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飛
(中鐵十九局集團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 100161)
從礦山的資源開發現狀來看,因為大量無節制的開發導致各開發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如果礦山開發地的地質環境遭到損害,將會對環境和資源的利用率造成一定影響,所以一定要嚴格把關,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提高,更對資源的持續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當前分析國內礦山地質環境現狀發現,部分地質環境遭到破壞,在后續的實際爆破以及勘測都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加強對于爆破安全技術的研究十分有利于礦石行業的健康高效的發展。
地質勘測工作應該是礦石開采工作開展前的先決條件,對于地質狀況條件的勘測不足會使得后續爆破工作安全系數降低,容易發生相應的工程事故,嚴重影響實際開采工作順利進行。根據礦山開發地區的地質環境的調查數據分析可知,地質災害的發生較為嚴重,以下2 種災害發生率較高:
(1)沖擊波、飛石。在爆破過程中有許多不安全問題產生,比如在爆破中產生的沖擊波、飛石等都會對工作人員及其周圍的建筑物造成一定危害。爆破的不規范性及其操作的不合理性都會造成危險的產生。
(2)滑坡。礦山的地質問題很多情況下是出現滑坡,這種問題極為常見且災害的嚴重程度也較大,會對礦山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難以挽回的危害。對于房屋等生活建筑會造成毀滅性破壞,基本難以重建并且滑坡所危害的地區很難再次進行修復,只能另外選擇合適的地區進行重建工作,因此這種危害的經濟損失極大。
在實際的開采爆破工作進行過程中,相應的技術工作能夠為工程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使得很多的項目進行變得更加容易。尤其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依靠傳統的技術手段已經很難滿足于現代開采工作的需求,因此引進更加先進的開采技術以及爆破技術并且匹配之相應的新技術企業對于實際工程的開展效率提升以及安全系數的提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如今的爆破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自身爆破技術以及機械運行的不規范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爆破工作的安全性[1]。
礦山中通過勘測開采出來的礦石經過開采之后需要立即進行運輸和轉移工作,如果開采出來的礦石在第一時間之內由于運輸條件的限制從而使得開采出來的礦石無法得到有效的運輸,爆破工作意義十分受限。
對于礦石狀況、周邊環境、交通狀況的衛星遙感勘測技術不光是對于運輸條件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和認知,更加要在確立最優最有效的運輸條件之下保證運輸過程中的安全狀況,在任何的工業化生產和資源類開采的過程中,安全應該是放在首位的,但是大多數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對于安全的重視,大多數企業往往只是建立了最基礎的安全保護措施,但針對具體狀況沒有做好相應配備的硬件和人工保障措施,這樣為企業此后工作的開展埋下了巨大隱患,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所有的資源開采和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變得十分無力。
在礦石開采過程中加強對于爆破技術的研究十分有利于行業的長遠化發展,但是在如今的發展背景之下,礦石開采過程中的爆破技術相對而言不是十分的成熟有效,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會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嚴重影響到爆破開采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相應的設備物資安全,給礦石開采工作造成巨大的困擾,因此在實際開采工作進行中加強對于爆破技術的研究十分有利于提升企業發展的效率以及速率,并且對于相應的技術人員提供安全保護,減少由于技術不成熟所帶來的巨大的人員以及財產損失。覆土爆破示意如圖1 所示。
在開采工作進行前對于相應的地理狀況進行一個有效的勘測是后續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十分必要的條件。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對于相應的地質條件進行一定的修復工作方便后續礦石開采爆破工作的進行。實際上面對礦山的一些地質環境問題的修復工作,除了一些人為的物理修復方法是無法進行有效修復的。其中包括很多修復措施,例如排土換土,表土去除等。這些工作能夠較為直接快速地將地質問題處理解決,并且還能效果顯著地使得一些礦山中的植被得以恢復。由于換土的措施中,實際的修復工作里,換進去的土樣是由修復人員來決定的,因此可以根據相關管理人員的個人目標,將這些新換的土壤進行符合其要求的更換和挑選,從而實現更加靈活修復目標。
任何工藝的采取,都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生態系統是否能夠得到滿足,如果在土壤的剖面重構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任何工作環節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都會帶來遠超這些重構工作的資金成本投入,甚至在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過后還是無法將因破壞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危害解決并處理得當。因此,人們進行的一切人為活動都應當首先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狀況。在保障生態環境不遭到更嚴重的破壞的前提條件之下,才能進行一系列的修復工作[2]。
任何工作的開展都需要確保工作進程的安全性,開采爆破方面的工作在這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特性,更需要確保這方面的工作,而想要確保開采爆破能夠安全進行,首先要從爆破人員出發,在爆破人員的心理上做出有效疏導,確保爆破人員在實際的爆破工作中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開采爆破工作的相關管理人員對爆破人員進行定期的心理培訓,培養起爆破人員強大的心理能力,將不安全的心理因素有效排除的同時能夠確保爆破人員在實際的爆破過程中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與此同時,還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教育的培訓責任制度,將責任明確化,從而使得相關管理人員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和標準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使得安全心理方面的培訓工作能夠規范化、標準化。同時,還要注意對爆破人員的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訓,無論是心理上還是操作水平上,都要保證爆破過程中的健康性和安全性,不能因為人為的一些不必要失誤導致意外情況的發生。這樣一來就能有效防止因爆破人員的心理狀態不健康或者操作技能水平不能達到相關要求和標準規定而造成的危險情況的發生[3]。
在實際的爆破工作開展工作中,將爆破效率以及相應的爆破工作的實際安全問題全部考慮在爆破工作的進行中才能更加有利于露天礦石工作后續開采工作的進行。加強爆破科研技術的研究力度對于提升整體安全系數以及爆破效率都有著實際的意義。間隔裝藥以及連續裝藥兩種爆破技術手段的使用對于實際的爆破效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對于地質的損壞程度也一定存在差異,所以類似于上述爆破技術的研究開發對于礦山開采爆破安全保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于露天礦山開采爆破工作危險性較高,因此為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性,應當完善應急救援體系,降低礦山開采爆破工作的危害性,同時,有利于保障爆破工作順利完成。在礦山開采爆破工作中,相應管理人員應制定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對于員工生命財產進行保護,減少爆破工程事故,提升整個行業發展的科學性以及安全性。可以將定位系統和生命狀態監測系統應用于每一個工作人員中,能夠及時發現工人所處空間位置,同時,根據生命狀態監測系統,能夠及時地查閱工人的心率變化狀況,若生命狀態的各項監測值與設定的預警值相近或者超過,即可根據設定指令發出相應警報,疏導人員迅速撤離并保證救援。
綜上所述,露天礦山開采爆破工作危險性比較大,在實際的工作中,影響安全工作的因素也比較多,為了使礦山開采爆破工作安全有序地進行,管理人員應該重視安全管理工作,認真開展安全工作,對所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并規范他們的操作標準,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從而減少因操作不當引發的安全事故,還要嚴格控制其他的工作細節,消除安全隱患,保障露天礦山開采爆破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