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英
全媒體時代,媒體的信息收集、采編、發布、傳播等工作發生了較大改變。地市黨報是我黨重要的基層宣傳陣地,也是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重要宣傳方式,面對新的媒體環境,要求新聞從業人員盡快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熱情擁抱互聯網,向全媒體轉型。
對于黨政機關來說,黨報是最主要的發布媒體,黨報的新聞來源主要是國家重大方針、政策,以及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新聞來源于黨和國家各項政策、會議內容、文件信息,等等,所以,新聞來源權威,但同時也存在著新聞來源比較單一的情況。全媒體時代,人們面臨海量的信息,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包括電視、廣播,特別是移動新媒體等各種途徑,對于黨報新聞采編工作來說,從業人員要在海量的信息傳播中探索出適合黨報發布的路徑,既體現上情,也體現民意,即所謂“上接天線,下接民意”,在黨、政府和百姓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努力提高黨報傳播的質效。這就需要對新聞素材廣收博集,同時對采編形式進行創新和優化,極大地確保黨報新聞的全面性、準確性、豐富性和時效性,突出黨報的輿論引導作用。
在傳統媒介時代,由于黨報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備受受眾信賴,這也使得采編人員長期以來形成了自身的思維固化,采編新技術的運用滯后,采編方法傳統,落后于時代要求。全媒體時代,要改變這種固化的思維,豐富黨報發布信息的平臺和手段,讓其覆蓋更多的人群。打破采編人員固化思維,培養出高素質的采編隊伍,是黨報采編工作轉型的關鍵點。克服采編人員思維固化的不足,路徑有多種:一是加強現有人員培訓,補上移動互聯網采編發知識;二是引進符合當今需要的全媒體人才,以帶動員工轉型;三是“走出去”,派人輪流出去學習互聯網知識;等等。
黨報承載著社會輿論引導和傳播新聞內容的重要職責,在全媒體背景下,要解放思想、轉變理念,看清現代發展的大趨勢,從思想理念上轉型。全媒體背景下,做好黨報創新的轉型和優化是未來發展大趨勢。黨報只有融合發展,做優內容,擴大平臺,做優渠道,積極加快媒體融合,才能有效地掌握輿論的主導權,發揮出黨報自身的主流宣傳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媒介傳播方式正在不斷更新中,特別是微信、微博等的出現,使新聞傳播實現了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做好新聞宣傳是大勢所趨。現代新聞媒體傳播格局的變化,使得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在新型傳播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型傳播媒體占領了媒體傳播的市場,這是黨報宣傳面臨的環境,也是改革的關鍵,只有適應傳播格局的變化,才能夠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全媒體背景下,在信息龐雜、渠道多條、方式花樣翻新的同時,也容易造成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淹沒。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所接觸到的新聞類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部分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缺乏職業精神,假新聞、標題黨滿天飛,負面影響極大。如果缺乏主流價值觀的媒體引導,會極大地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在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工作性質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只是工作思路需要進一步拓展和創新,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主流文化價值體系的共建是工作的核心。對于黨報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來說,在全面、客觀、真實報道事件的同時,還需要積極挖掘新聞背后的正能量,講好百姓故事。
黨報以“內容為王”,擁有優于新媒體的人才、資源、權威性及品牌效應。經過多年長足的發展和積累,在內容的策劃、采編、審發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規范,信息真實,準確度高,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能夠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從而使得傳統媒體具有較高的公信力與社會影響力。黨報發展中,要借助自身優勢,加強題材的挖掘,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媒體環境,新聞作品的內容始終是新聞傳播的最關鍵因素,只有堅持“內容為王”,加強黨報新聞采編的創新,才能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便捷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黨報與之相比就存在一定滯后性,互動的方式比較單一,與受眾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全媒體時代,新的傳播技術極大地拉近了黨報和受眾之間的距離,人們能夠很好地感知新聞內容,而媒體也能夠及時地了解讀者喜好。黨報要擴寬平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通過多渠道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及時與群眾進行互動,了解群眾意愿,傾聽百姓呼聲,多渠道做好新聞傳播。
全媒體時代,強化黨報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保障新聞采編工作的效果,要求采編人員要有創新思維,熱情擁抱互聯網,積極探索新的采編工作方法,利用新的傳播平臺,采用更加豐富的表現方式,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更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體系,爭取更好的效果。
總之,隨著我國媒體融合的進一步推進,新聞傳播渠道越來越廣泛,黨報要強化采編人員的創新意識,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采編工作隊伍,才能辦出高質量媒體,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