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公共安全是指社會和公民個人從事和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和交往所需要的穩定的外部環境和秩序。公共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安定有序和經濟社會系統持續運行的關鍵所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國內外各類火災、人員踩踏、樓宇坍塌等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缺失、預判不足,以及相關自救、急救知識的匱乏是造成重大傷亡的重要原因。公共安全與我們每個人密不可分,維護公共利益、保證公共安全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期讓我們一起來關注無處不在的公共安全事件。
“火”字之上無小事
“走水”是古代的一種地方性語言,表示運輸水(去救火)。從人類發現并利用火的那刻起,福禍便相伴而生。從古至今,火災都是破壞性極大的一種災害。
“119”不僅是火警電話,它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為增強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公安部于1992年發起,將每年的11月9日定為全國“消防日”,用于喚起全社會認識火災危害的意識,重視支持和參與消防工作,促使人人參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學習、掌握消防安全以及自防自救、火場逃生等知識。
知識小貼士
日本將1月26日定為文物防火節,也就是消防日;西班牙則把3月19日定為消防日;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瑞士、德國的巴伐利亞州以及英國和意大利的一些地區,將5月4日定為本國或本地區的消防節。
火災的分類與應對
按照可燃物的類型和燃燒特性,火災可劃分為六個類別:
A類——可燃固體物質火災。這種可燃物通常具備有機物性質,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余燼,如木制品、棉制品等物質火災。可使用水型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滅火。
B類——可燃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瀝青、石蠟等物質引起的火災,可選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C類——可燃氣體火災,如天然氣等引起的火災。發生這類火災時,首先應打開門窗通風,再關閉氣瓶的角閥,切不可開、關電源。可選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D類——可燃金屬,如鈦、鉀、鋁鎂合金、液態金屬類燃燒產生的火災。可使用金屬火災專用滅火器滅火。
E類——帶電火災,即變壓器、家用電器、電熱設備等電氣設備以及電線電纜等帶電燃燒的火災。發生這類火災時,應先切斷電源,在初起小火階段將濕布、沙土等難燃物覆蓋在燃燒物上。還可選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F類——烹飪物火災,如烹飪器具內的動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燃燒產生的火災。當鍋里的油溫過高而著火時,切不可直接用水滅火,應迅速關閉火源、蓋上鍋蓋,使火熄滅。
知識小貼士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顆粒鹽、細鹽也可充當小火和固體陰燃火災的滅火劑。食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在高溫火源下能迅速分解出氫氧化鈉,通過化學作用吸收燃燒中的自由基,起到抑制燃燒的作用。
滅火“黑科技”
全氟己酮自動滅火裝置
這是一種專門針對電力領域、精密儀器設備以及小型特定空間的新型滅火系統,解決了狹小空間以及特定密閉空間的滅火難題。全氟己酮滅火劑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無腐蝕性,在高低壓配電柜、通信基站、重點文物保護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是消防設施中的“新寵”。
滅火機器人
這款消防機器人的復合殼體能有效抑制外部熱輻射、熱傳導及層間熱輻射,運動底盤也解決了極限溫差環境下傳動系統的工作穩定性,有效解決了消防力量無法進入火場高溫核心區域的痛點。
防潮、防火材料
泡沫陶瓷材料具有隔音、防潮、防火等特征,在1000 ℃的高溫下也不易變形,極大地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此外,泡沫陶瓷材料密度較低,可應用于救生設備制造或海上種植、養殖設備開發等領域。
保持間距,提防踩踏
踩踏事故多發生在人口聚集、人流密度較高,易形成人流瓶頸的公共場所局部區域,譬如商業區、景區、運動場所等。
踩踏為何如此危險
踩踏事故中,被踩踏者胸部受擠壓導致的創傷性窒息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此外,人體被踩踏后還有可能導致擠壓綜合征,引起橫紋肌溶解。有資料顯示,成年人胸腹部受到392 N~490 N、較健壯者受到784 N~980 N的壓力時就會有死亡的風險。曾有一項研究對過去全球幾起踩踏事件中的現場欄桿彎曲程度進行了分析,發現擁擠的人流最大產生了約4 440 N的壓力。
知識小貼士
創傷性窒息是由于外力擠壓胸部、上腹部,沖擊腔靜脈,通過血流傳到顱內血管,引起頭面部、頸部及上胸部皮膚彌散性出血的一種綜合征。
如何自救與互救
處于人流密集區時,切記不能逆行與停滯,避免下蹲或絆倒。一旦發現前方有人摔倒,要大聲呼喊引起后方人群的警覺,可順應人流的方向往兩側移動,直至離開人群,并迅速找到出口撤離。若正遭遇踩踏的威脅,可以遵循以下三種自救方法。
拳擊式自救法
撐開手臂放在胸前,背向前彎,移動時雙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擊手”的防守姿勢,在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間,保持呼吸暢通。
側臥位自救法
面向墻壁使身體蜷縮成球狀,側臥于地面,并分別用手護住枕部和后頸,雙臂護住顳部和面部,身體屈曲,下肢蜷縮,在保護好身體的重要部位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被踩踏的面積。
俯臥位自救法
若無法形成側臥位應順勢成俯臥位,雙手抱頭,雙肘盡量支撐身體,腰向上呈弓形,以保護頭、頸、胸腹部等重要部位,待人群通過后立刻起身撤離。
此外,傷者在有呼吸和心跳但意識不清時,應及時清理其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順暢。若傷者無意識且無呼吸,則應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蘇,在心肺復蘇之前要先判斷傷者的傷情,避免不當的按壓給其帶來次生損傷。
提高警惕,防建筑坍塌
建筑坍塌是一種較常見的事故,一旦發生有可能造成大面積人員傷亡。建筑坍塌有預兆嗎,如何在坍塌的建筑中自救?坍塌事故救援都有哪些科技的助力?這些你都應該知道。
坍塌的預兆
地面下陷、空鼓或裂縫突然加大。
承重柱、梁、板或墻體嚴重變形,或出現較大的裂縫,木構件或連接部位嚴重腐朽或遭受白蚊蛀蝕。
墻體或天花板的批蕩層大面積剝落、脫落。
房屋突發異常的響聲,如“劈拍聲”、爆裂聲等。
如何自救
被困坍塌建筑物時,可采取如下自救措施。
冷靜分析所處環境,避免身體遭受二次傷害。
用透氣性較好的棉布材料如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被煙塵嗆悶發生窒息。
在暫時無力脫險時切勿大聲喊叫,可敲擊身邊的管道等任意能發出聲音的物品,讓救援人員更容易發現你。
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盡可能清除積壓在身上的物體。利用磚塊、木頭等支撐可能塌落的物體,將“安全空間”擴大一些。
救援中的科技助力
高頻混凝土破拆工具
高頻混凝土破拆工具適用于地震救援或建筑坍塌現場的混凝土切割破拆工作,它一機四頭的設計可實現快速更換,驅動頭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手持圓盤鋸、環鋸、鏈鋸及鉆機的功能切換,質量輕,攜帶方便。
“蛇眼”生命探測儀
“蛇眼”生命探測儀又名光學生命探測儀,它能在瓦礫中自由扭動,探測廢墟下21米細微生命跡象。“蛇眼”鏡頭還可進行紅外拍攝,攜帶的揚聲器能與被困人員交流,通過光纖軟管中的管道還能給幸存者提供鹽糖水、氧氣等生存必需品。
激光位移監測儀
激光位移監測儀號稱救援的“精準之眼”,具有激光點聚焦功能,激光量程達100米,能針對地震、余震等造成的墻體松動傾倒、建筑大梁下沉等提前預警,能第一時間發現5 mm范圍的位移并迅速發出警告。
公共安全還包括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惡意和非惡意的人身安全等。公共安全絕非小事,面對突如其來的人身安全威脅,我們應當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增長自救與救人的常識,真正成為維護公共安全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