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舟,靳曉明,張偉亞,黃 儉,李剛平
(1.中國人民解放軍95972 部隊,甘肅酒泉 735018;2.內蒙古額濟納旗航空街道辦事處,內蒙古阿拉善 735400)
以光電經緯儀、測量雷達及遙測設備為主的測控裝備在航空、航天及武器裝備試驗等任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同型設備數量少、種類多、分布散、工作環境復雜且相對閉塞,導致操作人員必須獨立處置復雜問題。而隨設備出廠的操作手冊、編寫的規程僅能使操作人員掌握最基本的常識,難以應對復雜的局面。以傳幫帶為主的言傳身教在測控裝備的知識傳承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言傳身教,可以有效地把前人的經驗、技能等隱性知識傳授給新進人員,快速完成知識的轉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碎片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員流動性越來越快,使傳統的傳幫帶知識傳承體系面臨著挑戰。
隨著知識時代的來臨,人們對隱性知識的關注程度與日俱增,隱性知識的挖掘技術也從相對單一的言傳身教方式逐漸豐富多樣起來,各種信息技術的介入使隱性知識的顯化更加系統化、結構化,隱性知識的轉化率及共享面不斷提高。
本文主要通過對測控裝備隱性知識挖掘技術的研究,進行了測控裝備知識庫的構建、測控裝備隱性知識的獲取并對獲取的知識進行驗證、結構化和對知識庫的維護及擴充等一系列隱性知識挖掘流程,以改進測控裝備的知識管理水平。
知識管理的對象通常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個方面,顯性知識就是可以通過文字、語言、圖像等工具精確化描述的知識,可以通過書籍、硬盤等載體記錄、存儲及管理,便于知識傳播和共享。隱性知識通常指通過長期工作與生活實踐,下意識或無意識體驗、領悟到的經驗、技能和習慣等知識,這些知識通常存在于人的大腦中,難以通過文字及語言進行描述與記錄。人們常把知識比喻為一座浮在水面的冰山,水面上顯現的部分就像顯性知識,雖然直觀可見,但只占整體的10%左右,而隱藏在水面之下占冰山整體90%的部分就像隱性知識,雖然不可見,但卻占了整個知識體系的絕大部分。因此相對于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更為豐富且更具價值,但也難以進行知識轉移和共享。隱性知識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隱蔽性。由于隱性知識的產生通常來源于長期的工作、生活中,是人們下意識或無意識獲得的經驗、技能等知識或形成的某種觀念。這些行為通常是非主動行為,導致隱性知識具有隱蔽性,人們往往難以察覺自己已經擁有了該項知識。
(2)獨特性。隱性知識往往是個人在某種環境下獲取的,因此隱性知識具有一定獨特性,它可能僅僅適用于特定人在特定時間及特定環境下的情況,難以進行普及和推廣。
(3)高價值性。由于隱性知識占了知識的絕大部分,因此也具備了高價值性。通過隱性知識的挖掘,可以對事物的了解程度更深,更全面。同時由于隱性知識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時間及經濟成本,通過隱性知識的挖掘,可以迅速的將隱性知識顯化并形成共享,極大的節約了成本,減少了知識資源流失的風險。
測控裝備多工作在高山海島、荒漠戈壁等區域,工作環境相對閉塞,獲取外界技術支持相對困難,裝備的隨機資料、操作規程及預先準備的方案措施等顯性知識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工作需求,而傳統的傳幫帶為主的知識傳承模式立足于完備的知識體系和穩定的人員隊伍,難以適應當前知識高度碎片化及人員高流動的環境,因此對隱性知識的挖掘尤為重要。
要進行測控裝備隱性知識的挖掘,需要建立測控裝備知識庫。一是將現有的測控裝備各種技術資料、操作規程、程序性文件及記錄等成文信息進行梳理總結,并按照一定規則納入知識庫進行管理;二是需要對測控專業的相關術語、概念進行統一,避免在知識挖掘時出現理解偏差;三是通過知識庫整理出相對完整的測控理論基礎培訓資料,讓新進人員接受統一的理論基礎培訓,使其具備測控知識交流的基礎。
測控裝備的隱性知識主要通過以下方式獲取:
(1)個人敘述。個人敘述是獲取隱性知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測控裝備的長期使用中,操作人員獲取的經驗、技能及知識等隱性知識具有極高的價值,通過他們對自己隱性知識的個人敘述,可以將隱性知識顯化,便于共享。但是該方法存在一定困難:一是部分隱性知識難以通過文字、語言、圖表及動作進行描述;二是在描述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及誤解;三是隱性知識是個人付出了一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獲取的,屬于個人的知識財富,因此部分人沒有知識轉移的主動性。針對上述問題,一是要有針對性的培訓和訓練自己的文字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相關技能,提高自己的敘述精準性;二是通過持續交流和知識的確認,不斷消除誤解;三是引入信息技術,以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等載體豐富描述的方式;四是建立完善的補償機制和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以鼓勵團隊知識共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現場的工作記錄。現場工作記錄是獲取測控裝備隱性知識的重要來源,現場工作記錄主要包括傳統的人工對設備工作情況的記錄、設備自身的自動化信息采集記錄及視、音頻監控設備的記錄。人工記錄是最傳統的記錄,但記錄質量受記錄人的主觀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測控裝備都帶有信息自動采集功能,能夠記錄相對海量的設備狀態信息;而音、視頻監控信息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對工作現場信息進行記錄,以發現人們以前難以察覺的信息。通過對上述記錄信息的歸納、分析和處理,可以得到大量的隱性知識。
(3)作業指導文件等成文信息。作業指導文件等成文信息是典型的顯性知識,是人們通過對大量的經驗、教訓等隱性知識進行持續總結、補充及完善的知識集合體,是在測控裝備實際工作中對最佳實踐的總結。雖然在人們看來是一些簡單的操作性條款,但是在這些條款背后隱藏著無數知識。通過對作業指導文件各條款的來源進行深入挖掘,可以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
(4)外部交流。測控裝備具有獨特性,常常發現同時出廠同型測控裝備投入到不同的環境下長期使用,其操作使用、維護及甚至故障排除等方式都會出現各自的特點。雖然不同設備的使用經驗不能直接套用,但能夠通過一定處理,形成自己需要的知識,以打開視野、開闊思路。
通過上述方式,可以獲取大量的隱性知識,但是這些隱性知識可信度不高,需要對其進行驗證和確認,并剔除錯誤的知識。對隱性知識的驗證主要采用以下方式:一是重復性測試,將獲取的隱性知識應用到相同的環境,驗證其是否有效,從而確認知識的復用性;二是數理統計方法驗證,部分隱性知識可以通過嚴謹科學的數理統計方法進行推導和公式證明;三是適用范圍驗證,有的知識具有獨特性,不是普遍適用的,僅在特定的條件下適用,這就需要不斷地對獲取的知識進行試錯,以確認適用范圍的邊界;四是專家判斷,有的知識的驗證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這就需要在測控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進行鑒定;五是計算機決策,通過計算機技術利用測控專業知識庫,模仿人類專家的思維,通過合適的推理方式與控制策略設計推理判斷所獲取知識的真偽。
通過上述方式,挖掘出大量關于測控裝備的隱性知識,但這些知識相互割裂、不成體系、高度碎片化,利用難度大。因此,必須對這些知識進行整合,并結構化,以便知識的共享、轉移及利用。要對知識進行結構化,一是應該根據應用實踐建立合理的測控裝備知識體系,以測控裝備為例,可以建立一個三維坐標系結構的知識體系:以測控裝備的全壽命生命周期為X 軸(可以簡單的設置為時間線),以測控裝備的管理流程為Y 軸(可簡單定義為操作使用、維護、排故、維修及改造等流程)及以裝備評價要素為Z軸(以對測控裝備各要素的統計分析及評估為主),將測控裝備知識庫的內容整合到該知識體系中以上知識體系結構只是一個例子,其內容和結構可以根據測控裝備實際和需求進行調整和修改。二是通過對獲取的測控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將其列入到知識結構體系坐標系相應的位置,使零碎的知識單元融入進測控裝備知識體系,便于查詢使用。三是根據對獲取知識驗證的結果,對相應知識進行標注及說明,比如該項知識的獲取方法、適用范圍、驗證方法及可靠性分析等。通過對隱性知識的結構化,能夠使隱性知識有效地轉化為顯性知識,便于設備人員學習和利用。
通過測控裝備隱性知識的顯化,可以使設備人員共享經驗、快速提高個人技能。而隨著技能及工作經驗的不斷成長,隱性知識也會持續不斷地產生;同時通過對獲取知識的運用,也會由此而產生新的知識。因此必須對測控裝備知識體系及知識庫進行動態維護并及時擴充。主要有以下工作:一是動態增加新產生的測控裝備知識(包括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豐富知識庫的內容;二是根據新獲取知識種類的增加而及時更改測控知識結構,擴充測控裝備知識體系,以便容納新種類的知識;三是不斷挖掘各知識單元相互之間聯系,消除知識孤島,加深知識之間的融合;四是對測控知識應用情況及時跟蹤和接收,對知識的真偽及應用范圍等進行評估及確認以去偽存真,豐富知識標注及說明,增強知識的可用性及易用性。
測控裝備是整個測控系統的前端裝備,在測控任務中處于核心地位,其知識的傳承在裝備管理中舉足輕重。本文將知識管理的熱點隱性知識挖掘技術引入測控裝備管理中,針對測控裝備進行隱性知識挖掘研究,根據測控裝備的特點進行了建立測控裝備知識庫、獲取隱性知識、鑒別隱性知識、結構化隱性知識,并維護和擴充測控裝備知識庫等一系列隱性知識挖掘的流程的建立與研究,為測控裝備的知識管理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