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建美
初中學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完成作業上。因為他不僅要完成書面的作業,還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口頭、預習等方面的作業。這些作業在形式上較為單一,內容上又超出學生的負荷范圍。題海戰術已經不適合當代學生的發展。由此可見,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內容更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適量的作業可以達到檢測的效果。但是,如果作業內容過多,則會給他們帶來明顯的負擔。據了解,初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多數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因為他不僅要完成書面的作業,還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口頭、預習等方面的作業。這些作業在形式上較為單一,且長期延續同一方法布置給學生。學生對這類作業之所以會感到負擔,是因為作業本身容量就較大,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一些重復性的習題。在他們看來,題海戰術已經成為教師的制勝法寶,學生很難從這樣的機械訓練中脫離出來,他們又不能違背教師的意愿,不完成作業。因此,只能帶著沉重的負擔,日復一日日的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由此可見,語文作業的主要問題就是沒有達到適度適量的基本原則,脫離學生的能力范圍,給學生帶來心理和行動上的負擔。初中語文課程內容所傳遞的信息較多,學生在分析的時候就要明確一般的語言知識,要掌握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業考察的時候,教師必須要涉及多個方面,這就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負擔。如果想要面面俱到,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對于學生來說,本就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學生在放學后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各科作業。如果學生本身沒法提高自己的效率,就只能熬到深夜。這種行為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學生的學習也沒有多大幫助。
在進行只是解讀和作業內容布置的時候最忌諱散亂無章。教師應特別關注作業總體內容,對于一些重點信息進行歸類,從而突出重點。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既要掌握每一課課文的基本字詞知識,還需要明確課文的結構形式,能夠模仿課文當中的寫作方法,進行書面表達。這些內容都是在課程教學中需要完成的。而且作業的內容也應該符合這幾個方面,但是最為重要的部分我們還沒有找到。這樣就會影響學生、教師的思緒,妨礙課程內容的講解,以及作業的布置。基于這樣的思考,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就應該將分析和練筆這兩種形式相融合。有些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常會用現成的練習冊為主要方式,其實教師也應該考慮到選用系統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認識,從多個角度達成單元教學的目標。在布置課程作業的時候,初中語文教師要緊抓課程的重點以及關鍵性內容采取有效的方式。為了處理作業的內容,教師在精細化處理之余,也要考慮到作業的水平。所謂的精細化就是對于作業目標的精細思考,作業內容的精細設計,評價標準的精心設定。
留作業的方式有許多。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作業平臺和檢測手段,如雨后春筍一般拔地而出。挑選適合學生能力水平以及效果明顯的作業方式,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比如,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能力需求選取項目方式。如果課程內容更傾向于朗誦技能的培養,那么就應該多借助多媒體的形式布置作業,比如可以布置配音作業、對話作業、演講作業,或是表演作業等。如果課程內容更傾向于書面表達方面,教師則可以通過制作網絡公眾號、博客的方式讓學生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圍繞學生的成果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思考。這些新的形式應該緊緊圍繞課程教學的目標,予以選定。有些教師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況下,不區分軟件的好壞,力求作業形式的新穎。這種方式其實也并不可取,教師要明確一點,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果學生舍本逐末,只關注作業的形式,不關注作業的內容,則犯了語文教學的大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合理的選用一些軟件或是平臺,如果沒有選用技術手段的需要,那么就不必強求如此。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布置合理有效的作業,發揮作業的檢測、鞏固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布置作業的關鍵在于發現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表達和應用的能力。因此,在進行作業評改的時候,教師要特別從學生的認識角度出發,依據學生所呈現的作業結果評價學生的學習程度,找到問題所在,逐步擊破難點。比如在寫作的時候,有些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可能顯得較為粗糙,他們沒有經過細致的思考,只是按要求完成教師的作業而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明確課程教學中是否存在問題,或者布置的作業是否合理,能否滿足學生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要采取一定的方式進行彌補,或是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二次講解。教師所發揮的作用則顯得更為重要,他們不僅要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新方法,還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習作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此同時,作業的評測也是一個關鍵性問題。因為教學內容的形式多樣,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也不必只拘泥于書面作業,可以用更加靈活的形式進行。比如,如果單元知識所講的內容多為景物描寫,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化身為導游,把作文當成導游的解說詞,換一種身份就換一個視角,讓學生可以自主地將自己帶入情境當中,進行描寫。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作品。
對于許多教師來說,他們更希望學生可以在學校完成相關的作業,這樣不僅能夠保證作業的質量,而且還能夠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現實往往事與愿違,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第一,在課程教學中是否能夠將知識講得清晰透徹。第二,課后學生是否有時間能夠及時完成作業。第三,學生內化的效果是否符合學生的預期。如果這三面方面都能夠保證,那么學生就可以快速的在學校完成作業。教師要轉變思想,應該把課后作業當成二次教學的機會。以往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多數都只是布置檢測性的作業,沒有將鞏固內容作為重要的任務布置給學生,所以很少有學生會在鞏固復習之后再去做作業,而是直接就做相關的習題,遇到問題之后也不會去回顧知識,胡亂答上就當完成任務。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改變原有的做法,將復習鞏固的過程作為重點,然后用一部分習題或是相應的方式進行檢測,當學生已經掌握這些內容之后再進行拔高訓練。所以,筆者建議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闖關類的作業,這樣每一個學生都無法越過基礎復習的環節,而是按部就班的學習知識掌握內容,相信通過這種手段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重視研究課后作業的內容和形式,發現突破難點的關鍵,利用巧妙的方式化繁為簡,提升初中語文整體教學效果是落實作業教學的關鍵所在。為了給學生減輕負擔,提高教學的效果,可以將作業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將課程教學與作業練習相融合。提高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可以輕松的實現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