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運剛 圖|羽佳
每日的忙碌中,常感肢體勞頓,于是就盼著假期,可以放松軀體、舒緩心境、恢復精力,以利再次抖擻精神,投入工作。
時間不停地流逝著,如大河奔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進入1月,新年假期便到了。想想馬上便有大段的休假時間,可以舒心地休息、休閑,可以旅游、會友,還可懶散愜意地做些家務,不禁欣欣然。
假期的感覺,是一種安適、舒緩、隨心、愜意和喜悅。我想起朱自清的名作《春》一文,他曾生動地描述了人們盼望春天的心緒:“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種心情,像極忙碌中盼望假期的人們。萬物有靈,斜陽草樹、林木蟲魚,亦都能感受到這同樣期盼的心靈,舒適的律動,盡情享受這種期盼和休閑的情趣和韻味。
人們喜愛度假,固然因為以上種種,大抵還是因為,假期,人們可以過一種真正簡單的生活。
提及沉重的生活和簡單的生活,我更喜歡后者。所謂沉重,很多時候是人們為了做某事,或達成某種目標,思慮、權衡、比較、判斷,殫精竭慮。行為唯恐出現失誤、言語唯恐出現偏頗,擔心這失誤偏頗給自己或家人帶來損害。有時行為的做出,不論判斷或者取舍、網談或者面晤,也往往沉重而艱難。思考和判斷固然需要,但依辯證法,還須要適度。否則,思慮過度、愁眉不展,甚至憂心忡忡,損害亦會又至矣!
簡單的生活,是依從內心,真實的生活。活得很真實的人,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輕松。當然這個輕松,不僅指身體上的,更主要是精神上的。這促使人發揮出一種自發的、不需要經頭腦篩選的生命動力。話隨心走:喜歡就說喜歡,反感就說反感;高興就直率高興,憂傷就真心憂傷。要不要堅強、缺不缺禮儀、有沒有驕傲,一概不過多擔憂。無大欲求,亦無大煩愁,一切都是真實感受而催發的真實反應。真實的生活最簡單,久而久之,人就會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自然快樂的狀態。
簡單的生活,是輕松隨意的生活。精神無紛擾、身體亦無痛苦,身體和精神都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若早上不想起床,就多睡會兒,假如被說成懶惰,就懶惰一回;想吃喝,就吃喝,減不減肥,傷不傷胃,也在其次;不想笑,就不笑;不想說話,就不說,不必動輒考慮會不會影響他人的情緒。不想跑步鍛煉,就停一次,與身體好壞、有無毅力無關。隨心而動,隨性而行。平平淡淡、從從容容。
簡單的生活,是平凡寧靜的生活。不為自己設立高高在上的目標,更不用去為某種欲念而孜孜以求。不去追求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更不去追求高山仰止、登峰造極。暫時放棄心中的種種欲求,擺平心態,寧靜地生活。這種狀態也許短暫,但也同樣能體會到平凡生活的寧靜和快樂。如東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以及宋代楊萬里的《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之“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皆體現了一種樂于平凡、寧靜入世的生活。

簡單的生活,就是豁達大度、知足常樂的生活。雖經塵世萬千,但仍積善成德,至智明豁達,“圣心備矣”。日常生活與人為善、隨遇而安,遠離斤斤計較、爭強斗狠。既拿得起,也放得下,進入到一種知足常樂的境界。此時的人們會認識到:真正是你的,別人終究奪不去,不是你的,拼命也爭不來。由此便會對失去的坦然面對,得到的亦一笑置之,豁達大度、隨緣而行。至此,便是無論何時,你都能有如范仲淹所描寫的在春風拂煦或皓月千里時登臨岳陽樓的心情:“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回想假期里輕松愉快、寧靜充實、樂觀向上的生活,我不禁想起著名記者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提出的:“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往孩子口里塞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是的,不論你工作還是休假,這樣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