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黨的二十大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2023-01-10 06:49:56張正光
理論建設 2022年6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現代化建設

張正光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黨的二十大,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繼承了黨的十三大以來的傳統,即首先明確宣示了黨在新征程上舉旗、定向的根本性問題,宣告全黨全國人民將以堅毅的精神狀態、朝著既定的目標勇毅前行。大會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了宏觀展望,科學謀劃了到2035年的現代化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特別是對處于起步階段的未來五年的總體目標進行了具體謀劃和部署。當前,雖然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二十大繼續弘揚黨的歷次代表大會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光榮傳統,全面擘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藍圖,必將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乃至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黨的二十大發揚了歷次代表大會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光榮傳統

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主線,緊扣時代脈搏,審時度勢,以深遠的戰略眼光、科學的戰略謀劃、堅定的戰略定力和磅礴的歷史偉力推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黨的二十大立足新時代,繼往開來、勇毅前行,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嶄新篇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從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到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中央準確把握新民主主義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制定了符合建黨之初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各階段需要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中國人民贏得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使中華民族徹底擺脫了西方列強的欺凌,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分別是黨的八大、九大、十大和十一大。其中,黨的八大召開于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重大關頭。這次大會準確地判斷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提出了建設方針和戰略設想等,為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此后,黨中央提出“要努力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四個現代化”目標[1]。黨的九大、十大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召開的,雖然大會報告中分別提到了“奪取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和“努力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2]的目標,但是它們都沒有提及現代化目標。黨的十一大宣告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結束,重申了要“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3]目標。縱觀這一時期黨的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雖然由于“文化大革命”給黨和國家事業帶來重大挫折,但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成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依然為黨持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黨的十二大至十八大的七次會議。這七次會議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戰略轉移,在改革開放中開創和持續推進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召開的。黨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道路。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把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明確界定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指出在這個階段要通過“三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的偉大創舉。黨的十五大是在世紀之交即21世紀即將到來之時召開的一次盛會,大會回顧了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提出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宣告“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擔負著崇高的歷史責任”,就是“實現民族振興”[4],體現了黨的歷史自覺和使命擔當。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5],也是從這次會議開始,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總目標的階段性目標,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被明確地寫入了此后歷次大會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以更加堅定的歷史自信、更加自覺的歷史主動、更加昂揚的奮進姿態、更加有為的精神狀態,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邁進。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作大會主題詞,并把它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一起歸結為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的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都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主題和主線,以之統領各個歷史時期。黨的二十大延續了以往歷次代表大會把階段性奮斗目標寫在旗幟上的優良傳統,第一次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1并列作為大會的主題和目標,不僅體現了全黨全國人民的雄心壯志,而且表明中國已經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并且這個歷史進程已經不可逆轉。

通過對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中心主題的梳理可以發現,一部黨的代表大會發展史,就是一部黨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接續謀劃、凝心奮進的歷史。黨的二十大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傳承和弘揚了以往歷次代表大會優良傳統。這種傳承和弘揚主要表現在:一是對于奮斗目標的清醒;二是對于奮斗路徑的自覺;三是對于奮斗主體的堅守;四是對于奮斗姿態的保持;五是對于奮斗激情的激發等。

二、黨的二十大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了更加清晰的擘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21這句話不僅宣示了我國的發展已經進入到由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的重大飛躍期,而且宣告了實現強起來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所選擇的路徑,即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利益。一百多年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黨的二十大圍繞這個目標進行了接續謀劃。

首先,明確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可靠路徑。近代以來,實現現代化幾乎是所有國家的夢想。但是,“從世界現代化進程的宏觀分析框架來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兩大現代發展模式”[7]。歐美諸國率先走出了一條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成為先發國家,并由此搶占了現代化的話語權。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國家一直鼓吹西方現代化模式是走向現代化的唯一甚至是終結模式。近代中國早期的先進分子也曾把目光投向西方,期冀通過學習、借鑒西方的現代化模式找到中國的出路,但是歷史證明這條路走不通。中國人民真正找到前進方向是在十月革命勝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和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引領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并走向民族復興的的行動指南,把社會主義作為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實踐路徑。經過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黨領導人民找到了適合中國人走向現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第一次把“四個現代化”整體歸結為“小康社會”和“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突破,中國式現代化得到了歷史性地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已成為從本質上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能夠引領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并為其他后發國家和地區提供有益借鑒的現代化新方案新選擇。

黨的二十大特別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6]23-24。中國式現代化既體現了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從“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五個方面彰顯了“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具有近代以來世界先發現代化國家已走道路的一般屬性,如追求現代文明(由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轉化)、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等,而且具有先發現代化國家所不具備的特殊屬性。

黨的二十大延續了黨的十九大關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的戰略安排,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6]24。

必須說明的是,中國找到中國式現代化這條路并不容易。它是近代以來中國各個先進階級尋求民族復興道路的邏輯延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自醒自覺。前進的道路上,必須始終堅持。

其次,黨的二十大具體擘畫了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和到二〇三五年的總體目標,規劃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新的階段性目標。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作中長期規劃,特別是跨年代的長期規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世界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和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優良傳統,而且是保障黨領導人民不斷取得新成就、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制度基礎和制度優勢。無論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提出“四個現代化”和“兩步走”戰略、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和“三步走戰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兩個戰略安排”的宏觀謀劃,還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代表大會把現代化總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目標寫進主題詞等,黨始終把著眼長遠和腳踏實地結合起來,一步步地推進著現代化進程。黨的二十大站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擘畫了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到二〇三五年的總體目標,為激勵全國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標明了歷史路向。

關于未來五年。黨的二十大把未來五年確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黨必須運用戰略思維,以遠大的戰略眼光,理順方方面面關系,應對好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特別是當前世界正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內發展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能不能開好局、起好步,將直接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關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為此,黨的二十大從經濟、改革開放、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和國際影響等方面明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這些目標任務比“六個更加目標”(1)有了明確而較大程度地提升,也為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以及二〇五〇年前后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關于二〇三五年的總體目標。黨的二十大在黨的十九大描述的基礎上,對二〇三五年的總體目標作了進一步擴展和更加清晰的描述。兩相對比,一是在目標指數上有新拓展。黨的二十大新增加了科技和國家安全兩個單列目標,提出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二是在內容表述上有更新。黨的二十大在國家發展的整體目標上新增了“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并明確提出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在經濟發展目標上更加強調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和推進新型“四化”;在政治建設目標上突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和法治國家建設;在文化發展目標上提出建成教育、科技、人才、文化、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等;在人民生活目標上突出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現代化和人的全面發展等;在生態建設上突出了“雙碳”目標等。黨的二十大關于二〇三五年的總體目標是基于未來五年目標實現提出來的中長期發展要求,是對黨的十九大規定的“兩個戰略安排”中第一個安排目標的具體化,是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主要衡量指標。

雖然這些目標暫時都沒有用具體的數字表示,但是每一個目標都有很強的質感,都將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政府工作中,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享受到的成果和實惠。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建設事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內走過西方發達國家數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取得令世人驚嘆的歷史性成就,其關鍵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不僅有短期規劃目標,還有中長期規劃目標,更有錨定目標不放松、接續奮斗不懈怠的骨氣和志氣。

最后,黨中央從整體上進行了戰略部署,為實現新的階段性目標提供了堅實保障。黨的二十大不僅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目標任務以及到二〇三五年的總體目標,而且對如何實現這些目標作出了具體部署。一是特別強調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要堅持的重大原則,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等;二是從12個方面對達成這些目標的路徑進行了整體性地科學部署。這些重大部署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其一,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大部署,即分別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展開。黨的二十大強調:經濟上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政治上堅持“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必須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做主;文化上必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社會發展上必須堅持在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態文明建設上必須推進“雙碳”達標和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其二,關于保障條件的重大部署,即分別從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工作、外交工作等三個方面展開。黨的二十大強調: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化;港澳臺工作必須堅持“一國兩制”這一“最佳制度安排”,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要致力世界和平與發展,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其三,關于教育科技人才、法治中國建設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部署。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別單列的新的重大部署,不僅體現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理論創新,也彰顯了黨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值得特別關注。在教育科技人才發展上,黨的二十大第一次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合并列作一項(以前都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分別置于社會建設、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部分),構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單獨一節,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特別是黨的二十大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6]33,要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說明,黨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對破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難題密鑰的深刻把握。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關乎國運、關乎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黨在未來新征程上需要重點落實的重大戰略。在法治中國建設上,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并提出這是關系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等。在國家安全上,強調必須堅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牢固的根基等。

其四,關于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部署。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百年時間內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令人驚嘆的偉大成就,其根本就在于中國共產黨“能”。歷史證明,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關鍵在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還在黨。黨的二十大強調,雖然通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已經解決了黨內許多突出問題,但是前進路上的風險考驗依然存在,有時候還可能經受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因此,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

黨的二十大是中國共產黨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起步階段的第一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兩個目標的銜接以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局與推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開局好則事業順。黨的二十大對于未來五年及更長時間的科學謀劃和總體部署,不僅立足當下國情,為未來五年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錨定方向、標定目標,而且著眼長遠,對未來更長遠的目標也有清晰、清醒的藍圖擘畫,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和歷史主動精神。

三、黨的二十大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近代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堅持不懈地接續奮斗,今天的中國不僅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最大夢想,而且這個目標的實現也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二十大就是在這個歷史關鍵點上召開的,必然對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更大的歷史作用。

第一,黨的二十大的理論創新成果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大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又一次集成,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新的行動指南。如:黨的二十大第一次把“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并強調必須長期堅持和豐富發展等。百年來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等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證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始終致力于推動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形成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并指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等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新勝利。黨的二十大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內容等的新概括,既基于歷史經驗總結、又立足當前實踐需要、更著眼未來長遠發展,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只要始終堅持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第二,正式吹響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進號角。檢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主題可知,黨的二十大主題第一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冠以“全面推進”一詞。這是繼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在“小康社會”前冠以“全面建設”“全面建成”“決勝全面建成”之后的一個新表達,表明中國共產黨繼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正式開啟邁向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目標的新征程。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砥礪奮進,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條件和積蓄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社會條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通過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通過新時代的接續奮斗,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豐富的精神力量。經過一百年來的接續奮斗,中國共產黨已經為實現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堅定的政治制度基礎、堅實的物質技術條件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有了這些條件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已經不可逆轉。黨的二十大正式把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進大會主題,就是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莊嚴宣告并發出號召,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應該“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而團結奮斗。

第三,以強大的歷史自信宣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道路選擇。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成敗。近代以來,走什么路始終是困擾中國各階級、階層先進分子的大問題。雖然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中的先進分子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他們的選擇最后都失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為方向,才帶領中國人民闖出了一條通向民族復興的陽光大道。黨的二十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它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但又絕不是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翻版,而是中國共產黨基于中國國情、發揮改革開放精神創造的中國原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黨的二十大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宣示,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這種選擇的強大的中國自信、道路自信和歷史自信。

第四,突出強調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的精神狀態。作為一個心理學的術語,精神狀態是指人們面對某件事情時思想意識的一種定位,常對事情的發展進程發揮決定性作用。當前,中華民族已經開啟了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擁有怎樣的精神狀態,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其實現目標的進度和程度。為了闡明這個問題,并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全黨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6]1。偉大建黨精神是黨干事創業的精神之源,也是激發全黨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的內在動力。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及其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衍化出來的精神譜系。偉大建黨精神及其精神譜系體現、孕育并激發了全黨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是黨基于過去取得的理論與實踐成就及其造就的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可逆轉而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是在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已經繪就、奮進號角也已吹響的大背景下煥發出來的敢于擔當、舍我其誰、努力創造更加輝煌偉業的精神狀態。

第五,歷史性地標明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回望黨的百年發展史可以發現,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創造百年偉業,其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點就是黨始終帶領人民群眾一起團結奮斗。沒有團結奮斗就不可能有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團結奮斗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豐碩成果,沒有團結奮斗也不可能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黨的二十大第一次把“團結奮斗”寫進黨的代表大會主題詞,且在全文中先后出現6次(以往的大會主題詞用過“奮斗”“不懈奮斗”(2)),并強調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這不僅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召喚;不僅凸顯了黨的領導的決定性作用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至上的理念,而且彰顯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性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二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圍繞明確奮斗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斗才是最有力的奮斗。我們靠團結奮斗創造了輝煌歷史,還要靠團結奮斗開辟美好未來。”[8]團結就是力量,奮斗才能勝利。黨的二十大接續擘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而欲達到這個既定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唯有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團結奮斗。

第六,突出強調了黨的全面領導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回顧近代中國的發展史可以發現,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境地頑強地站起來,并由此走向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光明征程,其根本就在于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歷史已經以雄辯的事實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不可能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換一個角度就是說,中國共產黨的“能”已經為百年來中華民族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所證明。實際上,一部百年來的中國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制定階段性目標、實現階段性目標、接力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目標的歷史。黨的二十大關于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和二〇三五年總體目標的標定,就是通向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新的里程碑。但是,這些目標并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可以實現的,特別是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進的路上,戰略機遇與風險考驗并存,而要戰勝這些風險考驗,贏得戰略機遇,必須靠中國共產黨這個“最可靠的主心骨”。唯其如此,才能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方向,才能圓滿地如期實現預定目標。

總之,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關鍵節點上召開的一次大會,發揮著承上啟下、擘畫未來、凝聚黨心、匯集民力、激發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重要歷史作用。只要全黨全國人民堅持黨的領導,按照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夠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注 釋:

(1)“六個更加目標”是黨的十六大提出來的:到2020年時,使我國的“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2)從黨的十五大開始,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報告都明確地設定了大會主題。其中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報告主題詞都用到了“奮斗”,黨的十九大報告主題詞用到了“不懈奮斗”。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現代化建設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性一区|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a视频|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3p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99|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三级毛片|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色婷婷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第一页亚洲|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a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午夜精品区|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色|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精品播放|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狠狠干综合|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语少妇高潮|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基地|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无码在线激情片|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区|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婷婷在线网站|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你懂得|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黄色爱视频|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免费在线a视频| AV熟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