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內容
逆作法一般是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外墻軸線施工地下連續墻,或沿基坑的周圍施工其他臨時圍護墻,同時在建筑物內部的有關位置澆筑或打下中間支承樁和柱,作為施工期間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結構自重和施工荷載的支承;施工逆作層的梁板結構,作為地下連續墻或其他圍護墻的水平支撐,隨后逐層向下開挖土方和澆筑各層地下結構,直至底板封底;同時,由于逆作層的樓面結構先施工完成,為上部結構的施工創造了條件,因此可以同時向上逐層進行地上結構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時進行施工,直至工程結束。
目前逆作法的新技術有:①框架逆作法;②躍層逆作法;③踏步式逆作法;④一柱一樁調垂技術。
技術指標
1)豎向支承結構宜采用一柱一樁的形式,立柱長細比≤25。立柱采用格構柱時,其邊長應≥420 mm,采用鋼管混凝土柱時,鋼管直徑≥500 mm。立柱及立柱樁的平面位置允許偏差為10 mm,立柱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300,立柱樁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200。
2)主體結構底板施工前,立柱樁之間及立柱樁與地下連續墻之間的差異沉降應≤20 mm,且不宜大于柱距的1/400。立柱樁采用鉆孔灌注樁時,可采用后注漿措施,以減小立柱樁的沉降。
3)水平支撐與主體結構水平構件相結合時,同層樓板面存在高差的部位,應驗算該部位構件的受彎、受剪和受扭承載能力,在結構樓板的洞口及車道開口部位,當洞口兩側的梁板不能滿足傳力要求時,應采用設置臨時支撐等措施。
逆作法施工技術應符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術規程》JGJ 165的相關規定。
適用范圍
逆作法適用于如下基坑:①大面積的地下工程;②大深度的地下工程,一般地下室層數≥2層的項目更為合理;③基坑形狀復雜的地下工程;④周邊狀況苛刻,對環境要求很高的地下工程;⑤上部結構工期要求緊迫和地下作業空間較小的地下工程。
目前逆作法已廣泛用于高層建筑地下室、地鐵車站、地下車庫、市政、人防工程等領域。(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