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姣蘭
在2020年度湖南省營商環境評價考核中,株洲市排名全省第二,其中惠企政策落實、政務服務等8個單項指標排名全省第一。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繼續優化株洲營商環境,在全省營商環境考評中保二爭一?我們必須繼續創新,主動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株洲日報社開辟“營商環境優化年”欄目,推出“營商環境我有話說”征集活動、“營商環境再提升”系列評論和系列專題,開辟知株俠說新聞欄目,拓展時政報道題材,做深做透本地政策、領導報道,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營商環境是什么?株洲緊扣“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主題,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牽住“一件事一次辦”牛鼻子,全市各系統改革浪潮洶涌。在此背景下,創新涌現,以前很多難辦、不能辦的事情,得到突破。株洲日報抓住這一富礦資源,開辟“營商環境優化年”欄目,形成了以市營商環境優化管理辦公室為根據地,深入社區、各政府職能部門、企業、重要領導活動等陣地的新聞網絡。采編端幾乎全員出動,全年采訪動態稿件200多條,報紙、網絡、抖音等多渠道發布,文字、視頻、圖文多形式傳播,全景式呈現株洲營商環境優化的成績,全市上下發展信心大增。以優化為抓手,以發展為目標,成為株洲各行各業、各級政府的共識。
聚焦工程竣工重復測量、重復收費且測量工期較長弊端,我市推出“多測合一”改革。從改革推進會到項目受惠落地,再到在全省率先實行園區產業竣工階段“多測合一”提速,《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等多種媒體平臺連續跟進,打造了“多測合一”的株洲樣板。此外,工程建設領域,“拿地即開工”“拿地即交證”等系列改革也在同步進行。聚焦一個領域,做透一個領域,像這樣的報道很多。
“以往申報的資料近乎塞滿一車,不僅如此,還要往返住建、資規、城管等多部門與水、電、氣等服務窗口,非常麻煩。今年3月當他再來申報新項目時,窗口只需遞交兩份資料,這就是株洲速度。”這是一房地產公司報建人員的心聲。
聚焦“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記者從改革前的流程再造故事、數字化改革促進“一件事一次辦”提速,到職能部門一把手走流程、跟進流程優化再造、深化一把手走流程,改革層層遞進,新聞越挖越深。在這個過程中,一批批鮮活的案例呈現報網。
“三一智慧鋼鐵城”20個子項目集中登記注冊、羅莎蛋糕新基地四天“拿地即交證”,湖南恒馳物流有限公司不到一小時就拿到了運輸經營許可證……行政改革延伸到項目建設和經濟領域,激起一池春水,政府威信大幅提升。
以往因各種原因不能被搬上臺面的新聞,甚至說是各單位的丑聞,在改革的背景下,變成了鮮活的新聞。單位樂于讓媒體找茬,也樂于改正,是媒體參與地方改革和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
如何避免地方政府創建活動報道空洞而流于形式,讓其變成新聞的富礦,推進改革向前?近幾年,株洲日報社一直在探索。
營商環境優化進入深水區,再往前一步,不僅考驗著改革者的決心和魄力,更考驗著各自的底氣。這時,僅靠職能部門自查自糾,已難以前行。2021年6月,日報社適時推出《營商環境再提升》系列評論和調查報道、《改善株洲營商環境,請您說話》征集欄目,廣開言路。
《環境立市 建設宜業新株洲》《春風十里,既“親”又“清”》《墻內的事幫你辦 墻外的事我來辦》……一系列評論密集推出。評論抑揚得當,直指問題不避讓。比如在第四篇評論《暢通“中梗阻”,讓好政策結出好果子》中,記者開頭即點出“最近,一份關于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反映出一些不正常現象——”。什么不正常現象?原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湖南吉馳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茶陵分公司申請的“135”工程標準房租補貼,至今仍未下發;株洲瑞德爾冶金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個項目驗收,歷時一年多也仍未完成;因為網上公布的動產抵押數據輸入有誤,多方溝通也無法修正,株洲地博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征信受到嚴重影響……最后分析原因,發現是部門以“流程”為借口,程序繁、效率低、辦事拖,導致工作難落地。記者毫不避諱地點出此類“中梗阻”,批評有力。最后,文章點出的問題,在兩日內得到解決。
再如系列評論之六《當好專業“店小二”,托起“小陽春”》中記者指出:“曾有一位市領導準備去對口企業走訪,聯系駐企聯絡員去對接的時候,對方恍惚道:‘哦,這個企業是我負責啊?’”曾在采訪時無意間聽到的話,記者將其作為文章開頭,點出政府駐企聯絡員制度中部分聯絡員去企業次數不多,了解情況靠電話、靠表格等“掛名式”幫扶情況,點出其干事缺位、服務錯位、幫忙未成反添亂等隱憂。報道一出,引起全市上下的重視。當月,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啟動“優化營商環境大走訪大調研大整改”和“作風建設大提升,營商環境大優化”活動,走訪企業200余家,把脈問診我市各類市場主體的“急難愁盼”問題,全市上半年交辦督辦問題558個,全部銷號解決。
系列評論落下帷幕,株洲日報社又與市委督查室聯手,曝光、再調查一系列影響片區發展、群眾辦事的重點事項,作為《營商環境再提升》系列的續集。圍繞群眾辦理居住證多次跑腿、重復提交資料等問題,田心軌道交通片區和331航空城片區兩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區域缺乏配套設施問題,本報記者從我期待、我行動、我探訪、我建議四個維度,查問題、探原因,寫出了有深度有力度的調查報道。
同時,通過大量走訪調研和征集到的意見建議,本報記者撰寫了《關于株洲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以內參形式呈給市委,為市委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獲得市領導的肯定和批示。
廣開言路征集案例,深入分析尋找原因,跟進問題促成解決,從第一部分的揚到第二部分的抑,顯示出了媒體的擔當和作為,然而,探索還在深入。
問題說了這么多,差距到底在哪里?新任市委書記連開三場營商環境座談會,在這三場座談會召開的前一天,一篇《株洲,你被誰拋棄?》的網文開始在朋友圈流傳,其中也表達了對株洲營商環境的憂思。
2002年11月,人民網“強國論壇”上出現了一篇題為“深圳,你被誰拋棄?”的萬字長文,對深圳當時的營商環境進行了深入探討,引發熱烈討論。當時的深圳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終于在十八年后的今天,建成了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株洲該如何應對此次輿情?作為本土媒體,本報記者撰寫了《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你就讀懂了真正的株洲》一文,回答了“優勢企業是不是在離開株洲?”“株洲吸引力還在嗎?”“株洲的競爭力是什么?”三個問題,資料翔實、分析到位,有力地回擊了網絡上的曲解。
營商環境在持續優化,但株洲發展步伐確實有所放緩,如何重振工業雄風,我們要先找出不足,找到差距,才能知道向何處發力。跳出株洲看株洲,在全省、全國這個更大的“盤子”上審視株洲,我們還缺什么?本報經濟部選取了中部非省會城市,且2010年經濟體量與我市大體相當的湖北襄陽、廣西柳州、安徽蕪湖、江西九江,選取了毗鄰省會的蘇州、佛山、東莞、昆山,連續推出三篇鏡像文章《比蕪湖、比九江、比襄陽、比柳州 四市經驗“劃重點”,株洲發展學哪些?》《學蘇州、學昆山、學深圳 重振雄風,株洲干部需大干一場》《學蘇州、學佛山、學東莞、學昆山 主動靠攏省會,如何好風憑借力?》。
每篇文章五六千字,在全市上下和網絡上引起轟動。有干部評論說:“株洲太需要這樣的聲音了,正視問題是重振雄風的第一步。”他說,報道中實事求是的對比,不是批評,而是赤誠務實地“開藥方”。相比贊歌,理性批評是真愛。
很快,市委市政府下文,全市各部門圍繞本報刊登的鏡像文章開展學習討論,全市上下掀起了“發憤圖強、重振雄風”大討論。
然而,這些題目并非憑空想出來的。《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你就讀懂了真正的株洲》一文,呼應了網絡上株洲營商環境的擔憂、切合了新一任市委書記對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三篇鏡像文章的推出,也正好回答了省委書記張慶偉提出的“株洲要重振工業雄風”這一命題。當政協、各級部門還在帶隊外出學經驗之時,本報記者已完成了相關調研并形成文章,緊跟省、市時政動態,想在前面、做在實處,這是新媒體傳播時代黨媒的擔當和作為。也是在這樣的作為下,黨媒除了發揮黨和政府喉舌作用外,還擔任了新時代的智庫功能,推動著城市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