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真,陳景明,吳曉晨
(1.聊城市水利局,山東 聊城 252000;2.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
聊城市是山東省扶貧任務最重的3個市之一,有676個貧困村、13.2萬戶貧困戶,24.9萬名群眾處于貧困線以下。區域內部分村莊深層地下水含氟高,淺層地下水含鹽量高,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聊城市水利局以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為底線,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全面高質量完成了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截至2020年5月,聊城市676個省定貧困村和24.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用上了“安全水”,實現貧困人口飲水風險動態清零,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聊城市按照“全面落實黨委政府脫貧攻堅主體責任、黨政主要領導扛起脫貧攻堅第一責任”要求,整體謀劃、統籌協調,為確保各個階段各項工作部署及時、落實到位,成立了由市水利局黨組書記為組長的水利行業扶貧政策落實自查整改領導小組。并結合聊城市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水利行業扶貧政策落實自查整改方案》《農村飲水安全(暨水利行業扶貧政策落實)暗訪工作方案》《水利行業扶貧政策落實自查評估方案》等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保障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1)打造“四位一體”工作模式。堅持“黨委政府高位推動、多元融資破解資金難題、規模化建設補齊水質短板、制度化管理構建長效機制”的工作方式,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
2)強化各部門溝通協調。在水利行業扶貧政策落實自查整改工作中,聊城市水利部門與扶貧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在工作啟動階段,各縣(市、區)水利部門通過市扶貧部門提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即時幫扶困難群眾的數據信息,進行信息比對,確保貧困戶底數清、情況明。在全面排查階段,各縣(市、區)水利部門組織鄉鎮水利站、供水中心等單位工作人員,以及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和扶貧專干,逐村、逐戶對自來水入戶情況進行排查。通過多部門協同工作,確保困難群眾飲水安全情況排查結果準確、全面。
3)加強督導檢查。2020年,聊城市水利局抽調人員組成4個督導暗訪組,于4~6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3輪農村飲水安全(暨水利行業扶貧政策落實)暗訪工作,共計抽查5個水廠、45個鄉鎮、288個村、872戶貧困戶。對發現問題督導責任單位及時整改到位,確保了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風險動態清零。
4)做好脫貧成效宣傳。一是利用“10·17”扶貧日現場開展宣傳活動。通過懸掛扶貧宣傳條幅、發放扶貧宣傳材料、擺放扶貧宣傳展板等形式,動員廣大群眾關注飲水、關心扶貧,營造全社會節水護水的氛圍。二是精心制作宣傳展板、幻燈片和專題片。將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助力脫貧攻堅情況以及脫貧攻堅飲水安全評價標準通過制作成展板進行普及宣傳;將2016年以來聊城市水利局實施的主要扶貧工作做成幻燈片,進行播放;同時制作專題片《水潤萬物暖民心——聊城市治水興水助力脫貧攻堅奔小康》進行宣傳。三是充分利用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在《大眾日報》《聊城日報》《中國水利報》《山東水利》等報刊、期刊以及聊城電視臺和各門戶網站上,通過刊登文章或播放專題片等方式宣傳聊城市水利行業扶貧進展及成效。其中,《聊城市建立“三化”機制打造農村飲水安全“新樣本”》登上了水利部“農村飲水紅榜”,面向全國水利行業介紹了聊城市在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做法;在水利部“實施水利扶貧三年行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專題展覽的“成效進展”模塊中,展出了題為“山東:聊城市“四位一體”打造農村飲水安全新樣本”的圖文資料,作為行業示范進行全國推廣。
1)積極爭取省級資金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全力實施村村通自來水、農村飲水鞏固提升等工程建設,對不通水、管網設備老化、建設標準不高的村進行飲水工程升級改造,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的飲水條件,676個省重點貧困村均實現自來水入村。2019—2020年,聊城市在保障貧困人口安全飲水的基礎上,投資12.2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進行水源置換工程,建設標準化水廠5處、蓄水加壓泵站2座,鋪設各級管道7 500 km,3 112個村莊飲水不安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貧困村集中供水率、水質合格率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實現了“同源、同質、同網”的供水目標。
2)為實現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風險動態清零,扎實開展了水利行業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自查整改工作,全面排查并解決遺留問題,確保水利扶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3)按照脫貧攻堅檔案規范管理的要求,聊城市水利局全面梳理歸納了5年以來的行業扶貧檔案資料,根據檔案分類、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對所有檔案進行統一目錄、統一格式、統一標準,確保檔案規范有序。共整理文件732件、形成檔案資料50盒、電子光盤11個。
4)聊城市水利局逐步加強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按照“責任有人擔、工程有人管、經費有保障、運行有監督”的原則,聯合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等6部門制定了《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保障農村供水工程長期良性運行,確保群眾從“喝上水”轉向“喝好水”“喝安全水”“喝放心水”。
1)通過多元化融資破解資金難題。通過“縣級財政一塊、社會融資一塊、上級爭取一塊、市級獎補一塊”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落實工程建設資金,為實現農村飲水安全提供資金保障。
2)通過規模化建設補齊水質短板。要按照“平原水庫供水為主、優質地下水供水為輔”的思路,充分利用南水北調續建配套水庫和沿黃河地區優質地下水實施水源置換工程,為貧困村提供優質飲水水源。通過實施城市管網延伸、建設集中供水廠等措施推動農村供水工程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升農村供水工作的規范化水平,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3)通過制度化管理健全長效機制。完善長效運行機制,推進建立縣級“一個部門主管,一家企業運營”的模式,組建縣級農村供水公司,對農村飲水工程進行企業化經營和專業化管理,保障供水工程應修盡修,走上“以水養水”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4)做好查缺補漏和常態化監督工作。充分發揮“116”供水服務熱線電話和供水單位服務電話的作用,及時接受群眾咨詢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切實鞏固水利扶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