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婁敏
聽到“宋建秋”這個名字,以為是一位清新俊逸的男性,而見面方知這是一位才貌雙全且心靈手巧的姑娘。她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是一位頂級合香師。她依古法炮制的香品,如芬積香、衙香、降真香、清遠香等,都極具古代文人氣質。“古代常焚于居室廳堂的香品,從組方到采藥、炮制到品香都蘊含著一種‘和道’ 之美,所以合香,也稱和香。”建秋談起合香,便優雅地娓娓道來。
合香如同合藥,香方與醫方本屬同源,合香的香方無論是觀念、制法都受醫家合藥的影響。宋建秋之所以能走上合香的道路,與其老中醫的爺爺有關。她從小跟隨爺爺長大,爺爺曾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解甲歸田后在老家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老神醫”。小建秋經常跟隨爺爺山上采藥,爺爺教給她的那些草藥名,都像泰山上的何首烏,深深地扎根在她幼小的心靈中。親近大自然的童年生活,對于宋建秋日后從事的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
大學畢業后,宋建秋機緣巧合走上了一條合香的道路,隨著時間的推移,讓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所謂合香,是按照一定的香料配伍原則,也就是所謂的香方,將多種香料按照不同劑量調和在一起,使氣味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立香品。在建秋心里,合香不是簡單的香藥組合,而是利用藥性的五行屬性,使香藥藥性相互生發制逆的過程。香品的高下在于合香師的修為,體現在合香師駕馭香料的能力。宋建秋每做一品香都極力地為其灌注香魂,著重體現自己對不同香品的認知和感悟。“合香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合’ 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建秋說道。
宋建秋有一只長3 尺6 寸5 分、寬1 尺9 寸,制作精美的降真木合香盤,她經常會在炮制好的種種香藥中,按香方一一稱出,分別放于合香盤四周。接著,她會按順序把配好的香藥在合香盤鋪撒一層,用鬃刷彈上一層花露,待到香藥基本潤透之后,開始合香。合香過程中,必須要全神貫注。看建秋合香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只見她兩只手不停地調和著香藥,時疾時緩,有時輕若無物,有時又如力撥千斤;一會兒如太極云手,一會兒又如輕撫瑤琴,令人感到好似一股氣息在周圍有節奏地運動,又似聽到了“梅花三弄”優美的古韻。大約一刻鐘的時間,室內已充滿了迷人的香氣。她將合好的香粉收入準備好的瓷罐之中,用幾層宣紙把瓷罐密封起來,裝入蒸鍋,大約一個時辰后,再用一個繡錦的棉罐罩嚴密罩住它,待它慢慢冷卻后,合香即告完成。

隨后,建秋會打開瓷罐的封紙,用銀香匙取出一匙香粉,制做出壽字香篆。此時只能聞到似有似無的淡淡香氣,等她點燃了香篆,縹緲的香煙一會兒聚成一線扶搖直上,如玉柱擎天;一會兒又傾瀉而下,如蛟龍探海。散開時一會兒似黃山云霧,一會兒又細如游絲。那氤氳的香氣,真好似萬株梅樹同時噴香。宋建秋言道,百日窖藏后其香韻則會更加悠長。
當下香道逐漸成為人們對優質生活的一種追求,同時也形成一種以“樂香”為道藝的高雅藝術。宋建秋以文人氣質合香,也創作出不同的香品樣式,如方便家庭使用的盤香、線香、香丸等。她說:“在家中經常焚香,可以醒腦清神,去濁存清,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所以為當下快節奏的人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