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合 葉 毅 林思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一老一小”,站在全生命周期兩端,是社會最柔軟最脆弱的群體,讓他們得到更多呵護,是共同富裕最溫暖的底色。
近年來,浙江省各級人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一老一小”兩個特殊群體,用好憲法法律賦予人大的監督權,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牽腸掛肚的問題,讓“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照進現實、未來可期,展現了人大奮力推進“兩個先行”的新擔當新作為。

2022 年10 月27日,寧波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舉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專題詢問會。
寧波618 萬戶籍人口中,60 歲以上老年人超過162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預計到2025 年,寧波市老齡人口將占戶籍人口的30%。
如何讓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2022 年10 月27 日,寧波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舉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專題詢問會,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等12 個政府部門的負責人接受來自市人大代表和市民的詢問,亮出了破解養老服務“老大難”問題的寧波解法。
直面養老服務中的重點、難點和堵點,常委會組成人員、寧波市人大代表、區(縣、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和市民代表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拋出”一系列冒熱氣、接地氣的問題。
“沒有事先預演,沒有提前排練,反映最真實的民意。”寧波市人大代表錢榮麓就群眾反映強烈的醫養結合問題提問,“對于老人來說,如果養老機構地處偏遠,看病、配藥問題就難以有效解決。”
不回避,不躲閃,寧波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史國建接過話筒,既坦率承認了客觀存在的問題,也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回答:“我們正針對慢性病‘買藥難’問題進行試點破題。在縣級醫院能夠配到的高血壓、糖尿病的藥,在基層公立醫院也能配到,盡可能讓老年人就近就便。”
專題詢問結束后,與會人員對應詢情況進行評價,并當場用柱狀圖的形式“曬”出了票數。會后,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在此基礎上形成審議意見和詢問實錄一并交市政府,并持續跟蹤關注有關部門的后續舉措,構建監督閉環,增強監督剛性和實效。
據悉,這場專題詢問會首次組織網絡直播,一個多小時的會議,線上收看人數超過47.9 萬人次;同時,首次組織市縣人大聯動詢問,首次邀請市民提問,首次實施現場應詢情況評價,精準監督、多方發力,有效破解養老服務難題。
“小朋友們,把椅子擺好,自己用勺子吃點心啦!”在海寧市馬橋街道中心幼兒園內,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次坐好。自從幼兒園開出“小小班”后,家住馬橋街道先鋒社區的陸女士終于能“喘口氣”了。
2022 年,海寧在嘉興率先出臺《海寧市3 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在各個幼兒園開出“小小班”,扎實推進多種托育模式試點建設。
近年來,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圍繞教育等民生領域開展持續監督,推動“幼有所育”目標更好實現,助力高標準打造“浙有善育”海寧金名片。
2017 年,海寧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把學前教育作為重點監督議題,圍繞資源供給、小區配建幼兒園政策執行等開展專題調研。2018 年,主任會議專題聽取市政府關于學前教育發展情況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匯報。2019 年,根據省人大統一部署,上下聯動開展學前教育執法檢查,共梳理出6 個方面問題、12 條整改意見交市政府辦理。2020 年,結合常委會審議基礎教育工作,對學前教育進行再監督、再跟蹤。
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支持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探索“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海寧市被浙江省確定為育兒友好型社會體系建設示范市。
在2022 年2 月召開的海寧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海寧市人大代表趙惠琴提交了《關于加快建設育兒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會的議案》,得到了108 位與會代表的積極附議。最終,經大會主席團審議,該議案被列為大會“1 號議案”,交由市人大常委會在閉會后審議決定。
接過接力棒,海寧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再次把教育列為了本屆民生監督的一項重要議題。人代會閉幕后,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了專門調研組開展“1 號議案”專題調研。
2022 年5 月26 日,海寧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了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育兒友好型、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情況的議案處理意見報告。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就抓緊抓實抓好“1 號議案”的處理,推進育兒友好型社會建設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最終,會議依法作出了《關于加快建設育兒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會的決議》。
以決議執行為抓手,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持續五年的監督同步啟動:推動核心業務下沉基層單元,重點關注托育一體化建設情況;組織代表專業小組視察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開展決議執行情況主題監督活動。同時,建立與市政府半年一次對接會的工作機制,推動市政府排出《海寧市加快建設育兒友好型社會工作計劃表(2022—2026 年)》。
聚焦打造“浙有善育”海寧金名片,以決議執行為抓手,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的跟蹤監督還在繼續……
日前,溫州市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一老一小e 關愛”應用場景,在蒼南縣馬站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啟動試點,“線上數字化平臺+線下代表聯絡站”推動政策宣傳、民意收集、督政議事,為“兒童友好”“老年友好”社會建設更好匯聚民意民智,賦能兒童友好、老年友好城市建設。

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持續跟蹤監督,助力高標準打造“浙有善育”海寧金名片。
“一老一小e 關愛”應用場景設有“知老曉小宣”“商老議小堂”“話老說小匯”“督老促小臺”四大模塊,是集宣傳展示、協商議事、民情督政、依法促政為一體的數字化應用。
在馬站鎮人大代表聯絡站,一面墻壁上展示著幾十位人大代表的“代表碼”,群眾若想了解與兒童、老年發展有關的政策信息,或者反映意見建議,只要用手機掃描代表碼,就能登錄“一老一小e 關愛”應用平臺表達訴求。所提交的意見建議會通過“話老說小匯”模塊流轉到有關職能部門研究辦理。
針對與“一老一小”相關的鄉鎮(街道)重大建設項目、立法監督議題和民生實事項目落實情況等,“線上”通過“商老議小堂”,實現特定群體、代表、部門面對面“云商議”“云對接”,“線下”可以進聯絡站現場面商對話。
“‘一老一小e 關愛’應用場景改變了人大代表履職、人民群眾反映訴求的傳統‘人工’信息傳遞模式,為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兒童友好、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插上了數字化‘翅膀’。”蒼南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森森說。
據悉,馬站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是首批“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的試點單位,也是溫州市關注推進兒童友好、老年友好事業的特色代表聯絡站。馬站鎮人大主席林健程介紹,2022 年以來,鎮人大組織代表深入幼兒園、長者食堂和智慧健康站等地視察,提出意見建議125件。“現在有了‘一老一小e 關愛’應用場景落地試點的加持,會進一步強化特色品牌工作,更好地為民生事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