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馨,郁 俊,奚晟翔,丁建成,唐金來,周桂香
(1.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2.錦宸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3.江蘇永泰建造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
泰州市體育公園項目的建設地點位于江蘇省泰州市周山河街區園博園以南,北臨海軍東路,東臨鼓樓南路,西鄰海陵南路,南臨淮河路,占地面積46.9320hm2。一期主要建設內容為:3.05萬人體育場一座,6000人體育館一座,1500人游泳館一座,全民健身館一座,熱源中心一座,另外還有綜合產業空間,體育運動公園及相應配套商業設施。該項目位于泰州城市發展中軸線上,是承擔江蘇省20屆省運會的主場館所在地,為爭創魯班獎工程。項目緊抓省運會契機,可以充分展現泰州城市風貌,弘揚泰州體育文化[1]。
體育景觀是人類體育文化誕生之后出現的一種景觀環境,現已成為城市景觀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2]。泰州市體育公園景觀設計品質是影響項目建設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省內外來訪人員及市民對該項目的第一印象。景觀總平面設計(圖1)主要參數包括:總用地面積為468580m2,建筑基底面積為82723m2,硬質鋪裝面積為156795m2,水體面積為8512m2,運動場面積為41646m2,綠地面積為153164m2,綠地率為32.69%。

圖1 景觀總平面
圖中:A—體育場,B—體育綜合體,1—南入口廣場,2—奧體廣場,3—北入口廣場,4—棋藝廣場,5—生態停車場,6—田徑運動場,7—特色景觀橋,8—西入口廣場,9—足球天地,10—籃球天地,11—休閑體育服務中心,12—素質拓展營營地,13—兒童天地,14—滑板公園,15—卡丁車天地,16—青年體育服務中心,17—下沉廣場,18—預留用地,19—東入口廣場,20—網球運動場,21—東北入口廣場,22—非機動車停車區,23—石鎖大擂臺,24—傳達室,25—高爾夫訓練場。
課題組結合泰州“幸福水天堂”的水文化特征,追源于宋代《馬遠水圖》之十二水圖,抽象出水的不同形態,主要包括瀲滟、風細、廽波、疊浪、清淺和浪卷六種形態(圖2),運用到泰州市體育公園的景觀設計中,寓意“泰安”“泰和”“泰祥”,與“祥泰之州”形成內在的融合。

圖2 水的不同形態
泰州市體育公園的景觀結構(圖3)由一條城市景觀文化軸和一個連續的活力運動環組成。活力運動環滲透卓越的體育公園所應具有的4個關鍵特征:專業的體育服務管理、綠色生態友好、人行動線的連續性和城市文化與活力搭建。

圖3 泰州市體育公園的景觀結構
泰州市體育公園的設計理念為建設融運動、娛樂、休閑和體驗為一體的多主題運動休閑活動空間。沿著活力運動環對活動類型進行布局設計,主要包括體育培訓、跑步、散步、單車、社區活動、觀景臺、賞花、節日慶典、林蔭休閑、餐飲休閑、兒童活動、空中步道、攀巖、露天劇場、草坪婚禮、生態教育、音樂節、森林瑜伽、水景互動、舞蹈、太極、展覽、風箏、攝影等。將體育健身設備設施深度融合到園林景觀之中,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3]。活力運動環所布局的各類運動主要滿足市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該環對“一場三館”競賽主場館形成環抱之勢,象征著支持和融合。在非賽事活動期間,體育公園將服務于周邊市民、學生和上班族,滿足其運動健身及戶外休閑娛樂的需求[4]。
泰州市體育公園的總平面布局進行功能定位(圖4),主要包括中軸景觀區、綜合足球場籃球公園、家庭親子活動區、青年活動區、網球公園酒店運動休閑區和生態停車區。

圖4 功能定位
延續泰州城市大中軸整體構架,沿文化中軸線構建體育公園中軸景觀區,進行門戶印象、休憩交流、林蔭樹陣、節日慶典、城市馬拉松和太極廣場等多活動的加載,強化城市主軸的文化功能屬性,建立恢弘獨特的精神。
在中軸景觀區的設計中,重點融合門戶草坪、慶典廣場、舞樂廣場和太極廣場,打造“起、承、轉、合”的中央文化軸,達到寓意律動泰州、盛世泰州、舞樂泰州和享運泰州的目的。其中慶典廣場即中心廣場,設計滿足大型活動需求,主要考慮商業活動、大型展會、燈光秀、體育文化節、城市馬拉松首站等功能。以人為本,打造出“自然、安全、實用、便捷”的人性化景觀環境[5]。
綜合足球場籃球公園主要包括田徑運動場、足球天地、籃球天地等活動區域。足球天地包括2個五人制足球場和2個三人制足球場,籃球天地包括6個標準籃球場地和2個兒童籃球場地。引場地北側湖水入園,改直為曲,并且設計泰和橋、如意橋和泰安橋3座特色景觀橋,營造生態優化的濕地景觀。濱水搭建休閑步道,營造豐富的親水空間。
家庭親子活動區主要包括休閑體育服務中心、素質拓展營營地和兒童天地的活動區域,服務人群主要為老年人及兒童。打造門球運動場及兒童活動場地。素質拓展營營地主要設置了叢林探索、拓展樂園和攀援鳥籠等場地,兒童活動場地邊界以曲線形態為主,保證兒童活動的安全性,主要設置趣味滑梯等活動場地。鋪裝采用軟質鋪裝塑膠,更進一步地保護老人及兒童。
青年活動區主要包括滑板公園、跑跑卡丁車、青年體育活動中心等區域。場地東南側為極限運動場地,主要使用人群為活力青少年。整體氛圍體現為動感、活力和挑戰。
網球公園酒店運動休閑區主要包括網球場地、羽毛球場地、高爾夫訓練場、球場服務建筑、下沉廣場等區域。酒店竹林位于體育公園東側,營造密林景觀及竹林景觀,進而營造高空林間穿梭之感。
生態停車區由地形綠化圍合布局,停車位結合綠化分隔帶錯落布局,體現生態型,場地鋪裝采用生態透水瀝青。
在整體基調統一的前提下進行園區內植物配置,按照功能劃分出4類特色區域,包括中軸廣場區、運動場區、停車場區和濱水區。在各類特色區域內選取不同樹種進行區域植物特色展現。園區內大部分區域以喬木+草的植物層次進行打造,凸顯園區內的通透性,節點區域增加灌木層,豐富植物群落變化,展示區域的重要性。
各區域內的種植設計及樹種選用情況如下。
(1)基調片林:園區內的植物基調整體打造,以本土樹種與引進樹種比例為9∶1進行搭配,形成園區植物的整體基調,局部區域運用骨干樹種撐起植物天際線的變化。基調樹種選用香樟、高桿女貞和杜英,骨干樹種選用雪松和水杉。
(2)中軸廣場區:主軸景觀區域的植物軸線,以列植大樹為主,體現中軸的儀式感,局部配置草花,區分層次。落葉與常綠的比例設計為6∶4,保證夏季廣場上的綠蔭量,冬季的開敞度以及季相變化。特色樹種選用銀杏、廣玉蘭和桂花。
(3)運動場區:為減少運動場對外界的影響,同時也少受外界的干擾,場地周圍綠地以喬木為主,少量花灌木,留出較多空地供活動用。高大喬木提供遮蔭功能。通過特色主題樹種凸顯差異性。特色樹種選用國槐、北美紅楓、櫻花、紅梅和金錢松。
(4)停車場區:停車場區域選用枝下較高的樹種,在保證停車場行車安全的前提下,達到相應的景觀綠化效果。基調樹種選用欒樹。
(5)濱水區:濱水區植物配置以豐富的趣味性為主,植物層次多樣化,適量配置水生植物,增加開花植物,主打夏季景觀,增加親水吸引力。特色植物選用水杉、柳樹、再力花和鳶尾。
在運動場區與濱水區相互融合的不同部分,因地制宜,進行駁岸設計,主要選用草坡駁岸、置石駁岸和平臺駁岸3種駁岸形式,其中草坡駁岸和置石駁岸為軟質駁岸,平臺駁岸為硬質駁岸。
光彩照明設計既要考慮滿足園區夜間的人流和車流導視功能需求,同時考慮園區的特色和品質提升。設計考慮6種常規導視照明:車行出入口、停車場照燈、市政人行道燈、主園路路燈、主廣場路燈和綠道燈,另外專業設計球場照明系統。在體育公園的6個入口部位,強調入口景觀照明,照度增加,可達20~30lux,使用序列化照明手法。廣場流線照明應滿足市民和建筑廣場的使用功能;主洄游線設置從行人到自行車、VIP、緊急車輛使用的循環路徑,次級游步道主要設置行人瀏覽線和自行車步道,各類游線的設置滿足整個園區夜間的照明使用功能。
鋪裝設計遵循4條基本原則:①生態性,多利用透水鋪裝,場地生態意義得到提升;②藝術性,運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創造獨具藝術審美的形態,使人產生愉悅的感受;③協調性,與體育場館整體景觀相協調,色彩、構型、質感不顯突兀,保證體育公園的整體景觀統一;④本土性,多運用泰州本土材料,體現地域文化氛圍,使市民產生文化認同感。
體育公園采取分區域打造景觀鋪裝的設計方法:主要人流集散廣場采用PC磚,打造大氣簡約的城市公共空間;車行通道采用透水瀝青鋪設,滿足強度需求;公園主要通行路徑皆采用透水混凝土,符合生態城市的設計理念;運動場地區域考慮防滑而采用塑膠地坪;健康步道采用透水路面鋪裝。
泰州市體育公園的標識系統設計,首先進行設計元素提取,依據公園需體現體育精神的主題,對奧運五環進行顏色元素提取,可以獲得藍色、黑色、紅色、黃色和綠色五種主色調。
將提取的顏色元素應用于色彩導視設計,分區域打造不同色彩主題的標識體系。不同區段高架步道采用不同的主題色警示條。景點告示牌顏色與主題段顏色相互呼應。
在園區內設置了8個Wi-Fi發射點,每個發射點的服務半徑為150m,從而方便市民和工作人員在體育公園區域登錄云端,實時掌握健身、學習和工作等相關信息。
本文通過研究泰州水文化特征和城市中軸線發展結構,對泰州市公園景觀進行設計,充分傳承泰州區域文化,并在傳承中創新,體現時代特征。該項目的景觀設計和施工展現良好的效果,可為類似工程項目提供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