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明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媒體環境中,有創意的、獨家的產品策劃顯得越來越重要。一個好的策劃,不僅能更好地傳遞黨委政府的聲音,提高傳播的閱讀率、轉發率和最終的到達率,也可以給受眾帶來思想啟迪和精神感悟,讓用戶獲得非比尋常的閱讀體驗和互動喜悅,從而迅速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成為牢牢圈住粉絲的硬核力量。
原創能力是檢驗媒體競爭力的重要標準。誰的原創能力強,誰就能獲得最大的流量關注,并更好地引導輿論。真正的原創,是唯一性的、首發的,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的,這也是最難的創新,最有價值的創新。因此,原創思維也是新媒體策劃的首要思維方式。沒有原創就不能自我原諒。在原創之路“上下而求索”,應該是小編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當新任務、新機遇到來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應當就是原創。
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推出的作品《王老師,請支持一下暫時遇到困難的中國足球》一文迅速成爆款。僅4句話,卻達到了100萬+的閱讀量。這完全得益于小編強大的原創思維。
人類社會有一種有趣的現象,被稱為“時髦效應”。就是當某種新的、具有明顯特點的事物一經問世,立刻便會引起仿效的熱潮。商界從中獲得的啟發是,緊跟流行趨勢,引領流行時尚。而新媒體從業者也可以從中汲取創意靈感。
2012年12月17日,《朝日新聞》中文網微博出現這樣的標題:“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也許是“又雙叒叕”這4個漢字放在一起太有喜感,一時間,新媒體標題群起仿效,成為一種時髦。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后,各地新媒體圍繞“十二時辰”創作了大量作品,如《這才是,成都十二時辰》《中國軍人的十二時辰》《看——這里民警的十二時辰》等等。陜西日報《黃河十二時辰》還獲得中國新聞獎短視頻專題三等獎。
傳統媒體的傳播往往是單向的、不可選擇的,受眾缺乏參與性,互動性不夠。而新媒體引入互動思維,就極大地改變了這種現狀。
2018年春節,央視財經頻道H5產品《幸福照相館》一經上線,便刷爆網絡。手機用戶只需通過在線上傳個人照,便可以定制獨具個性的全家福。僅一周時間就有約1500萬人次“走進”幸福照相館,留下了2018年春節最珍貴的時光印記。H5產品便捷的互動性,幫助無數家庭完成了拍攝全家福的心愿。
無互動不社交。新媒體策劃中,可以進一步強化互動思維的運用,盡可能考慮讓產品吸引用戶參與,讓他們有最終的“選擇權”。這也是新媒體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所謂技術思維,就是讓技術實現無限可能。一方面,要敢于“異想天開”,勇敢假設,讓現有的各種技術為創意賦能;另一方面,也要研究跟蹤最新技術手段,從技術端入手,為策劃提供新的靈感,讓新技術支撐新創意。
建軍九十周年,人民日報客戶端制作互動H5《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就是技術思維運用的經典作品。
《紅色氣質》是新華社精心打造的微電影形態可視化全媒體產品。該作品的重要創新之處,就在于大膽引入技術思維。影片中,故去的共產黨人跨越時空,與同志“相聚”,與家人“重逢”;3D還原的歷史瞬間,人物和場景“動”了起來,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來。新媒體理念和技術制造的特效,讓人們仿佛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感受紅色信仰、紅色氣質代代傳承。
我們的工作中,總是遇到大量分散的、碎片化的信息。把這些信息放到一起進行綜合研判,找出其中的規律或者內在聯系,并最終拎出主題、主線,這就是綜合思維的日常運用。
2020年4月,鎮江日報公眾號產品《最近兩個月,鎮江可謂高朋滿座,看看來了哪些人……》被時任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點名表揚,其成功之處就在于小編運用了綜合思維。
當年2月,鎮江新任市委書記會見各類客人的報道明顯增多。來賓除黨政領導外,有業界大佬有外企客商,有金融界人士有科技界專家,有商會考察團還有媒體采訪團……小編在綜合分析這些報道時,敏銳地拎出了一條主線:最近兩個月,鎮江高朋滿座。而現象的背后,傳遞的是鎮江開放、熱情、昂揚向上的態勢,以及背后暗含的“鎮江被廣泛看好”的新聞思想,該產品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移植別人的創新之舉,這是借鑒思維在新媒體產品策劃中的常見手法。
2020年12月24日,江蘇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閉幕后,新華日報推出社論《扛起新使命 開啟新征程》。這雖然是重磅社論,但在新媒體平臺傳播時,如果仍然使用見報標題,則難以獲得好的流量。新華日報公眾號拎出了社論中的精彩之處,即省委書記對13個設區市發展定位的具體要求,并提煉為“十三行詩”,結果《這篇社論藏著一首“十三行詩”》的新媒體文章,讓人眼前一亮。
在隨后召開的鎮江市委全會報告中,市委書記對當地8個板塊提出個性化要求。鎮江日報新媒體編輯敏銳地將“十三行詩”的創意“拿來”,提煉了《2021怎么跑?讀馬明龍的“八行詩”,看鎮江“八駿圖”!》這一富有創意的標題。
《考考你,鎮江的“358”在哪里?》是“鎮江品讀”推出的公號文章。鎮江人都知道“359”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九醫院(本地人一般都直接稱“359”),但“358”是啥,幾乎沒人聽說過,懸念式的標題一下子激起了讀者的好奇心。文章一經推出,形成了裂變式的分享發酵,讀者后臺留言說:漲知識了,深度了解大鎮江了……小編喜出望外。
其實,“358”就是鎮江的“三山五嶺八大寺”,來源于《鎮江日報》刊發過的一篇文史文章。
特殊的時間節點,總會讓人產生特別的聯想。而對于媒體人來說,更加需要善于利用節點元素,策劃好新媒體產品。
2021年4月28日,對鎮江很多人來說,是個普通的日子。但在新聞人眼中,這一天有特別意義。這是新任市委書記在產業強市大會發出“跑起來,鎮江”動員令一周年的日子。
跑了一年,鎮江的發展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圍繞“跑起來一周年”這一節點,我們策劃了新媒體產品,分別從項目建設跑出了速度、營商環境跑出了溫度、城市建設跑出了靚度、文化發展跑出了深度、社會治理跑出了力度等幾個方面,對一年來的發展變化提煉總結。公眾號文章一經發表,即引發熱烈關注,并受到市委主要領導點贊。
一個新聞事件發生,當許多人都從某個方面思考選題時,往往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產品的同質化,你的創意想獲得更大的流量就變得非常困難。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運用逆向思維,劍走偏鋒,出其不意。
2021年11月26日,姑蘇晚報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的抗疫報道《待無恙,君再來,訪蘇州,探江南》就屬于這一思維路徑運用的精彩之作。如此令人驚嘆的逆向思維,起到了極好的議題設置和輿論引導效果。張文宏醫生在自己的微博中也直接提到,“愿全球免疫屏障早日建立,我們可以放心地去蘇州,參加一個古建筑講座,逛一下蘇州斜塘土地廟與甪直保圣寺,還有東山紫金庵……”他為蘇州旅游作了巧妙的代言人。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共享幾乎瞬間就能全網實現,想擁有獨家素材變得越來越難。這時的產品創意,如果多運用逆向思維,“上窮碧落下黃泉”,在信息對撞中尋求反方向著力點,或許就能峰回路轉,找到引爆點,不失為一條策劃的捷徑。
穿越思維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讓歷史走進現實,或者讓現實映照歷史,打開用戶的思維空間,連接情感的紐帶,從而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應。
2020年12月13日,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際,中新網微信公眾號推出新媒體產品《如果能穿越回83年前,我愿……》,文章以“那年,家破人亡,民難國殤;如今,江山錦繡,國泰民安”為主線,處處運用穿越手法,讓今天的我們與當時人們實現“同框”:“你生活無著忍饑挨餓,我愿與你分食”“你顛沛流離家園破碎,我愿邀你家中做客”……畫面中強烈的新舊對比,濃濃的家國情懷,深刻的歷史啟示,令人難以忘卻。
英雄所見略同。2021年12月13日,人民日報微博策劃了一幅“穿越拼圖”:畫面右邊,一個在2021年的小女孩為畫面左邊——一個在1937年雨中哭泣的小男孩撐起了一把雨傘,并配了一句話“時光穿越滿目瘡痍,好想替你遮風擋雨”。文字和畫面,一下子觸動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