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超 沈志端
隨著移動互聯網走向成熟,各類新媒體平臺不斷涌現。對比傳統電商,新媒體電商具有成本低、傳播快、受眾廣等優勢。本文以云浮地區為例,分析該地區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與問題,提出云浮地區新媒體+農村電商的發展路徑。
隨著網絡經濟的持續升溫,我國國內新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成熟,對傳統的電商營銷模式變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直播帶貨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據CNNIC報道,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6.17億,實現了高速增長。新媒體+農村電商具有傳播受眾廣、可分享可轉發、互動性強、精準營銷、高曝光率等優點,使得該新型電商發展迅速。以今日頭條平臺為例,就有三農領域創作者,涵蓋農村面貌、農民生產生活、種植養殖、農產品生產售賣與加工等內容,有相當一部分創作者通過視頻、直播進行農產品的銷售,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云浮地區生態環境優良,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盛產多種名優特色農產品,諸如郁南黃皮和砂糖桔、羅定稻米和肉桂等多個名優特色農產品,遠近馳名。近年來,云浮政府堅持把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手,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為依托,與貫徹落實省、市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步推進,推動農村電商全面發展。目前,云浮已創建3個電商產業園和1個電商創業孵化基地。正全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加快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進程,通過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建立合作機制,推動農產品上線助力農民脫貧增收。當前,云浮地區部分電商從業者已經探索利用快手、抖音等平臺采取“直播帶貨”等創新方式,對農產品進行線上推廣銷售,這將進一步增強云浮地區農村電子商務活力。以“抖音”平臺為例,云浮地區已出現大量擁有數過萬粉絲的網紅賬號,如劉晶啊、撫沐、阿瑤等。這些抖音賬號大部分產生優質的內容,獲得網民的喜愛,其中劉晶啊粉絲數更是已經超過百萬。
2.1 為“吸粉”發布不良內容,缺乏變現能力。傳統電商從業者,轉型新媒體電商伊始,都是將增加粉絲作為短期首要運營目標。為了實現該目標,很多創作者不顧及自身情況,常常不計后果吸引大眾眼球。出現了惡俗炒作、惡意言論、暴力恐怖、誘導打賞、斗狠互撕、拜金炫富等不良導向的內容。另外,相當一部分從業者缺乏流量變現能力,如云浮本地某擁有16萬粉絲的抖音視頻號,雖然上架的59種之多的產品,30天銷售量為0;同樣,某擁有20萬粉絲的皮具類推廣抖音號,雖然積累了一定人氣,仍然無法達成銷量。
2.2 自主品牌意識淡薄,缺乏質量監督與指導,不注重口碑營銷。農村電商經營者普遍缺乏品牌經營意識,不注重戰略性品牌規劃和管理,缺乏品牌核心價值為中心的品牌識別。所售賣的包括農特產品、農副產品等商品大多缺乏統一標準,容易忽視產品質檢的問題,缺乏安全認證。這使得消費者權益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利于良好口碑的形成,而口碑對于新媒體電商來說極為重要。口碑營銷具有成功率高、可信度強等優點,好的口碑會對產品銷售、品牌傳播帶來質的飛躍。但良好的口碑往往難得易失,電商從業者必須耗費大量精力去用心維護。
2.3 物流配送體系不通暢,缺乏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長期以來,盡管國家不斷推進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但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分布在遠離城市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地方,物流配送基礎設施仍不完善。作為物流系統建設的重要環節,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建設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已經成為綠色物流的一個課題。同時,高效的物流也是發展新媒體電商的基本保障。另外,由于物流配送體系的不通順,也間接造成農村電商客戶服務體系的缺失。
2.4 信息基礎建設不足。信息基礎設施是地域農村電商發展的必要條件,它直接影響該地農村電商的發展水平和發展層次。除部分發達區域農村外,我國大部分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巨大改善。作為最重要的新型電商基礎設施之一的5G通訊網絡建設也在不斷提速。當前,我國部分省份5G網絡已經覆蓋到村。未來它將助推各種數字化應用場景,融入鄉村的生產生活中。
2.5 相關專業人才缺乏,資金短缺。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中留守老年人口占比增多,而這一部分人對于新媒體電商技能的學習掌握有一定的困難。另外,由于農村福利待遇水平普遍偏低,人才激勵機制不到位,城市人才往往不愿到農村就業。同時,資金短缺也是新媒體電商創業的“瓶頸”之一。新媒體電商運營必須的軟硬件,諸如專業的直播錄播設備往往較為昂貴,無形中增加了創業門檻。創業者創業初期易出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難以獲得定向信貸支持。
3.1 新媒體+農村電商與特色文旅業協同發展。據廣東省統計數據,云浮2019年旅游業收入達345.46億元,排全省第20位且同比收入增速較快。云浮擁有南江文化、環保生態、宗教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借助新媒體電商,可以將旅游業與農特產品、地方美食、中藥材等特色資源融合。依托各縣域村鎮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新農村,實現旅游業與農村電商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3.2 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作為大灣區“菜籃子”配送基地,云浮市農產品物流已初具規模,且大多被品牌公司供應鏈采購。碳中和背景下,以新媒體電商快速發展為契機,物流企業可從農產品冷鏈運輸、智能配送、品控等幾個方面入手,搭建農村電商物流體系。借助新媒體,直播帶貨等打造具有互聯網特色的“網紅”產品。農產品時效性要求高,借助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的智慧物流系統,一方面對電商平臺訂單及時反應,快速分揀、包裝、出庫。另一方面,優化鄉村道路,采用全程冷鏈運輸,減少貨損貨差,保障農產品電商系統通暢運轉。
3.3 促進產品標準化,進行質量控制。著力提升和細化農村電商產品標準,逐步引導農產品供給者注重質量自檢,組成具有業內威信的新媒體+農村電商合作互助組織,明確區域行業規范,打造區域聯合品牌。從制度上對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物流配送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管。要健全農產品生鮮消費者信息反饋機制,重點對消費者的網絡舉報、投訴及建議加強分析,及時跟蹤反饋。云浮的農產品想要有更好的口碑,必須下大功夫做好品質控制。農村電商的產品往往以地方特色農產品、農副產品為主,產品品質控制往往比較困難。農產品大都是非標準產品,應針對產品品質進行篩選,劃分等級,針對不同品質等級產品進行合理定價,完善條碼溯源體系。
3.4 建立數字化品牌營銷體系。新媒體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有獨特的視角去展示自己和服務客戶給大眾。“興趣”是新媒體營銷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產生優質內容是新媒體品牌營銷的必要條件。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海量的公域流量優勢擴大品牌的受眾群體。通過建立社群,讓用戶與企業、品牌之間形成更進一步的關聯,把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達成流量的變現。要促進農村電商品牌專業化發展,積極打造細致化、高質化的農村電商品牌,積極優化新媒體營銷、新媒體運營、美工設計等,營造良好的口碑。對此,當地政府可以提供定向信貸扶持,積極整合地區農產品資源,為農村電商品牌化發展提供保障。
3.5 鼓勵人才培訓,組建專業團隊。新媒體電商的發展需要專業的運營人員。據報道,云浮每年有50多萬人外出務工,其中大灣區是重要勞務輸出目的地,經過多年努力,這些人員中相當一部分已經成為具有一技之長和文化水平的人才。應積極向其宣傳人才返鄉的政策,鼓勵回鄉創業。實施新媒體+農村電商專門培訓計劃,積極引導人才進入本地農村電商領域。當地村鎮企業,應該嘗試建設新媒體項目及組建新媒體團隊,對企業官網、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平臺進行合理規劃。針對內容、用戶、活動等運營效果進行評估并改進,不斷促進本企業新媒體運營水平提升。抓住流量紅利期,探索創新企業運營手段和能力,深挖客戶需求,創造經濟價值。
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完成農業生產生活所涉及到的所有商品的交易,成為當下農村新的創業門路。新媒體電商豐富了農村村民業余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經濟、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目前,新媒體農村電商存在規模小、監管不到位、地方扶持政策法規有待推進完善等問題。新媒體電商的發展,需要結合云浮農產品特色,對農民、電商從業者、創業者進行新媒體電商培訓和資金支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實效,通過發展新媒體電商項目,完善新媒體+農村電商生態體系,促進云浮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云浮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引用出處
[1]宋曉晴,王紫薇.新媒體背景下農村電商品牌化發展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9(22):27-28
[2]曾驪.健全農村電商"全域生態"發展體系[J].浙江經濟,2018(18):64
[3]黃建輝.云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競爭力分析及對策[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6
[4]沈志端,王超.淺析區塊鏈技術在綠色物流發展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21(1):167-168
[5]伍曉.新媒體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研究 [J].南方農機,2020(2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