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恒,於 蕊,馬 闊
(1.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水利工程局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3)
窩疃水庫位于東港區三莊鎮,壩址位于三莊河上游支流,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城鎮供水、生態補水等綜合利用于一體的小(1)型水庫。水庫總庫容236.51 萬m3,興利庫容142.98 萬m3,死庫容18.40 萬m3。主要包含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兼放空建筑物、管理區、防汛路等建筑物工程。
庫區所在區域總的地勢為中部高兩側低,東西兩側為剝蝕堆積山間平原區,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布。庫區位于中切割剝蝕構造低山丘陵區,河谷為上部開口較大的“V”型谷,兩岸山體較為寬厚,山腳地勢較為平緩。
壩址左右岸均分布人工改造的梯田,覆蓋層表層為人工堆積的壤土,山坡部分為坡洪積堆積的含礫壤土,河床覆蓋層分布厚度不均,基巖為燕山晚期正長巖。
窩疃水庫流域地處魯東南沿海,東臨黃海,西靠沂蒙山區,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2.1~12.9 ℃。多年平均無霜期213 d,歷年最大凍土深32 cm。
1)導流標準。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17)的規定,窩疃水庫工程規模為小(1)型,工程等別為Ⅳ等,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和輸水建筑物級別為4 級,次要建筑物級別5 級。
施工導流建筑物屬臨時建筑物,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17)的規定,確定臨時導流建筑物級別為5 級,相應施工導流洪水標準為10~5 年重現期洪水,鑒于本工程河流水文實測資料系列較長,且施工圍堰為當地常用的土石圍堰,因此,圍堰的洪水標準采用5年一遇洪水重現期。
2)壩體施工臨時度汛標準。壩體填筑高度高于圍堰后,對于土石壩,當壩體攔洪庫容在小于0.1 億m3時,度汛洪水重現期為50~20 年洪水重現期,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用20 年洪水重現期的全年流量設計,相應洪峰流量為193.6 m3/s。
窩疃水庫壩址處河谷為“V”型河谷,主河槽寬度為20 m 左右,河床較窄,兩岸岸坡較為陡峭,不宜開挖導流明渠,結合主體工程布置情況,本設計采用全斷面圍堰法導流并且永臨結合的方式,即利用圍堰一次攔斷河床,利用左側放水洞泄流的導流方式。防汛路場區位于高地,無需施工導流。
根據本工程導流方式,結合導流流量計算成果,且根據工程規模和施工進度的安排,確定本工程施工導流時段為10 月~次年5 月份。
由于窩疃水庫流域內無水文站及雨量站,本次選取附近流域豎旗站實測暴雨資料計算施工期設計洪水。豎旗站具有30 年以上連續非汛期降水資料。
1)設計雨量分析計算。采用施工期最大值法進行選樣,得到施工期10 月~翌年5 月點雨量系列。以矩法初估統計參數,取偏態系數Cs=3.5Cv,采用P-Ⅲ型頻率曲線進行適線,以理論頻率曲線與經驗點據擬合較好為原則。經點面折減后,窩疃水庫施工期(10 月~翌年5)5 年一遇最大24 h面雨量為29.8 mm。
2) 施工期洪水計算。根據窩疃水庫所在位置,產流計算采用《山東省水文圖集》中P+Pa~R降雨徑流關系1 號線查算設計凈雨量,設計前期影響雨量Pa 取值25 mm。匯流計算采用山東省綜合瞬時單位線法推求。經分析計算,窩疃水庫施工期(10 月~翌年5 月)5 年一遇施工期洪水洪峰流量為21.40 m3/s。
根據分析計算的施工期5 年一遇設計洪水過程線,施工期10 月~次年5 月,以放水洞閘底高程139.0 m 為起調水位,利用放水洞泄流時水庫最高水位為145.78 m。
放水洞進口高程為139.0 m,施工安排在9月,根根據水文計算,壩址處平水年9 月份多年平均流量為0.12 m3/s,其施工不受河水的影響,且工程較獨立,可提前施工。擬在11 月下旬之前完成圍堰填筑和放水洞工程,圍堰將來做為壩體的一部分,導流結束后不用拆除。
經調洪演算,汛期利用放水洞導流,當遭遇全年20 年一遇洪水時,庫水位最高位157.54 m。據此施工進度安排為:5 月底之前將壩體填筑完成,并將上游護坡砌筑至159.00 m,準備度汛,此時,護坡頂高程比最高庫水位高1.46 m,滿足汛期迎水坡防護要求。在汛期不降雨的時節仍可擇機施工,繼續砌筑上游護坡以及壩體帷幕灌漿和下游壩坡排水溝、草皮護坡等工程。
1)圍堰設計。經水文計算,在放水洞泄流的條件下,當遭遇5 年一遇施工洪水流量21.40 m3/s時,相應上游水位145.78 m。經計算,上游圍堰堰頂高程為146.78 m,圍堰布置在大壩上游壩腳,作為大壩壩體的一部分,距大壩軸線約55 m。
考慮施工機械的交通要求及高噴灌漿設備工作面要求,圍堰堰頂寬6.0 m,圍堰長106 m,上游坡比為1∶2.5,下游坡比1∶2.0,為防止水流對邊坡的沖刷及增加滲徑,在迎水坡鋪設復合土工膜,其上覆蓋一層編織袋裝砂礫石,然后進行拋石護坡,拋石坡比1∶3。圍堰填筑采用挖掘機配自卸車在庫內料場取砂礫料填筑,圍堰填筑從左、右岸同時進展,采用振動碾壓實,砂礫石壓實相對密度不應低于0.75。
上游來水通過導流兼放水洞管導入下游河道,導入的河水不存在回水現象,可不設置下游圍堰。
2)導流管。導流管采用導流、取水和非常泄水建筑物結合方式,主要在施工期下泄施工期洪水,運行期灌溉、生活供水、生態泄水,非常運用期可放空庫內水,主要包括引水口、壩下鋼管,引水口高程143.5 m,壩下鋼管高程139.0 m,采用龍抬頭形式,取水口布置于圍堰上游左岸。導流鋼管與放水洞鋼管前端連接,預留0.6 MPa 手動蝶閥,施工完成后,放空庫內存水,關閉蝶閥,用混凝土封堵導流鋼管。
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及河道的水文特點,截流時段選擇在10 月初進行,截流采用5 年一遇洪水標準,截流設計流量采用10 月份月平均流量,根據壩址處逐月洪水資料,5 年一遇10 月平均流量為Q= 0.04 m3/s。圍堰利用庫內開挖的砂礫料填筑,主河槽位于河道中央,可采用雙戧立堵法截流。
通過分析窩疃水庫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工程條件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確定采用全斷面圍堰法永臨結合的導流方案。該方案保證了大壩及建筑物工程均能在干地條件下施工,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水庫在工程結束前即可提前蓄水,減少了水庫的放水損失,使工程施工達到了經濟、合理和安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