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光明
如皋市慈善基金會自2002年成立起,特別是《慈善法》頒布實施以來,堅持誠信為本,打造陽光慈善,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12月,累計募集善款6.05億元,累計支出4.2億元,累計結余1.85億元。先后實施了30多個慈善項目,直接救助逾11萬人次。連續多年被江蘇省民政廳評定為3A社會組織;獲評南通市最佳基層慈善組織、優秀社會組織,受到南通市政府通報表 揚。
如皋市連續4屆榮膺“中國百強慈善公益城市”稱號。
慈善事業是具有公益和文明屬性的崇高事業,最應該講信用、重誠信。多年來,如皋市慈善基金會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誠信作為慈善組織的基礎品質建設,貫穿于整個慈善活動中。
第一,始終堅持黨對慈善工作的領導。通過成立黨支部,強化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慈善工作者的政治站位,樹立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做到從根本上端正慈善工作的價值觀。
第二,始終堅持基金募集不搞強迫。每年慈善捐贈,做到不強迫、不攤派,而是通過慈善文藝演出、編寫宣傳冊子、開展征文活動、舉辦慈善展覽、拍攝電視短片等多種形式宣傳,形成自覺自愿奉獻愛心的氛圍,既自愿奉獻愛心,又尊重主體意志。
第三,始終堅持完成慈善救助年度支出要求。每年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都在上一年總收入的70%或者前3年收入平均數額的70%。重點用于扶貧濟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支持脫貧攻堅,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近兩年著力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共同富裕。
第四,始終堅持厲行節約、減少開支的原則。根據《慈善法》的規定,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管理費用可以提取當年總支出的10%,但多年來該會的年度管理費用一直控制在1.5%—2%之間。
規章制度具有強制性,是對機構誠信建設的底線約束。
自成立以來,如皋市慈善基金會圍繞基金募集、慈善救助、資金出納、內部管理等制定了《慈善基金會工作制度》《慈善基金會財務(物資)管理制度》《慈善基金會救助管理辦法》《慈善基金會理事會、監事會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慈善規章制度,《慈善法》實施后,又對照《慈善法》和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省、市《實施意見》要求,修改基金會《章程》及有關規章制度,確保了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
比如,根據《慈善冠名基金協議》有關規定,在做好基金使用指導、及時審批項目資金、保持與冠名單位和個人的聯系等服務工作的前提下,每年年底還須向冠名單位和個人通報年度基金使用情況,增強了冠名單位和個人對如皋市慈善基金會的誠信認可,大大促進了冠名基金的發展。
從2007年到今年上半年,如皋市慈善基金會先后設立各類慈善冠名基金75個,累計吸納基金4.24億元,占如皋市慈善基金會累計募集基金總額的77%以上,真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為如皋開展慈善救助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上級慈善組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慈善公益報》在發表通訊《我的捐贈我做主——記江蘇如皋因勢利導發展冠名慈善基金》時特地加上“編者按”:“近年來,冠名慈善基金蓬勃發展。作為公益慈善的重要創新,冠名基金通過探索公募和非公募相結合的方式,在推動社區基金發展、破解企業從事公益困局、撬動社會資源發展慈善事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江蘇省如皋市堅持發展冠名慈善基金多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有效地促進了當地慈善事業的發展。”

圍繞“督管”,近年來如皋市慈善基金會做到四主動四自覺。
第一,主動進行信息公開。根據《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如皋市慈善基金會每年及時對募捐活動、項目實施、善款收支等核心信息情況,通過報紙、網絡等主流新聞媒體、自身網站或民政部門認可的信息網站平臺進行公示,并向社會公開聯系方式,及時回應捐贈人及利益相關方的詢問。其中“一日捐”公示到單位和個人,做到將每一筆捐款及使用情況及時向社會公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輿論監 督。
第二,主動聯系相關方面,如皋市慈善基金會自覺接受上級相關部門和本級民政、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的檢查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第三,主動發揮慈善基金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的監督管理作用,每年召開兩次理事會、監事會,匯報工作、提出計劃,聽取理事、監事的意見和建議,請市分管領導提要求,進一步完善和嚴格執行如皋市慈善基金會有關基金的募集、使用、管理、監督的各項規定。
第四,在強化自身自律的前提下,如皋市慈善基金會自覺對鎮慈善分會和村慈善工作站的財務管理采取嚴格的工作程序、監管措施,確保使用好慈善資金這個良心錢、保命錢、救命錢,讓慈善的陽光雨露沐浴更多的社會困難群體,努力打造誠信透明慈善,不斷提升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