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靜,陳勤學
(廣西科技大學 人文藝術與設計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包裝最基本的實用性功能便是保護功能,使產品在運輸和傳遞過程中受到外部包裝的保護,降低損耗率。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產品包裝設計也隨著時代而不斷改變,從外形、結構、材料、圖案、文字等方面都與時俱進,為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包裝設計不斷創新,以獨特新穎的造型引人注目。在過去的商品經濟發展中,主要注重經濟的發展,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雖然環保一詞早就提出,但是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受教育水品不一,國民環保意識薄弱,對于環境保護的行動落實存在欠缺,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完善,導致對于環境保護的成效不夠明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包裝設計行業為了追求高效益,提升產品銷售量,往往存在過度包裝的現象,對于包裝原材料消耗量大,回收利用率低,長此以往對自然資源造成損害,廢棄的包裝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我國基本矛盾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生態文明思想,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統一,包裝設計遵循生態文明思想就要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其中,這是包裝設計轉型的重要方向,從外形、結構、材料、圖案、文字等方面都要展現綠色發展理念,包裝設計也不在只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更高層次地考慮長遠的發展,實行原有基本功能的同時,還將承擔著建設生態文明這一社會責任,將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傳達給大眾,促進可持續發展。
綠色設計思想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設計理論家威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在他的《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一書中強調,設計應該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為保護地球的環境而服務。威克多·巴巴納克認為,設計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與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綠色設計反映了人們對于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與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綠色設計著眼于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原則,即“Reduce”、“Reuse”、“Recycle”,減少環境污染、減小能源消耗,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的分類回收并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
觀念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包裝設計的注重點由單項提升商業價值增添了注重包裝的品質與內涵的要求,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責任和傳達綠色發展理念的目的。
在以往的包裝設計中除了最基本的保護功能外,最注重的就是包裝的商業價值,以打開銷路為主要目的,對于注重包裝的產品,一般產品層次定位都是中高檔,往往都會做足“面子”工程,比如過度包裝的月餅禮盒(如圖1,圖2)通過奢華的造型、精美的圖案、貴重的材料、華麗的辭藻等來彰顯產品的檔次。

圖1 過度包裝的月餅禮盒

圖2 包裝奢華的月餅禮盒
這背后卻存在著主次顛倒、裝潢過度、耗材過多、說辭夸張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還助長了社會中追求虛榮,注重面子等不良風氣。過度的包裝設計不僅沒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還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從而忽視了產品的本質,違背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路線,這是長久不了的。
我國的綠色發展理念起步較晚,各方面都還有待提升。但是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踐行綠色發展的事例還是很多的,以包裝設計為例,在材料的運用和研發上,就可看出包裝設計觀念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現在多提使用環保材料,比如紙制品材料、可降解材料、可食性材料、可回收材料等。觀念的創新為包裝設計明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豐富了設計師職業道德的內涵。
設計方法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包裝設計的功能、形式和內涵的統一。在綠色設計理念下包裝設計的發展處在不斷創新的階段,其中設計方法的創新是綠色包裝設計的重要步驟,包裝的功能主要有保護功能、便利功能和促銷功能。包裝的形式應該是最大化地展現產品特質,具有趣味性和宣傳效果,這對創意具有較高的要求,好的創意一定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引領大眾自覺挖掘其中的內涵。綠色包裝設計的內涵包涵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本身的內涵,這需要在包裝的造型和圖文中體現,還有一種內涵是所有綠色包裝設計都具有的,那就是傳達綠色發展的內涵,這是需要從包裝設計的整體體現的,尤其是包裝的材料、循環使用率和可回收率這幾個方面。

如圖3,是含有豆類種子的可持續生物包裝雞蛋盒,這是由希臘設計師George Bosnas設計的,他認為傳統的廢物管理過程耗能高、成本高、而且過程漫長。因此,他為雞蛋設計了一款有趣且可持續發展的生物包裝。小盒子由凈化處理后的透明紙漿、面粉、淀粉和生物種子制成,在產品使用結束后,用戶可以直接將它作為植栽土使用,盒子本身包含的豆類種子僅需6天就能發芽,30天即可長出豆莢。除此以外,他發現種植豆類蔬菜還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因為它們能夠通過根瘤固定大氣中的氮。

圖3 可持續生物包裝雞蛋盒
包裝材料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對于自然植物的提取運用和科學研發可降解材料。現在多提使用環保材料,比如紙制品材料、可降解材料、可食性材料、可回收材料等。紙質材料比較容易在土壤中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重新在自然界循環。近年來,可降解塑料成為國內外研發的熱點,現有的可降解塑料包括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和水溶性塑料。可食性材料是利用植物淀粉、蛋白質、植物纖維和其他天然物質經過加工處理而成,對自然和人體都是無公害的。可回收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和玻璃制品等,使用金屬和玻璃研制而成的包裝能夠重復使用,也方便統一回收。
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見到一些創新包裝材料的運用,比如使用馬鈴薯皮加工而成的薯條包裝(圖4),用原生態干枯的絲瓜瓤作為杯子的包裝材料(圖5)。

圖4 原生態馬鈴薯皮包裝

圖5 原生態絲瓜瓤包裝
綠色設計理念的提出,將包裝設計的發展提升了一個高度,為包裝設計的發展明確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包裝設計涉及結構、材料、圖文、形式等方面,包裝設計與綠色設計理念的高度融合,就意味著包裝結構、包裝材料、宣傳圖文、包裝形式等各方面都要升入融合綠色設計理念,這就要求設計師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切實地實行綠色設計理念,以人為本,從長遠考慮,以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綠色設計理念為包裝設計行業指明了一個高度統一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引領包裝設計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包裝設計之中遵循了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思想旨在化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需要。生態文明思想設計各行各業,作為包裝設計行業更應該切實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因為包裝設計極大范圍的滲入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綠色設計提倡使用環保材料,避免過度包裝,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提升重復使用率和回收率,如果包裝設計中將這些大問題都考慮到,那么自然資源將免遭浪費,生態環境免遭污染破壞,將極大程度提升環境質量,大大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
產品包裝早已滲透人們的生活,幾乎任何一件商品都有包裝,數量龐大,范圍廣泛,綠色設計理念提倡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如若包裝設計都能遵循綠色發展道路,那么環保的包裝材料和合理的包裝形式都將在無形中滲透人們的生活中,能夠提醒和引發消費者對環保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這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至關重要,如果包裝設計都能融入綠色發展理念,再將其傳達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加固大眾的環保意識。在推廣、促銷產品以求達到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起到了傳播綠色發展理念的作用,升華了包裝的功能內涵,包裝也承擔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發展的社會責任。
在綠色設計理念下對包裝設計進行探析,是對綠色設計理念的深刻理解,也是對包裝設計未來發展之路的理性探究,包裝設計作為綠色設計理念的現實載體,是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大眾生活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綠色設計理念加速了包裝設計的觀念創新、設計方法的創新和包裝材料的創新,為包裝設計明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提升了包裝的功能內涵和文化價值,因此,在綠色理念下對包裝設計進行探析是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遵循生態文明思想中綠色發展理念,做好優質的綠色包裝設計,勇于承擔發展過程中的社會責任,不斷創新和提升綠色設計理念內涵,做到可持續發展,始終銘記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