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仁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5 周年,站在這個光輝的時間節點,回望那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歷史,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深遠意義,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偉大抗戰精神的彌足珍貴。
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大到強的關鍵階段,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我國周邊領土主權爭端、大國地緣競爭、軍事安全較量、民族宗教矛盾等問題更加凸顯,日本一些政治組織和政客在對待侵略歷史問題上,藐視歷史事實和國際正義,積極謀求擺脫戰后體制,肆意挑戰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后和平國際秩序。
西方敵對勢力不愿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千方百計對我國進行戰略遏制和圍堵。最近,美國參議院以68:28 票的較大優勢通過了《美國競爭法》,將中國視為美國在國家安全層面面臨的最主要威脅,并給之后至少五年時間內的美國軍隊發展戰略定性。美國高官頻頻竄訪臺灣,一再挑戰我國的底線。美臺高官互訪是他們升級對抗最容易操作的突破口,中國大陸則把解放軍開展軍事活動作為回應。據《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等專家分析,大陸這邊即使再克制,這個三方游戲玩到盡頭,上升為直接軍事對抗將是極高概率的,它或是戰爭,也可能是高強度的軍事危機,所產生的沖擊力將是根本性的。
美國慣于從戰爭中攫取暴利、掠奪財富,倚仗的是所謂“獨霸天下”的軍事實力。俄烏沖突就是美國軍工復合體為瘋狂斂財而精心炮制的最新“作品”。美國從不費一槍一彈搞亂歐洲中嘗到甜頭,于是想要如法炮制把亞洲也搞亂,以消耗中國的可能性很大。
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通過對俄烏戰爭的觀察和思考,我們應該產生強烈的危機感:中華民族又瀕臨最危險的時候。中國已經數十年完全沒有打過仗,整個國家都處于一種和平狀態,有些人缺乏危機感和戰斗的血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和西方國家,不會對中國發動一場類似對俄羅斯的全面綜合性戰爭,美國和西方聯軍不會再次踐踏我們的國土。
目前,美國一再在臺海挑起事端。大陸和臺灣這兩邊,臺灣對迎接戰爭所做的心理動員已經超過大陸,他們那邊的一些戰爭演習深入到了民間,新近還發行了全民戰爭手冊。我們大陸的軍事斗爭準備基本局限在軍隊,民間極少參與。政府的警告都面向了臺灣當局,對內則大多采取“不炒作”的低調策略。既然臺海沖突的風險真實存在,而且越來越高,就要讓民眾充分知情喚起危機意識,這對危機一旦到來時全社會迅速適應變局至關重要。否則,一旦面臨戰爭,我們將處于極端危險和被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