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從1月9日開始,對七國集團(G7)中的五國展開訪問,第一站到法國,接著是意大利、英國和加拿大,最后一站到美國。在那里,岸田將向美國總統拜登做總體“匯報”,并就強化日美同盟及今年的G7峰會議程進行磋商。
然而,訪問才剛剛開始,甚至還沒開始時,一股刺鼻的味道就已經散發出來。“嘗一脬肉,而知一鎮之味,一鼎之調。”綜合岸田在午夜啟程前對記者的吹風,以及他到了巴黎以后的各種表態,再加上東京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相關言行,許多西方媒體都總結出岸田此行的一個主要議題,即“協調應對(所謂)中國威脅”。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在G7搞“反華串聯”,這為2023年的國際關系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作為G7輪值主席國的日本,開會前去各國訪問一下,了解訴求做做溝通,把中心議題確定下來,這沒有問題。但日本在與其他G7成員國的雙邊會晤中,展示對華強硬態度,兜售“地區威脅論”,甚至試圖進行一場“反華串聯”,既毫無必要也十分危險。如果這是2023年日本外交的主要發力方向,那更是大錯特錯了。
岸田在巴黎暗批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單方面武力改變現狀”,導致地區安全環境緊張,他似乎正想方設法讓G7的歐洲成員盡可能將更多注意力從俄烏沖突轉移到東亞。據日本官員透露,在訪問期間,岸田將尋求進一步加強與這五個國家的雙邊軍事關系。本報曾于2022年5月刊發社評,提醒日本不要成為“北約亞犬化”的帶路黨。但令人遺憾的是,岸田此行依然在這個錯誤及危險的方向上做著偏執的努力。
日本是今年的G7輪值主席國,5月份要主持召開G7峰會,這被東京看作是一次提升自身大國地位及影響力的重要機會。岸田這次出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G7峰會做準備。但作為富國俱樂部G7里唯——個亞洲成員,日本并沒有在G7中扮演亞洲利益代言人的角色,也沒有擔當起亞洲與歐美加強互利合作的橋梁,卻試圖將沖擊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外部力量往亞洲引起到了十分負面的作用。從現在的各種跡象基本可以判斷,日本主持的G7峰會,又將在亞太注入一股負能量逆流。日本是決不可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國家地位和國際形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G7成員國中,日本的反華主動性日益突出,已不純粹是華盛頓的戰略附庸。日本將中國定位為“迄今最大戰略挑戰”,并經常沖在華盛頓的帝面積極協調G7及其他組織的對華立場。在渲染“中國威脅論”的掩護下,日本突破“和平憲法”,大規模發展軍力的動作更令人擔心。這些行為都與亞太地區致力于經濟發展與穩定繁榮的大氛圍格格不入,同國際社會對和平與和諧的期待背道而馳。
日媒對日本2023年的外交期待很高,認為“日本的外交努力必須在2023年加倍”,以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但如果方向錯了,越“努力”就會離目標越遠。日本又走錯路了,這是明擺著的。但東京當局者迷,華盛頓也裝看不見,其他人的提醒,東京根本不走心。日本的戰略認知浸泡在所謂“中國威脅”的大酒缸里戰略上的行為舉止愈發像一個長期酗酒徒,神志不清,偏狹激進,缺乏平衡感。這不禁讓人想起日本上一次走錯路給亞洲帶來的可怕災難。
讓東京盡快在戰略上清醒過來,是今天的日本社會以及亞太地區都需要面對、要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嚴重問題b當前日本的政治生態、輿論傾向及社會思潮,都出現了令人不安的苗頭,不把這些苗頭盡快駱滅,很有可能燃起大火,屆時連華盛頓也無法置身事外。
環球時報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