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欒向晶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商貿系 河北秦皇島 066100)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河北省農產品出口發展已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出口模式和出口特征。在河北省農業產品出口過程中,河北省依托地方資源優勢培育特色農產品、出口優質農產品,形成了具有特色化的出口格局,同時農產品出口也朝著多方向、多維度方向發展,致力于打造多形態、多出口方式并存的農產品生態出口系統。
根據河北省農產品出口統計年鑒公布數據顯示,河北省2019年農產品出口金額為1 361億元,增長44%。結合河北省全年農產品生產水平可知,河北省在糧食生產功能化區域范圍內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除此之外,為實現糧食增產和增收,河北省還積極調整播種結構,建設高標準、高效率的農田5 822平方米,這雖然造成糧食種植產量小幅度減少,但即使在極端氣候影響下,糧食年產量也突破700億斤。正因如此,河北省高產基礎糧食產業中傳統作物的出口占比較高,除去河北省自身備用儲備糧以及民眾食用糧儲備外,剩余棉花、糧食等均對外出口,對外市場的出口規模自2010年后呈現連年增長的發展態勢。
河北省農產品出口規模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糧食面積或者養殖規模的變化,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河北省的糧食播種面積出現了結構性的調整,其中糧食的播種面積下降2%左右,同比產量下降3%左右,2018年糧食的播種面積為1 174萬平方米,夏糧的產量為227萬噸,同比2017年河北省夏糧的產量下降4.6%,秋糧產量為240萬噸,同比河北省2017年秋糧的產量下降2.1%;棉花的播種面積呈現出輕微幅度的上漲,2017年河北省棉花播種面積為121萬平方米,相較于河北省2017年棉花播種面積增長0.2%,棉花的總產量相較于2017年增幅為7.4%。從播種面積中可以明顯看出河北省農產品的整體種植面積都呈現下降趨勢,但由于新型雜交水稻的大量增產,使得糧食產量并不會受到明顯影響。從河北省夏糧、秋糧的整體產量調查中得出,雖然播種面積有所縮減,但夏糧和秋糧的整體產量下降幅度并不高。棉花在小幅度的播種面積增加影響下,實現了大幅度的產量提升,油料產量的變化也呈現出該種趨勢。由此可知,2018年河北省主要的出口農產品是棉花和糧食,進一步比較河北省2018年、2017年的農產品出口規模可知,2018年河北省農產品出口中棉花的出口產量要大于河北省2017年棉花的出口規模,而糧食的出口規模在2018年要略低于2017年。
根據河北省2018年農產品生產調查數據可知,2018年河北省肉類產品的整體生產量呈現出明顯的上漲趨勢,全年肉類的生產總量為29.6萬噸,其中牛肉的產量增幅呈現一定程度的上漲,牛肉的全年增幅與2017年相比,呈現出1.9%的增幅;羊肉的全年產量呈現出一定比例的下降;而豬肉的總生產量占比較高,其增幅也最大,增幅保持在6%左右;禽類的總產量增幅和豬肉不相上下,在2018年河北省全年肉類增幅中排名第二,增長幅度為5%左右;雞蛋、食用菌等農產品的整體產量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從河北省2018年肉類產品的整體供需、生產以及對外出口調查情況可知,河北省現階段僅有少量的肉類產品對外市場銷售,并形成一定的對外市場銷售規模,但其占有量和肉類生產總量占比都較低,主要原因是河北省主要肉類產品用于省級儲糧和市場內部的基本肉制品供需,因此,對外市場的出口較少。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河北省整體農產品出口呈現出單一化的現狀,這種單一集中表現為河北省農產品出口產品類型的單一化。從糧食出口角度出發,只有普通的糧食和棉花作為出口產品,其他特色農產品出口的整體占比較低;從肉制品的整體出口角度出發,河北省肉制品的整體出口占比也偏低。單一的農產品出口會造成在河北省農產品出口過程中對外貿的依存度較高,正因河北省出口農產品類型較為單一,也造成了河北省農產品在出口過程中出現出口國家較為單一的情況。
在當前河北省的農產品總體出口過程中,缺乏深度加工的農產品。多數情況下,我國農產品都是以直接的初級產品對外出口,例如棉花、玉米等,被出口到歐洲、日本、美國等,會被二次加工,成為商品附加值更高的農業經濟商品,被用于二次銷售。河北省現階段缺乏深度加工的農產品工廠,難以解決需要長期保存、且保質期較短的農產品的出口問題,這也是造成河北地區農產品出口結構單一的主要因素。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要想深入把握河北省農產品的出口趨勢,需要進一步結合在出口過程中河北省農產品的整體生產和經營特色,從而判斷河北省農產品未來的出口發展趨勢和特征。
河北省農產品出口的未來發展格局建設受到當前河北省農業產業發展的影響,就當前農業發展而言,河北省正致力于打造特色化的出口格局。截至2018年末,河北省墾區認證36個綠色、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帶動1.84萬個農戶發展。其中種植業12個,含水稻5個、蔬菜3個、水果(梨)1個、玉米1個和其他2個;已認證的綠色食品A級面積1 563公頃,產量6.64萬噸;已認證的有機食品面積6 094公頃,產量7.10萬噸;已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面積1 774公頃,產量2.46萬噸;已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面積4 247公頃,產量4 078噸;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數量32.83萬個,產量1.42萬噸。通過對特色農產品的認證,有助于在后續農產品對外出口過程中輸出高品質的中國河北特色農產品,并形成具有世界品牌影響力的農產品類型。
在整體農作物播種過程中,根據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地勢條件,可以看出,河北省的非優勢作物為玉米,而優勢作物為小麥,因此縮減玉米的種植面積,將玉米的種植面積調整為159萬平方米。與此同時,河北省還設立專項生產保護區域,大力增加小麥的種植面積,其中新型優質強筋小麥的播種面積達到48萬平方米。此外,選取在河北省易播種、產量高的中藥材、菌類、苜蓿等優質農作物,作為播種面積增大的主要農產品。河北省農業發展主動迎合和倡導環保理念以發展地區農業經濟。從當前河北省農業結構的部署和大力調整中可以看出,在未來河北省對外出口農產品中,玉米仍然占據主要優勢,與此同時小麥也將成為繼玉米后,另一具有競爭性的對外出口農產品。
除此之外,河北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試圖打造先進化的農業科技應用型發展格局。河北省農業發展聚焦實施“四個一百工程”,重點打造3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36個現代農業精品園區,精品園區農業總產值增幅達20.6%。此外,河北省在對外產品出口中,正努力解決農產品出口單一這一問題,試圖先從本地站穩腳跟,而后逐漸擴大對外出口,積極推銷地區農產品,讓河北省地區農產品受到國內外認可。
河北省在農產品出口發展過程中,正著力打造以特色農產品為主、多方位出口渠道并存的特色農產品出口模式。目前河北省正在通過多元化的農產品賽事和交易會,促使地區特色農產品實現品牌化和標簽化,例如,河北省會聯合北京等多地區舉辦特色農產品大會,并推動特色農產品進入賽事,以名片打造的形式,推出特色農產品,形成具有標簽化和特色化的農產品,譬如葡萄王、蘋果王等稱號,更易于河北地區農產品標簽的對外打造,讓國內外消費者認可河北農作物。通過單項特色優質農產品的評選,打造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和品牌形象,能夠進一步讓河北省優質農產品站穩腳跟并進一步實現對外推廣,形成以河北省為中心的農產品軟名片,這為農產品對外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河北省正在突破單一玉米、小麥、棉花為主要出口內容物的發展格局,在上述河北省遴選的農產品中,必然會有部分農產品以絕對優勢呈現在同類農產品中,而河北省推出的具有名片化特征的農產品一旦進入到國際市場,將能夠直接帶領河北省農產品得到海外市場的關注與歡迎。
在未來,河北省農產品出口必然會出現以深度加工農產品為主題的出口趨勢。目前,河北省正在打造多形式的對外農產品出口銷售模式,并試圖通過構建深度農產品加工產業鏈,以企業帶動農產品加工的形式,促使深度加工農產品能夠對外出口。同時,為了持續增強城鄉綜合服務能力,立足城鄉居民日益升級的生活需要,組建了供銷物流集團,新建改造104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121個市、縣電商服務中心和6 130個村級服務站,推動8個區市建立鮮活農產品直采直銷體系,物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技術新模式在全系統加快推廣應用。在河北省進行的大力協調和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對農產品對外出口和銷售的重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農產品作為次級加工產品的對外銷售,同時更加重視借助互聯網和多元化銷售渠道進行農產品二次加工和銷售。在農產品出口過程中,這一思路能夠幫助河北省農產品出口實現真正的多元化和多層次化。
綜上所述,從近年來河北省農產品的整體出口行情和現階段河北省農產品整體出口現狀可以看出,河北省農產品的整體發展在未來將呈現出相當良好的發展趨勢,主要原因是河北省在農產品的部署和發展中,正在積極打造以農產品本身為名片的形象和品牌,并積極對外推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河北省農產品能夠主動跨越到海外市場,實現多格局、多層次、多類型的農產品出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