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晉
編纂《復興文庫》,是黨中央批準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復興文庫》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出版,是出版界的一大盛事。習近平總書記在為這部典籍作的序言《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中指出,這部典籍的出版,對于我們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時代大勢、走好中國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我結合《復興文庫》的內容,圍繞堅定歷史自信,談三點學習序言的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編纂出版《復興文庫》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就是要通過對近代以來重要思想文獻的選編,述錄先人的開拓,啟迪來者的奮斗。幾百冊《復興文庫》,既是呈現我們黨在道路探索和理論創新上規律性認識的文獻庫,也是反映這些規律性認識的經驗庫、智慧庫、思想庫。這些,就是我們的歷史自信所在。擁有這樣的歷史自信,就能更加堅定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
《復興文庫》的文獻告訴我們,把握時代大勢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睆摹稄团d文庫》的文獻中,我們可以清晰地體會到這個深刻道理。特別是第五編的文獻真實反映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如何在把握時代大勢,不斷提出和實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過程中,創立和發展起來的,是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的。我們說的歷史自信,正是通過理論創新,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自信是勇毅前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是互相聯系,不能分割開來的。在過去的路上,積累的是優秀傳統,構筑的是精神家園,形成的是先進文化,體現的是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薄稄团d文庫》梳理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由此彰顯出新時代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萃取歷史精華,是為了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夠激發出我們走好中國道路的歷史主動和精神力量,從而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樣,“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復興文庫》是一套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以思想史為基本線索編纂的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全面梳理和精選1840 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關的重要文獻,系統反映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