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芹
新版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共分為兩冊必修和三冊選擇性必修,共計二十八個單元。其中,必修的十六個單元,囊括了課程標準中的七個學習任務群;選擇性必修中的十二個單元,囊括了課程標準中的九個學習任務群。
從內容上看,統編教材編排了兩條鮮明的教學主線,即人文主題和單元學習任務群。其中,前者主要逐項設置語文學科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后者主要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從單元編排思路上講,統編教材圍繞各個學習任務群的不同特質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分別采取了兩種不同的編排思路,即讀寫單元和綜合實踐單元。其中,讀寫單元圍繞某個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要求,精選了古今中外各類經典文本,并以閱讀或整本書閱讀為核心設計學習任務,將表達交流、思維梳理和審美鑒賞充分融合,旨在引導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綜合實踐單元則不涉及一般的單篇文本,而是指向“一體化”的學習活動,旨在通過調動所有的教學資源,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深化學生的體驗,強化學生在實踐中的綜合運用能力,具體包括“整本書閱讀”“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單元,充分踐行了語文課程的活動性和實踐性。
統編語文教材中讀寫融通、文體異質和古今互通是基本的特點。在文體上,較之舊版教材,統編教材消除了文體之間的界限,語篇類型多樣化,并將閱讀與寫作相互融通,實現了閱讀中的寫作和寫作中的閱讀融合。例如,在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中,學習任務群指向“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該單元共有六篇文本,囊括古代、現代和當代經典文本。如文言文《勸學》《師說》,現代文《反對黨八股》《拿來主義》,當代文本《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兩篇隨筆。在“單元學習任務”板塊,第三個問題是“針對當下學習中的某些問題,以《‘勸學’新說》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痹谠撊蝿蘸螅接芯幷叩脑?,即“議論要有針對性”,并以杜甫《與元九書》中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舉例說明,強調議論文不要自說自話。在文體選擇上,編者將古代、現代和當代融合,打破了舊版教材中單篇成課和文體聚合的單元編排模式,其目的就是打破文體限制,既包括閱讀,也囊括寫作,并圍繞某個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強化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系統性和整合性較強。一方面暗合了課程標準中關于語文學科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性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這是因為,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審美志趣和文化傳承都不是單一存在的,通過實際情境的檢驗,才能檢測學生知識的生成性和實踐性,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是實施大單元教學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看,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利于打通單一文體的封閉式思維場,尤其是古今互通的語篇融合,能夠讓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語言文化。此外,讀寫融合的編排傾向有利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激發靈感,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寫作素養,并在鏈接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基于統編教材在排版方式的新變化和新特點,閱讀教學應以大單元主題教學為主,并且強調在真實情境的創設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充分理解大單元教學的內涵,才能利用好該教學模式的育人優勢,以實現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
首先,明確情境的重要性?!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中,“情境”被反復提及。其實,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情境”一詞就被不斷提及。可見,“情境”不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獨創,而是語文課程一以貫之的要求。就“情境”一詞的內涵而言,它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真實場景,既可以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發生”的經驗,也可以是未來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場景,總之,是圍繞學生的具體生活、學習和工作情境而創設的,這是語文學科實踐性的重要體現。
其次,理解統編教材提供的情境??v觀必修上冊各單元,例如第一單元強調對“青春”主題作品的思考;第二單元強調“勞動”的專題研討活動,旨在體會勞動的光榮、崇高和偉大;第三單元強調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接受,通過對優秀古詩詞的解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第四單元強調從“家鄉文化生活”的角度提高學生對鄉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旨在通過實踐考察、采訪和文獻資料提供“豐富家鄉文化生活的合理化建議”,突出學習的實踐性;第五單元強調從“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出發,了解鄉土中國,從而“拓展閱讀視野”,并“積累學術著作的經驗”;第六單元側重學習觀的養成,在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能力。統編教材的單元設置中,從青春到勞動,從家鄉到祖國,從學習到文化,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再次,認識教材中的“單元”概念。正如前文所述,統編教材有較強的系統性,教材編排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有效整合了人文主題、教學內容、教學情境和學習任務群。當然,在傳統教材中也有“單元”的概念。但是,此“單元”非彼“單元”,傳統的“單元”是以單篇文本為教學單位,而統編教材是以單元整體為教學單位,這是個重要的概念變化。因此,只有充分認識統編教材的“單元”概念,才有可能對大單元主題教學有清晰的認知,從而充分利用好教材,落實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對此,大單元視域下的教學設計,是對統編教材的有效整合。通過大單元主題教學,統編教材以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學習任務群為目標,以具體活動為實踐路徑,以教材資源和補充資源提供學習保障。
以高中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文化生活”的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以綜合實踐為主,圍繞家鄉文化生活開展學習實踐。對此,大單元主題教學視域下的“一體化學習活動”比較適合本單元的教學。例如,教師可設計整體的情境任務,如“‘故鄉’欄目正面向全國征集家鄉文化的素材短片,需要學生給文化部門提供分鏡頭腳本?!眹@該任務情境,教師充分調動教學資源,并提供支持條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素材調研,并確定選題、制定拍攝大綱、創作腳本解說詞等,然后在實際采訪、考察、模擬編導和文案撰寫等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從該單元的教學實踐來看,在大單元主題教學的視域下,教師的引導作用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也得到充分彰顯。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標準要求,立足統編教材的特點,結合高中生的學情,從知識灌輸目標向核心素養目標轉變,從而構建學生的語言綜合實踐能力。
對于新的統編語文教材而言,培養語文核心素養,關鍵在于系統性和整體性教學,整合學習實踐活動,圍繞單元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會語言實踐的魅力。對此,作為教師而言,要重新定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充分發揮出統編教材的教學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