視角展現鄱陽地區的情況,回應群眾關切;策劃抗疫宣傳片《我看見你》,展現城市抗疫的正能量,傳遞希望;抗洪期間,記者深入抗洪一線以圖文+短視頻Vlog形式進行現場報道;尋找“最暖彎腰小男孩”等一系列有溫度、有情懷的報道,為《上饒晚報》贏得了用戶的信任和支持。隨著核心競爭力不斷上升,2020年起,上饒多家單位與晚報攜手合作辦報。
新媒體帶來的沖擊不僅僅是生產流程與傳播方式,對于傳統媒體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也帶來了深刻變化。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發展,傳媒經營所涉及領域愈發廣泛,競爭也勢必更加激烈,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經營用戶成為傳媒經營的重要任務。而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并探索適合、有效的經營模式成了都市媒體轉型亟須解決的難題。
傳統媒體通過延長產業鏈重塑經營模式,其做法主要有媒體融合+活動、媒體融合+項目、媒體融合+公司等。作為關注都市民生和本地話題的地市級都市報,需要通過有效方式將報紙所能調動的資源和品牌影響力整合在一起,最終形成報紙的服務特色、服務能力。我國新聞媒體不僅具有事業屬性,還具有產業屬性。媒體在保證優質內容的同時,也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把握好全媒體時代的市場化需求,不斷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上饒晚報》自改革以來,始終把公益活動和市場活動一起抓,在保證良好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求得良好經濟效益,并提升報社品牌影響力和服務水平。
2020 年,《上饒晚報》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活動,拓展了新市場,也維護了用戶黏性。1月推出了“《上饒晚報》新春返鄉置業十大名盤看房團”“贏6萬!去靈山尋找你的‘生肖石’!”“上晚名師公益講堂”;2 月先后與“四特酒”“今世緣”開展了“逆行抗疫,四特敬酒”“宅家抗疫有大愛”“眾志成城 共抗疫情”上饒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社會責任感企業(企業家)”宣傳展示活動;3月,結合3·15策劃了凝聚你我力量,為復工復產單位鼓與呼,以及《上饒晚報》“第十三屆消費者信得過誠信企業品牌”展示活動;4月推出了由上饒綠地城冠名的“我鏡頭中的綠地城”全民攝影大賽,以及與上饒市潔透正式開啟的“JIUSC潔致生活杯”全民抖音大賽活動;5月與上饒吾悅廣場攜手推出了“全民攝影 瘋狂我的熱愛”攝影活動;6月舉辦了“遠泉杯”第二屆鐵山楊梅節,以及開辦了上饒記憶之家庭檔案故事征集活動;7月針對中考生的“上晚名師公益講堂”繼續開講,支援鄱陽災區,展開了大型公益愛心活動,共為災區捐款捐物100余萬元;8月推出了《深山已晚》新書發布會;9月“走進小康生活”《上饒晚報》陪您去看房活動啟動;10月正式啟動《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特刊征集活動;11月策劃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全媒體宣傳特刊集結號,以及小記者團隊的征集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上饒晚報》的影響力顯著擴大,建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打造了《上饒晚報》自身的美譽度,也為報紙的發展找到了支撐點。
理念一變天地寬。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上饒晚報》奮力突圍、尋求發展,在全媒體融合轉型發展中不斷嘗試新的運作方式、發展理念和有益探索,廣告經營和媒體影響力均實現了止跌回升,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盡管目前還在不斷調整完善,但對于當前面臨重重困難和挑戰的地市級都市類報紙來說,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