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黑龍江東方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66)
近些年來,我國旅游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黑龍江省是我國東北地區的重要省份之一,其有著完善的生態系統以及豐富的冰雪資源,傳統民俗文化保存得也較為完整,因此,黑龍江旅游業也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趨勢。在黑龍江的旅游產業中,特色旅游食品成為了其中的最重要環節,產品質量以及營銷能力對整個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深度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應在準確把握黑龍江旅游產業實際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特色旅游食品產業的現狀,充分利用本地區的特色旅游食品資源,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創新實踐路徑,從而提高旅游食品收入在整個旅游產業收入中的比例,推動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本文首先探討了旅游食品的特征及作用,而后探討了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產業的創新實踐路徑。
第一,較強的宣傳性特征。這一特征是指某個地區的特色旅游食品在宣傳地方特色以及產品品牌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特色旅游食品所包含的產品種類為該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特色餐飲以及土特產等,為了將地方特色更好地展示給廣大游客朋友,其通常都是以本地區的民俗傳說、風俗人情以及歷史文化為載體進行宣傳,在對其包裝進行精心設計后,游客通過購買旅游食品也能夠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地域環境、文化習俗以及歷史背景等內容,幫助旅游目的地樹立良好形象,并提升其在我國整體旅游產業中的知名度和號召力。
第二,較強的文化性特征。對于旅游食品來說,其不單單是一種食物,其更是地區文化與食物相互滲透和影響的產物。旅游者在一個景區進行旅游參觀時,其想要充分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他們在旅行結束回到自己的家鄉時也會想繼續品嘗,同時也想要將這些美食以便捷的形式打包帶回給家鄉的親人和朋友,旅游食品本身就能夠反映出該地區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習慣,它們其中也蘊含著很多文化元素,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而形成,旅游食品已然成為該地區人們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較強的地域性特征。這一特征是指特色旅游食品常常伴有較強的壟斷性,其特點鮮明,并且在其他地區是無法買到的,由此能夠將本地區的食品資源分布及特色充分反映出來。特色旅游食品能夠將本地區的食品資源分布及特色充分反映出來。
第四,較強的便攜性特征。對于旅游地區來說,游客群體始終是一種流動的狀態,他們也都是在異地開展旅行活動,除了要在實地品嘗一些特色美食之外還會將感興趣和有價值的旅游食品作為禮物帶回去。因此,他們對旅游食品的包裝盒便攜性就會有著更高要求,包裝越大氣美觀并且越易于攜帶的旅游食品,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旅游食品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以及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首先,旅游食品能夠大大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收入。當游客群體來到一個地區開展相關旅行活動時,會產生較大額度的花銷,對于提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特色旅游食品的開發和營銷過程,就是將當地的人文資源和特色食品資源轉化成實際經濟效益的過程,同時對幫助本地區樹立品牌形象以及提升產業地位也有著一定幫助。絕大部分的游客都是從異地專程過來的,他們在購買旅游食品時就會加速各個種類旅游食品的外銷進程,并且旅游食品的生產、加工、推廣和銷售過程也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改善了他們的實際生活水平。
其次,促進了其他與旅游食品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旅游食品來說,它們通常都是由該地區的農業部門、輕工業部門和餐飲部門提供的,而旅游食品與非旅游食品本身就沒有明顯界限,如果賦予非旅游食品一定的歷史文化元素,并將其精美包裝,其也可以成為旅游食品。旅游食品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會帶動這些周邊產業的發展,隨著我國各個地區特色旅游食品生產和銷售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業、輕工業、食品加工業以及餐飲業等相關產業的企業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跨界融合時代背景下,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與高端服務產業的快速融合發展,實現文化資源與實體經濟領域的融合也成為了我國創造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對于提升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我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有著很多共性和相通之處,為了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應打造更多的文化旅游精品項目。特色旅游食品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實際開發和銷售特色旅游食品時卻只關注了構建完善的文化服務體系,對其產業產出的實際效益沒有足夠關注,導致兩者存在明顯脫節問題。黑龍江省擁有優質地理地質環境和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同時民族眾多且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然而在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出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其旅游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不顯著,這也是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黑龍江地區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很多可食用動植物資源營養價值也非常高,然而在加工技術水平和儲存運輸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下,很多特色旅游食品都只能是游客到來時在當地品嘗,即使得到了游客的青睞也不能夠將他們打包帶回到自己的家鄉。比如克東腐乳、香炸鵪鶉、大慶扒雞等都是黑龍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食品,其味道可口頗受歡迎,但是受制于落后的加工技術且不易保存,無法為游客提供便攜服務,無法成為旅游食品產業經濟增長的助力。從整體來看,旅游食品的產業鏈條不夠完善,一部分特色旅游食品的經濟價值無法充分發揮,并且也不利于更好地宣傳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和美食文化,導致游客在購買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時并無太多選擇空間,種類不多且缺乏特色。
從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的銷售現狀來看,其仍是以傳統線下的銷售渠道為主,主要采取的方式為飯店加工、景點代賣和專賣店營銷等,這種傳統的銷售模式如果稍有處理不當,或是銷售人員的銷售能力和服務水平達不到要求,游客很容易出現抵觸和反感情緒,其購買旅游食品的興趣也會大大降低。另外,雖然黑龍江地區有著種類繁多的特色旅游食品,但在旅游產業中真正被廣大游客群體所熟知的還是紅腸、木耳、猴頭菇、大列巴等幾類商品,其余特色旅游食品在行業中幾乎沒有知名度,游客對其缺乏了解也并不認可,即使具有良好的產品質量也無法激發游客的購買熱情。部分特色旅游食品的售賣并沒有因為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加之景區對特色旅游食品也沒有進行強有力的宣傳,營銷方式保守且單調,因而無法形成真正的品牌效應,不利于提升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產業的發展后勁。
黑龍江地區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在此融合并發展,從而形成了黑龍江更加多樣化的美食特色。所以,應根據各個旅游景區的民族分布情況分別打造集多民族特色于一體的特色美食文化,從就餐環境、食品種類、烹飪方法以及文化表演等方面打造黑龍江的民族餐飲文化,并將其融入到游客的旅行活動中,賦予特色旅游食品更多的文化意義,大批游客朋友也就更有意愿品嘗美食并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將民俗民風與特色旅游食品有效融合,實現食品產業、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刺激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消費,實現旅游經濟水平的快速增長。同時,黑龍江還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地區,不同季節的氣候情況有著較大差異,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推出相應的特色時令食品,將該地區老百姓的飲食習慣融入到食品中,體現其民俗文化氣息。例如,春季可以推出刺老芽、小根蒜,夏季推出醬油筋兒等特色烤串,秋季推出蠶蛹,冬季推出凍梨、粘豆包等,此外還可以在一年四季都推出“東北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為游客提供味蕾盛宴。
從黑龍江地區各個旅游景區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景區都已經具備了基本旅游活動的六要素,但其餐飲文化在地理位置方面卻還缺少全面性和連貫性。游客來到一個景區,他們想要品嘗該地區的所有特色美食,卻找不到能夠包含所有美食文化的餐館,還有一部分游客在品嘗完當地特色美食后想要購買便于攜帶的特色旅游食品卻找不到官方指定的售賣店鋪。因此,在黑龍江的各個知名景區可以建立特色美食小吃城,將本地區的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和傳統文化全部納入其中,游客朋友在小吃城中便可以品嘗到該地區的所有特色美食。同時在小吃城的出入口,還應設計特色旅游食品的獨立展示區域,以方便游客在此購買包裝食品并幫助他們進行郵寄,更好地延長本地區的特色旅游食品產業鏈條,這對黑龍江地區的美食文化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也帶動了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
對于黑龍江地區的特色旅游食品產業來說,其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大力度宣傳本地區的特色餐飲文化,既要采用電視廣告和報紙傳單等傳統媒體的宣傳手段,更要有效融合新媒體時代各類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利用紙媒和互聯網資源進行宣傳和推廣。通過電腦、手機等游客群體的移動終端設備向他們宣傳并普及黑龍江的特色餐飲文化,針對特色旅游飲品和食品開展多樣化的營銷手段,與游客群體建立順暢的溝通和互動渠道,在線實時為他們解決疑惑和問題,并創建自主特色旅游食品銷售平臺,可讓游客朋友在線上預訂產品并下單支付。舉例來說,可建立黑龍江各個旅游景區的新媒體平臺,委托專門的機構和運營人員維護,定期向用戶推送旅游服務和特色餐飲文化的相關信息;利用短視頻平臺向全國游客介紹并展示黑龍江的特色餐飲文化,定期進行禮包抽獎等活動,給予游客更多優惠和福利;邀請明星網紅進行直播帶貨,分享旅游體驗和特色美食,促使更多游客熟悉并認可黑龍江旅游產業和特色旅游食品。
獨特的氣候及地理特點造就了獨特的黑龍江美食。憑借豐富的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林業資源,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產業得以較快發展,這不僅提升了本地旅游產業的經濟收益,而且也極大提升了游客的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在文化旅游大力推進的當下,黑龍江特色旅游食品產業營銷要想實現創新發展,就應逐步實現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揮本地區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的重要作用,形成更加強大的特色旅游食品品牌效應,實現區域經濟的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