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近幾年來,江蘇省電商企業發展迅速,電商平臺、服務越發成熟,各大電商企業逐漸開始拓展其業務范圍,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活便捷程度要求不斷增強,為電商企業發展生鮮食品業務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生鮮食品電商主要是利用互聯網的即時通訊技術,實現了在信息平臺進行下單與確認,通過本地物流將生鮮食品送達到消費者手中的經濟行為。生鮮食品電商早在2005年就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以不同企業為代表的生鮮食品電商運作模式,各模式發展相對成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鮮食品電商市場格局,但相較于整體的發展,生鮮食品電商物流體系的發展相對緩慢,生鮮食品物流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以江蘇省為例,探究江蘇省生鮮食品電商物流模式的優化發展策略,以期為江蘇省生鮮食品電商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江蘇省作為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大省,已初步形成區域性的生鮮冷鏈物流網絡,生鮮農產品營銷渠道較為完善,同時,作為東部沿海省份之一,江蘇省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這些基礎優勢為江蘇省發展生鮮食品電子商務提供了根本保障。
1.1.1 江蘇省生鮮食品電商物流需求穩步增長
隨著江蘇省政府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視,使得江蘇省農產品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生鮮食品產業規模也在逐步擴大,生鮮食品所需的冷鏈行業發展迅速,生鮮物流規模逐步擴大。江蘇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強省,果蔬、肉類、水產品等主要的生鮮食品產量常年位居我國前列,2020年江蘇省蔬菜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三,為144.4萬公頃,肉類產量同比下降了2%,為265.3萬噸,水產品產量為489.2萬噸,同比增長了1.3%,生鮮農產品產業規模擴大為江蘇省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推動了生鮮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江蘇省生鮮食品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江蘇省公路網較為發達,建立了多種方式互補的立體化的交通網絡與綜合性的運輸體系,江蘇省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5 000公里,有9個民用機場,到2035年江蘇省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到6 666公里,形成“十五射六縱十橫”的布局形態。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在冷藏設施方面,冷庫與冷藏車是冷鏈運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設備,江蘇省冷藏車數量與冷庫數量分別占全國總數的4%與7%,位居全國前列。
1.1.3 生鮮食品電商物流主體活躍
江蘇省生鮮食品電商物流的發展與各環節上的企業主體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江蘇省主要生鮮食品直銷零售電商的活躍發展,不斷推動江蘇省生鮮食品電商物流模式的創新升級,推動了電商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江蘇省物流企業也發展迅速,有的致力于冷鏈加工、生鮮食品運輸,著力打造一條覆蓋長三角區域的冷鏈供應鏈;有的物流企業將構建全國性的生鮮食品物流網絡,有的逐步從生鮮食品批發零售模式向城市生鮮食品直銷配送模式轉變。
1.1.4 生鮮食品電商物流政策環境良好
近年來,電商產業的發展,使得國家與江蘇省政府對于物流行業的發展越發重視,不斷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為發展生鮮電商物流營造了有利環境。2018年國務院陸續下發了有關加強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生鮮物流體系,加強生鮮食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發展規劃。此外,江蘇省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生鮮食品電商物流發展規劃、意見等,提出了要建設智慧物流,推進生鮮食品物流各環節的信息化應用。針對生鮮食品電商物流行業發布的政策,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1.2.1 生鮮食品電商物流基礎設施空間分布不均
任何一個理論的傳播都離不開大眾媒介,“人類有了某種媒介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麥克盧漢說:“正是傳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種多樣的物質條件下一再重現——而不是特定的訊息內容,構成了傳播媒介的歷史行為功效。”[1]148“媒介是理論傳播的助推器和重要載體。傳播媒介大致有兩種含義:第一,它指信息傳遞的載體、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術手段;第二,它指從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或傳播的社會組織。”[1]147
江蘇省生鮮食品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分布不均,城鄉差異較大。江蘇省省內物流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蘇南地區有較大的肉類冷鏈物流中心,南京、蘇州、常州等蘇南主要城市有我國知名的冷庫與冷庫設施產業基地,而相比之下,蘇北地區物流基礎設施有待加強。在城鄉分布的層面,蔬菜等生鮮食品主要產自農村地區,農村地區較低的物流設施覆蓋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鮮食品電商的發展,同時農村地區道路系統不發達,且江蘇多梅雨季節,雨季農村地區道路泥濘,會阻礙運輸。
1.2.2 缺乏生鮮食品電商物流專業人才
雖然江蘇省物流企業較多,但總體來看,大型企業占比低,企業生鮮食品冷鏈物流資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企業缺乏復合型人才,生鮮電商企業需要涉及農業、電商、物流等多方面的人才,現階段的人才儲備難以滿足。同時,對物流企業公司的管理有待加強,如倉庫執行層面相對粗獷,整體效率不高,服務水平較低,創新能力不足等,都是江蘇省生鮮物流行業人力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2.3 生鮮食品物流技術含量低,信息技術應用程度低
生鮮食品物流對冷鏈技術要求較高,不同的冷鏈對象對于冷鏈技術的要求不盡相同,蔬菜在保證溫度的同時,對濕度也有較高要求,不同的食品對于溫度有不同的要求,這加大了研發與實施冷鏈物流的難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冷鏈物流的發展。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江蘇省部分物流企業開始使用GMP管理技術、RFID、多層溫控等技術,除去大型物流企業,中小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還處于初級階段,建設信息化系統的成本過高,會存在信息平臺不統一,信息傳遞不及時,信息失真等問題,江蘇省生鮮食品物流的信息化網絡建設還有待提高。
1.2.4 生鮮食品物流行業監管力度仍需加大
近年來,國家與省政府對于食品質量、優質農產品占比和食品可追溯等指標作出長遠規劃,對于食品質量有較高關注。但在生鮮食品運輸過程中,生鮮食品質量還是要看生鮮物流企業自身是否有質量意識與監管能力。現階段,江蘇省由于物流企業較多,中小企業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管機制,生鮮食品在運輸途中難以進行監督管控,易發生食品質量問題,影響生鮮食品電商物流行業的發展。
2.1.1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也被稱為外包物流,一般是雇傭專業的物流團隊,為電商企業提供物流服務,該模式在運行過程中,物流服務不屬于商品的供給方,也不屬于商品的需求方,就會使物流服務更具專業性,服務更加全面。同時,作為第三方,該模式提供的物流服務不只是單純的產品運輸與配送,而是利用其供應鏈體系來提供更加全面、系統的服務,為整個購買過程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電商企業更有效的降低運營成本,減少企業的服務流程,提高自身核心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2.1.2 自營物流模式
自營模式是生鮮食品企業運用物流設備,實現企業自身產品供應渠道暢通與管理的方式。實行自營物流通常滿足兩種情況,一種是傳統的蔬菜批發業或商超,為提高產品銷售量、滿足客戶需求而提供的配送服務,這種配送服務一般是基于同城物流。第二種情況是生鮮食品公司無法通過第三方物流來控制成本、滿足用戶需要時,憑借自身經濟實力與業務能力,來建立便捷、高效的生鮮食品物流體系,實現生產經營的利益最大化。自營物流模式能夠更加充分地對客戶進行梳理,可以及時反饋用戶對產品的滿意程度,高效的進行信息傳遞,提高自身運作效率。
2.1.3 物流聯盟模式
物流聯盟模式是眾多企業共同聯合起來,通過構建共同的運輸網絡,共同建設物流基礎設施、配送中心等,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實現利益最大化。該模式是自營模式與第三方物流模式的結合,但參與主體由單一轉向多元,該模式是由眾多合作企業通過共同制定發展計劃,進行產品配送,其實現的關鍵是彼此信任、風險共擔、共享收益。這一模式是多地區、多系統、多企業共同規劃形成的,并逐漸從起始地點逐漸向外延伸,最終觸及整個社會的配送模式。物流聯盟模式有利于節約服務成本、弱化企業競爭、實現各企業的優勢互補,有利于中小企業產品附加值的增加,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短時間內難以建立順暢的物流體系,難以與客戶形成穩定的供銷關系。若企業不具備較強的物流管理水平,選擇物流聯盟模式是適合其發展的正確選擇,若企業有較強的物流水平,但物流服務不是其主要的核心業務,可以通過加入物流聯盟的方式,分享物流資源,提高企業經營效益、降低管理成本。
2.1.4 社區配送模式
社區配送模式是繼傳統物流模式后,基于“互聯網+”延伸出的新型模式,該模式適合生鮮食品短期保存的配送模式,通過對社區進行劃區管理,對配送中心前置,有效的提高了物流效率;但缺點也十分明顯,配送范圍較窄,只適合同城配送。
2.2.1 建立更加完善的生鮮食品物流網絡
根據生鮮食品的實際情況建立高附加值、高標準的生鮮食品配送中心,規范生鮮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流通過程中的管理行為,提高物流過程中生鮮食品的新鮮度。規范生鮮食品生產、加工等操作環節,建立合理化的物流配送系統。同時,應不斷加強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運輸網絡,加強蘇北物流行業的發展,平衡區域間物流基礎設施的分布,建立更加完善的生鮮食品物流網絡。
2.2.2 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加強信息技術在物流過程中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下,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對于物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完善的信息平臺,應從生鮮食品的供應端出發,覆蓋從生鮮食品的種植到用戶消費習慣的整個過程。促進物流的信息共享與公開,推動GMP管理技術、RFID技術等在物流企業中的應用,建立生鮮食品規范性、可追溯性的智慧物流體系,不斷提高生鮮食品供給質量,減少生鮮食品流通損耗。
2.2.3 加強人才培養,加大人才引進
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復合型人才,開設物流行業與其他行業交叉的專業,增設實踐環節輔佐理論應用,鼓勵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性應用人才。健全物流從業人員的薪酬體制,建立完善的獎罰機制,打通一線員工的晉升通道。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政策,結合實際選拔物流相關人才,打造開放包容的人才環境。
2.2.4 積極創新生鮮食品物流模式,不斷加強監管能力
結合“互聯網+”積極創新生鮮食品物流模式,從基礎設施、運行模式等方面積極創新,開發多種交易形式,逐漸從單鏈向多鏈轉變、從多鏈向平面轉變、從平面向立體化的生態模式轉變。不斷加強生鮮食品在物流鏈上的監管力度,完善生鮮食品質量追溯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放心的生鮮食品物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