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董 民,路良濤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 肥城 271600)
安孫灌區位于肥城市南部安莊、孫伯兩鎮,屬中型引河灌溉工程,設計灌溉面積0.44 萬hm2,其中,安孫干渠控制灌溉面積0.3 萬hm2,五祖干渠控制灌溉面積0.14 萬hm2,該工程1959 年開工,1960 年3 月竣工,原設計灌溉面積166.67 hm2,后于1974—1978 年幾次進行改建和擴建,形成現有規模,其灌溉直接受益區為安莊鎮和孫伯鎮,引水補源受益區為汶陽鎮和邊院鎮,受益總面積為1.13 萬hm2。該灌區是肥城市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自興建以來,原本嚴重缺水的灌區內糧食畝產一般都達到480 kg 以上,比建設前平均畝產增產100 kg 以上,并且補充了地下水源,促進了灌區社會經濟發展,為了構建河庫聯網的總體規劃,現列為引汶調水重要水源工程。
灌區自1960 年投入運行以來,發揮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年平均灌溉面積0.13 萬hm2,多年平均引水量3 100 萬m3,為肥城南部山丘旱地提供了一定的灌溉水源,在歷年的抗旱雙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灌渠自建成以來,經多年輸水運行,干、支渠渠底淤積嚴重,致使渠底抬高,渠道輸水能力降低。經實地測量,干渠淤積厚度為0.8~1.2 m,更為嚴重的是,麥、秋兩季部分群眾為了方便向干渠內亂扔秸稈,造成干渠多處堵塞。
部分干渠及支渠為砌石結構,尚有11.32 km干渠為土渠。受當地施工條件所限,絕大部分渠段砌筑質量差,標號低,抗滲抗老化性能差,經多年凍融、沖刷等自然因素破壞,產生坍塌損毀及滲漏;干渠渠底多為砂礫石,而渠底又未作防滲處理,造成渠底滲水,滲漏量高達25%,致使渠系水利用系數大大降低,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增加了生產用水成本。
安孫灌區屬于中型灌區,單位性質為差額事業單位,編制共有8 人,目前灌區水費征收是按畝計費方式,即自流和提水分別按10 元/畝/年和6 元/畝/年計收水費。目前管理所年總收入為16.2萬元,其中財政撥款4.2 萬元,水費為12 萬元,實際到位才10 萬元。而每年的人員工資和辦公等日常支出需39 萬元,每年資金缺口22.8 萬元,根本沒有資金用于工程維修。
安孫灌區地理位置偏僻,工作生活條件比較差,院校畢業生不愿到這里工作,造成人才青黃不接,尤其是到了輪灌期,期間事務繁雜,工作量大,資金短缺和人才缺乏嚴重制約了灌區的長遠發展。
近年來,借力山東省肥城市安孫灌區節水改造配套項目工程、農業節水綜合改革項目等一系列工程,肥城市安孫灌區共計對12 km 的干渠進行了疏浚整治,對22 條支渠進行了測水計量設施安裝,對76 個提水泵站進行了提升改造,但截至目前,還有10 km 干渠未得到防滲處理。
目前安孫灌區實行的是按年畝收費制,執行標準為自流年畝10 元,提水年畝6 元,此價格為肥城市物價局2008 年批復執行標準,由于計費價格偏低,造成部分灌區村群眾節水意識淡薄,澆地時浪費水源嚴重等現象。
安孫灌區干渠穿越10 個村莊,由于道渠距離村莊較近,在農業灌溉輪灌期,渠道內水深達近2 m,極易造成安全事故,目前,由于缺乏資金,只對部分觀測井進行了安全防護。另外,部分明渠交通要道雖然有安全警示標志,但沒有設置防護和保護措施,安全隱患問題仍然突出。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中型灌區、灌排泵站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和2019 年度糧食安全責任考核辦法中關于“全額落實核定的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和工程維修養護財政補助經費”的要求,結合泰安市其他縣市區灌區管理機構的做法,將安孫灌渠管理所核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另外,不斷提高自身的辦公條件和生活條件,購置渠道巡檢公務用車和無人機設備,設置“一鍵式”啟閉機升降系統,減少勞動強度,提高辦公效率,用高科技實現日常工作“提檔升級”;設立大學生水利實踐基地,通過實踐體驗,吸引更多的大學生來安孫灌渠管理報考就業;借力項目工程,對辦公樓進行升級改造,增設文體娛樂設施,積極開展一系列文體活動,不斷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實施后,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水管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及時轉變經營機制,改變過去傳統的政府指令用水的作法,采用合同供水,供需雙方直接見面,規定雙方權力和義務,所簽協議均受法律保護和制約。灌區應利用近幾年發展城鎮供水的經驗,在不影響灌溉用水情況下,擴大向城市和工業供水,增加灌區收入。同時,管理單位充分利用灌區水土資源、剩余人員和工程技術設備等優勢,積極開展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多種經營,創辦經濟實體,以增加收入,壯大自身實力,促進灌區走向經濟自立。
肥城市大汶河磚舍攔河閘項目工程建好后,大汶河的水通過引汶濟漕渠道就能源源不斷地自流進安孫灌區,整個灌區農業灌溉有了水源保障,恢復灌溉面積0.14 萬hm2,在一定程度上,為安孫灌區可望持續性高質量發展帶來機遇。
按照國務院《水利產業政策》和國家三部委的要求,在滿足供水成本和運行費用的情況下調整水價。擬對水價改革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按供水成本確定水價(暫不考慮環境水價)。預計水價在6 分/m3左右,考慮目前農民實際收入和糧價不高等原因,以減免農民投工、投勞等形式或出工出車核價頂水費對用水戶進行反補,即實行新水價地區用水戶干渠管理所承擔;第二步,根據糧價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實行(供水成本+微利+稅金) 新水價。在水價的改革上采取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做好工作、保持穩定的原則進行。
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明確職責范圍,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精簡機構,減員增效,加大人事、勞動用工、工資制度等改革的力度,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積極性,降低生產成本,減輕用水戶負擔,通過用水協會的方式,鼓勵用水戶參與灌區的經營與管理,建立起良好的運行機制。
按照《中共肥城市委辦公室肥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防溺水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明渠交通要道、生產橋兩側,需設置安全防護網3 200 m,在工程險工險段,需設置語音提示監控預警系統15 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