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內蒙古霍各乞地區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趙偉光,夏楚林,陳磊
1.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628
2.青海大學,西寧 810016
3.中國石油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西安 710018
內蒙古霍各乞位于狼山北側,區內出露的元古界地層有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這兩個巖群蘊含豐富的地質歷史演化信息,對于反演華北地臺北緣的古沉積環境和大地構造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價值。中元古界渣爾泰山群記錄了自狼山—渣爾泰山裂陷槽裂解[1]以來的地質歷史演化信息,是狼山造山帶內非常重要的含礦地層。由于該巖群礦產資源儲量巨大,前人已對該地層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層層序劃分與對比、成巖年齡的限定、成礦條件分析、大地構造演化的探討等多個方面[1-11]。這些研究成果在大的框架內對渣爾泰山群的形成過程以及后期變化做出了表述,但對渣爾泰山群的沉積環境未做詳盡的報道,僅僅說明其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陸邊緣裂谷環境,極少數學者對渣爾泰山群各個巖組的沉積環境進行了探討[12],但也只是泛泛而談。晚中元古界—早新元古界[13]寶音圖群研究較為貧乏,研究程度較低。前人對于寶音圖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對于寶音圖群形成年代的限定,二是對于寶音圖群古構造環境的示蹤,且這兩個研究方向大多以斜長角閃巖為研究對象[13-22],卻鮮有關注與其密切共生的大理巖,而大理巖可以提供豐富的古環境信息。
內蒙古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形成的具體沉積環境以及其沉積盆地的環境屬性特征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如今對于大理巖的研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前人在大理巖的沉積環境研究方面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主要的研究技術手段為地球化學分析,大理巖的C、O同位素可以有效地反映原始沉積環境的沉積相以及沉積相的屬性特征,同時還可以指示大理巖在成巖期后受到風化作用、巖漿作用、變質作用、構造作用以及全球性地質事件的影響程度。因此,鑒于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所蘊含的科學價值以及大理巖C、O同位素特征對示蹤古沉積環境的有效性,筆者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的C、O同位素特征入手探討了中新元古代時期華北地臺北緣的古沉積環境。
狼山造山帶位于華北地臺北緣西段(圖1a),構造方向整體上呈NE—SW向。造山帶內主要出露新太古界色爾騰山群、中元古界渣爾泰山群、中元古—新元古界寶音圖群以及少量上古生界石炭系—二疊系和中生界白堊系等地層。狼山地區經歷了漫長的構造演化歷史(新太古代狼山裂陷槽基底形成—古元古代狼山裂陷槽初步格架形成—中元古代狼山裂陷槽裂解—新元古到早古生代活動陸緣—晚古生代擠壓造山—中新生代進一步擠壓造山)[4],主體為一復背斜構造,次級背斜和向斜構造廣泛存在,在復背斜基礎上其間區域性規模的大斷裂以及次級同生斷裂發育。該地區巖漿作用強烈,大面積出露海西期的花崗巖以及花崗閃長巖,此外還有少量前寒武紀、燕山期以及第三紀的火成巖體出露(圖1b)。
渣爾泰山群是華北地臺北緣西段的重要含礦建造,該套地層呈近NE—SW向展布,在內蒙古地區分布較廣,是較為發育的一套淺變質—熱變質沉積建造,主要巖性有板巖、片巖、石英巖、大理巖、千枚巖以及少量斜長角閃巖。由于該套地層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和多期(次)巖體的侵入改造,巖石普遍變質、變形,同時該套地層還含有硫、磷等沉積變質礦產及鐵、銅、鉛、鋅等多金屬礦產,是狼山—渣爾泰山多金屬成礦帶中最重要的含礦巖系。1∶50 000居力格臺敖包幅①內蒙古地質礦產勘察院. 內蒙古自治區居力格臺幅地質礦產圖. 2010.將霍各乞渣爾泰山群自下而上劃分為書記溝組、增隆昌組和阿古魯溝組。霍各乞出露的渣爾泰山群總體構成了以霍各乞銅礦為核部的大型復式向斜構造。寶音圖群主要分布在內蒙古中西部狼山、霍各乞、寶音圖、圖古日格一帶(圖1b),由一套石英巖、云母片巖、綠泥片巖、二長片巖、云母石英片巖、大理巖,局部夾斜長角閃巖,中上部地層中出露變粒巖、淺粒巖等巖性組成。從巖石組合類型推測其應為正常沉積的碎屑巖以及火山碎屑巖。該巖群在地表出露厚度大于7 664 m[15,25]。內蒙古1∶25萬區巴音查干及烏拉特后旗幅區域地質調查②河北省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 內蒙古1∶250 000區巴音查干及烏拉特后旗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 2012.將寶音圖群分為了一、二、三巖組。寶音圖群的變質程度為高綠片巖相—低角閃巖相的遞增變質序列。滕飛等[13]通過對霍各乞地區寶音圖群的年代學研究將寶音圖群的形成時代限定在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時期(1 284.0~895.5 Ma)。

圖1 內蒙古中西部區域地質簡圖(a)內蒙古構造綱要圖(據文獻[23]修改);(b)內蒙古中西部區域地質圖(據文獻[24])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northern Langshan area, Inner Mongolia(a) tectonic outline map of Inner Mongolia (modified from reference [23]); (b) geological map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after reference [24])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在空間上呈星散狀分布,出露面積均小于5%,渣爾泰山群大理巖分布在增隆昌組和阿古魯溝組中,寶音圖群大理巖在一、二、三巖組中均有分布。兩巖群大理巖層總體呈NE向展布,延續性較差,產出狀態多為條帶狀、透鏡狀,出露厚度普遍為1~20 m,延伸長度約為10~200 m,部分大理巖條帶出露長度可達500 m以上,甚至1 000 m。就巖性共生關系而言,兩巖群大理巖與斜長角閃巖具有密切的共生關系,多呈整合狀產出(圖2a,e),局部地段呈互層狀產出,且大理巖在斜長角閃巖附近出現的幾率極高。渣爾泰山群大理巖總體結晶程度偏低,大多呈青灰色,刀砍紋發育,風化強烈,碎屑物質含量高,甚至局部地段與硅質條帶呈互層狀產出,鏡下呈細晶結構或微晶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半自形—它形粒狀結構,大小一般為50~100 μm,部分具微晶結構,晶粒粒度小于30 μm,含量約為70%~90%,次要礦物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長石等,另外個別樣品鏡下可見含碳質(圖2b~d);寶音圖群大理巖總體重結晶程度較高,變余層理發育,碎屑成分少,成分較純,呈灰白色,中粗粒狀結構,自形—半自形晶,大小約為200 μm,含量一般大于90%,定向排列特征明顯(圖2f~h)。通過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1∶10 000地質填圖和1∶2 000地質剖面測量,在充分了解大理巖的分布狀況、產出狀態、共生關系等地質情況的基礎上,選取典型、有代表性的層位進行樣品采集。

圖2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野外及鏡下特征(a~c)渣爾泰山群大理巖野外特征;(d)渣爾泰山群大理巖鏡下特征(正交偏光,×5);(e~g)寶音圖群大理巖野外特征;(h)寶音圖群大理巖鏡下特征(正交偏光,×5)Fig.2 Field and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marble in Huogeqi Zhaertai Group and Buyant Group, Inner Mongolia(a ̄c) Zhaertai Group field appearance; (d) Zhaertai Group microscopic features (cross ̄polarized light, ×5); (e ̄g) Buyant Group field appearance; (h) Buyant Group microscopic features (cross-polarized light, ×5)
大理巖C、O同位素分析測試于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所依據的檢測方法為DZ/T0184.17—1997《碳酸鹽礦物或巖石中碳、氧同位素組成的磷酸法測定》[26],使用儀器為MAT253型質譜儀,測量結果均以VPDB為標準,記為δ13CV-PDB(精度優于0.1‰),δ18OV-PDB(精度優于0.2‰)。
大理巖X射線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完成于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使用儀器為日本理學(Rigaku)Ultima Ⅵ X射線衍射分析儀,X射線靶源為銅靶,工作電壓為40 kV,掃描范圍(2θ)為-3°~162°。
大理巖能譜分析完成于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使用儀器為FEI Quanta 600環境掃描電鏡搭載的EDAX Genesis 7000能譜儀,工作電壓為25 kV,束斑大小為4 μm。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5件大理巖樣品的δ13CV-PDB值為-2.4‰~4.3‰,平均值為1.6‰;δ18OV-PDB值為-39.0‰~-15.3‰,平均值為-20.9‰;δ18OV-SMOW值為-8.2‰~15.2‰,平均值為9.7‰。由δ13CV-PDB和δ18OV-PDB計算所得的Z值為113~128,平均值為120。寶音圖群7件大理巖樣品的δ13CV-PDB值為-1.1‰~5.9‰,平均值為3.2‰;δ18OV-PDB值為-18.5‰~-7.8‰,平均值為-14.5‰;δ18OV-SMOW值為12.0‰~22.7‰,平均值為16.1‰。由δ13C和δ18O相關的鹽度公式Z=2.048×(δ13CV-PDB+50)+0.498×(δ18OV-PDB+50)[27]計算所得的Z值為117~135,平均值為127(表1)。

表1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C、O同位素組成Table 1 C and O isotopes in marble from Huogeqi Zhaertai Group and Buyant Group, Inner Mongolia
碳酸鹽巖的C同位素不僅可以很好地指示原巖的沉積環境還可以對原巖的沉積時代作出一定的限定。在地質演化歷史上,海相碳酸鹽巖的C同位素一般位于0±2‰左右[28],但是在古元古代時期(2.4~2.0 Ga)和新元古代時期(0.8~0.6 Ga)的一些地層中發生了非常顯著的漂移[29-32]。大理巖的C同位素值與高壓超高壓變質條件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反映了原始沉積盆地的環境屬性[33]。原始沉積環境的C、O同位素值可能保存在具有最高C、O同位素值的大理巖樣品中。
野外及手標本上變質成因的碳酸鹽巖和火成的碳酸巖在礦物組成和組構特征上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但兩者的C同位素值具有明顯的差別。地幔碳酸鹽的δ13C值為-7‰~-3‰[34],與沉積成因的碳酸鹽巖的δ13C值具有明顯差異。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的δ13C值基本都為正值,結合野外產出狀態顯示其為沉積變質作用的產物。此外,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的δ13CV-PDB和δ18OV-SMOW與重要的地質儲庫相比,其δ13CV-PDB值分布范圍與海相碳酸鹽巖的分布范圍相似,δ18OV-SMOW值分布范圍與海相碳酸鹽巖以及變質巖的分布范圍相似,說明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原巖的沉積環境可能為海相環境(圖3)。

圖3 重要地質儲庫及本文C、O同位素分布圖(據文獻[35]修改)Fig.3 C and O isotopes in important geological reservoirs and in this study (modified from reference [35])
前人研究認為δ13C和δ18O值與水體的鹽度有關,一般水體的鹽度越大,δ13C和δ18O值就越大,因此提出了δ13C和δ18O相關的鹽度公式Z=2.048×(δ13CV-PDB+50)+0.498×(δ18OV-PDB+50),此公式被廣泛地應用于沉積相的判斷:Z值大于120時為海相,Z值小于120時為淡水相[27]。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5件大理巖樣品的Z值為113~128,平均值為120,結合碳酸鹽巖的C、O同位素受后期成巖作用的影響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降低,那么渣爾泰山群大理巖原巖在原始沉積時的Z值應比由計算所得的Z值大,因此中元古界渣爾泰山群大理巖原巖的古沉積環境應為海相環境。渣爾泰山群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前人研究得出從1.8 Ga到新元古代,華北克拉通一直處于伸展構造體制控制之下,經歷了多期裂谷盆地事件[36]。中新元古代時期狼山—渣爾泰山地區為華北古陸北緣拉張條件下的裂谷構造體制控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拉張、沉陷形成了多個被動大陸邊緣的次級斷陷盆地。渣爾泰山群大理巖產出于增隆昌組和阿古魯溝組中,在這兩個巖組中碳質千枚巖、碳質板巖、碳質石英巖等富含碳質的巖性普遍發育,甚至在局部層位可見大理巖與碳質千枚巖整合產出,說明原始沉積盆地普遍富含碳質。一般碳酸鹽巖的沉積需要一個相對穩定、陸源供給少的淺水環境,只有通過長期穩定的沉積作用才能形成巨厚的沉積[30]。渣爾泰山群大理巖產出形式大都為細條帶狀、透鏡狀,無巨厚層的大理巖產出,加之碳酸鹽巖的沉積需要穩定的水體環境且大理巖中石英、云母、長石類礦物含量豐富,甚至局部地段大理巖中產出大量硅質條帶(圖2c,d),說明大理巖沉積時期陸緣碎屑物質的輸入量較為豐富,且沉積環境較為動蕩,只有在間歇性的穩定期才沉積了少量薄層的碳酸鹽巖。總之,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形成于華北地臺北緣裂谷構造體制控制之下的缺氧的淺海相環境,沉積期水體環境不穩定,有豐富的陸源碎屑物質輸入。
內蒙古霍各乞寶音圖群7件大理巖樣品的Z值為117~135,平均值為127,且結合碳酸鹽巖的δ13C和δ18O在沉積成巖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計算所得的寶音圖群大理巖的Z值應高于其實際值,因此表明內蒙古霍各乞寶音圖群大理巖原巖的沉積環境應為海相環境且海水的鹽度較高。霍各乞寶音圖群大理巖野外透鏡狀、細條帶狀的產出形式顯示大理巖形成于淺海環境,但沉積時水體環境較為動蕩,僅在相對穩定的時期沉積了薄層碳酸鹽巖,而且相對渣爾泰山群大理巖成分較純,表明在沉積過程中受陸源碎屑物質的混染程度相對有限。此外,研究得出與大理巖密切共生的斜長角閃巖為大陸邊緣裂谷環境下產出的玄武巖[13],這為寶音圖群的形成環境提供了佐證。總之,內蒙古霍各乞寶音圖群形成于淺海相環境,沉積期水體環境不穩定,受陸源碎屑物質的影響相對較小。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與斜長角閃巖具有密切的共生關系,且斜長角閃巖的原巖為幔源玄武巖[15,18,20,37],玄武巖在大理巖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以及大理巖的C、O同位素是否受其影響,鄭永飛等[38]通過對大別山與榴輝巖共生的大理巖C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即使是經歷超高壓變質的大理巖在俯沖至地幔深度后,地幔巖石與大理巖之間的C同位素交換也非常微弱。此外,地幔玄武巖的δ13C值分布范圍大都在-4‰~-5‰之間[39],而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的δ13C值分布范圍與地幔玄武巖的δ13C值分布范圍相差甚遠,說明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中與大理巖密切共生的斜長角閃巖在成巖過程中對大理巖的C同位素值影響微弱。另外,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樣品的O同位素分布范圍與變質巖的O同位素分布范圍一致,與玄武巖的O同位素分布范圍顯著不同(圖3),指示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的O同位素未受到變基性巖的改造。
根據碳酸鹽巖的C、O同位素值的相關性可以查看碳酸鹽巖經受后期成巖作用的影響程度[40-41]。如果碳酸鹽巖的C、O同位素值呈正相關關系,則說明碳酸鹽巖的C、O同位素值遭受到了成巖作用的一致影響;如果碳酸鹽巖的C、O同位素值無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則表明成巖作用對碳酸鹽巖的C、O同位素值未造成統一影響。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5件大理巖樣品和寶音圖群7件大理巖樣品的δ13CV-PDB和δ18OV-SMOW值經線性擬合均表現出明顯的不相關性,相關系數分別為0.351 6和0.050 9,遠小于1(圖4),說明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C、O同位素在成巖過程中未遭受一致性的改造。
此外,在沉積期后,若不考慮流體作用的影響,變質過程中碳酸鹽巖的去氣作用會導致δ13C和δ18O值降低約1‰~2‰[34]。因此,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的δ13C和δ18O的最大值更接近于原始沉積時的C、O同位素組成特征,即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均具有明顯的碳同位素正漂移現象,且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樣品的原始C、O同位素組成分別保存在樣品Z1和B3中。
碳酸鹽巖的O同位素可以對后期的環境變化做出靈敏的反應。一般情況下,灰巖的δ18OV-SMOW初始值位于25‰~30‰之間,在其后的成巖作用和變質作用中灰巖的O同位素會發生明顯的降低,其分布范圍大致為18‰~25‰[34]。前人研究認為碳酸鹽巖的δ18OV-PDB值小于-10‰時,指示其O同位素組成已經受到了強烈的影響[41],而δ18OV-PDB值在-5‰~-10‰之間時,說明O同位素值較之于初始值略有改變[42]。一般正常海相碳酸鹽巖的δ18OV-PDB值約為-10‰~-2‰[43],在碳酸鹽巖的成巖過程中δ13C和δ18O均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較于C同位素的變化,O同位素的波動較大。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的δ18OV-PDB值為-39.0‰~-15.3‰,δ18OV-SMOW值為-8.2‰~15.2‰,寶音 圖 群 大 理 巖 的δ18OV-PDB值 為-18.5‰~-7.8‰,δ18OV-SMOW值為12.9‰~22.7‰,兩者與正常海相碳酸鹽的δ18O值相比強烈富集輕同位素,與前人研究成果相比較顯示兩巖群大理巖的O同位素組成已經受到了強烈的影響。在C、O同位素協變圖解上,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樣品均表現出較差的相關性(圖4),說明δ18O值的降低可能與成巖期的流體交換作用有關。此外,在δ13C-δ18O圖解上(圖5),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的δ13C值仍分布于海相碳酸鹽巖的分布范疇內,表明沉積期后的C同位素組成未受到明顯的影響,但δ18O值則遠離海相碳酸鹽巖的δ18O值分布范圍且沿著碳酸鹽溶解作用的趨勢分布,表明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原巖在沉積期后發生了普遍性的溶解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始沉積的O同位素組成,使得大理巖的O同位素組成發生了強烈的虧損。

圖4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C、O同位素雙變量圖解Fig.4 Bivariate C and O isotope diagram for marble in Huogeqi Zhaertai Group and Buyant Group, Inner Mongolia

圖5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δ13C ̄δ18O圖解(據文獻[44])Fig.5 δ13C ̄δ18O diagram for marble from Huogeqi Zhaertai Group and Buyant Group, Inner Mongolia (after reference [44])
碳酸鹽溶解作用既可以發生在沉積成巖期間,也可以發生在成巖之后,對于大理巖來講即變質作用期間。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雖經歷了共同變質,O同位素組成均發生了強烈的虧損,但渣爾泰山群大理巖的O同位素(排除一個極異常值Z2:δ18OV-PDB=-39.0‰,δ18OV-SMOW=-8.2‰)比寶音圖群大理巖的O同位素虧損程度更大。結合寶音圖群大理巖碎屑含量少而渣爾泰山群大理巖富含豐富的碎屑物質甚至與硅質條帶互層產出的地質特征分析認為,渣爾泰山群大理巖原巖較之于寶音圖群大理巖原巖沉積時期有較多的淡水流入且攜帶了豐富的陸源碎屑物質進入沉積盆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沉積水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加劇了碳酸鹽的溶解作用,致使渣爾泰山群大理巖具有更小的O同位素組成。
此外,渣爾泰山群大理巖樣品Z2具有極低的O同位素組成(δ18OV-PDB=-39.0‰,δ18OV-SMOW=-8.2‰),與其他樣品相比,指示其可能還遭受了其他地質作用的影響。樣品Z2重結晶程度較低,粒度較小,光學顯微鏡下難以辨別除方解石以外的其他礦物種類,通過鏡下茜素紅染色發現該樣品含有較多未染色部分(白色)且呈雜亂交織狀分布(圖6),顯示該樣品除方解石以外還含有較多其他礦物成分。進一步進行X射線衍射和能譜分析得出該樣品的主要礦物組成為方解石,其次為透閃石,另外還含有極少量的鈣鋁榴石、鉀長石等礦物成分(圖7,8)。大理巖樣品Z2中透閃石、鈣鋁榴石、鉀長石等高溫熱液礦物的存在指示該樣品遭受了高溫熱液蝕變作用,致使其O同位素發生了強烈的虧損,形成了極低的氧同位素組成。

圖6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樣品Z2茜素紅染色特征紅色部分.方解石(單偏光,×10);白色部分.其他礦物(單偏光,×10)Fig.6 Alizarin ̄red stained marble sample Z2 from Huogeqi Zhaertai Group, Inner Mongoliasingle polarized light, × 10; red. calcite; white. other minerals

圖7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樣品Z2 XRD分析Fig.7 XRD analysis of marble sample Z2 in Huogeqi Zhaertai Group, Inner Mongolia
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內蒙古渣爾泰山群的形成時代為中—新元古代(1 800~800 Ma)[3,45],但狼山—渣爾泰山地區不同位置所得的地層年代具有差異性。應迪先[46]報道狼山東升廟渣爾泰山群阿古魯溝組具有1 520~1 600 Ma的沉積年齡。狼山北側那仁寶力格、霍各乞、電視臺和后布敖包4地變基性巖的成巖年齡分布在1 486~1 606 Ma之間,Sm-Nd等時線年齡為1 491 Ma[47]。彭潤民等[10]報道內蒙古東升廟地區渣爾泰山群的變質火山巖具有1 805 Ma成巖年齡,指示其為中元古代的產物。彭潤民等[48]報道內蒙古炭窯口渣爾泰山群(狼山群二組)中的變質火山巖具有1 824 Ma的Sm-Nd等時線年齡。彭潤民等[45]報道內蒙古狼山西南段變質酸性火山巖具有約800 Ma的成巖年齡,表明其為新元古代的產物,指示中元古代裂陷槽可能在后續造山過程中再次發生裂解。公王斌等[2]研究認為渣爾泰山地區渣爾泰山群的最大沉積時限小于1.8~1.9 Ga,表明沉積于中元古代早期。
根據以上渣爾泰山群不同部位的年代學數據,內蒙古渣爾泰山群的形成年齡為1 800~800 Ma,為中—新元古代的產物,對應于燕遼裂陷槽中的長城系、薊縣系、待建系和青白口系(1.8~0.8 Ga)[36,49-54]。然而,根據同位素年代學數據可知狼山—渣爾泰山裂陷槽的裂解時間是有先后次序的,不可一概而論,狼山地區狼山南側先發生裂解,狼山北側后發生裂解[5],因此內蒙古霍各乞地區的渣爾泰山群大理巖C同位素特征可與燕遼裂陷槽中的薊縣系(1 600~1 400 Ma)碳酸鹽巖的C同位素值作對比。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的δ13C值為-2.4‰~4.3‰,具有4.3‰的δ13C正高值,C同位素正漂移特征顯著。然而,薊縣系由上至下分別為高于莊組、楊莊組、霧迷山組、洪水組和鐵嶺組,其δ13C值最大分布范圍為-3.80‰~1.61‰,整體在0‰附近波動,并且較為靠近負值,僅在霧迷山組可見1.61‰的δ13C正高值(表2),與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的δ13C值相比較其正異常程度較弱,說明狼山—渣爾泰山裂陷槽與燕遼裂陷槽雖均為裂谷構造環境,但其具體的沉積環境卻具有顯著的差異。

表2 燕遼裂陷槽薊縣系碳酸鹽巖C同位素特征Table 2 C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te rocks in Jixian system of Yanliao rift
從1.8 Ga到新元古代,華北克拉通一直處于伸展構造體制控制之下,經歷了多期裂谷盆地事件[36]。狼山—渣爾泰山群裂陷槽的裂解過程具有不等時性以及次序性,狼山南側先裂解,且具有由西向東的先后次序,北部后裂解,霍各乞地區在1 486~1 606 Ma之間發生了裂解[5]。Hoffman[61]認為裂解作用會增加大陸邊緣的面積,而大陸邊緣是生物生存和活動最為繁盛的場所,蘊藏著大量的有機質,因此大陸裂解會使得有機碳的埋藏量增大。古生物學研究顯示早在古元古代長城群底層的常州溝組(~1 800 Ma)中就發現了多細胞藻化石[62],另外孫淑芬[63]報道在陰山北麓渣爾泰山群增隆昌組和阿古魯溝組中發現了大量微古植物化石,共計17個屬42個種,由此可見渣爾泰山群沉積時期生物作用繁盛,況且裂谷構造下風化作用強烈,風化所帶來的營養物質使得生物的初級生產力大大提升,這為有機質的大量埋藏提供了可能。此外,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富有機質不僅表現在大理巖出現明顯的C同位素正漂移,而且地層中富含碳質,除大量出露的碳質板巖、碳質千枚巖以外,片巖類、石英巖類等巖石中均普遍含有碳質。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C同位素正異常以及普遍發育的富碳質巖石是大陸邊緣裂解作用的產物。
內蒙古寶音圖群的成巖時代存在較大的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其形成于古元古代[15,17-18,20,22,64-65],另一部分學者研究得出其為中新元古代的產物[13]。鑒于內蒙古寶音圖群形成時代的爭議性,本文在此采用滕飛等[13]對內蒙古霍各乞寶音圖群(與本文研究區一致)的年代學研究成果,即霍各乞地區的寶音圖群形成于1 284~895.5 Ma,對應于燕遼裂陷槽中的待建系(1.4~1.0 Ga)和青白口系(1.0~0.8 Ga)。儲雪蕾等[66]報道天津薊縣剖面在青白口系景兒峪組出現了2±2‰的δ13C正異常值。曠紅偉等[56]報道燕山地區代建系下馬嶺組泥晶灰巖的δ13C值為-1.86‰,青白口系長龍山組含海綠石泥晶灰巖的δ13C值為3.19‰,景兒峪組泥晶灰巖的δ13C值為-1.5‰。天津薊縣景兒峪組石灰巖的δ13C值為0.91‰[57]。總而言之,燕遼裂陷槽待建系和青白口系僅在長龍山組和景兒峪組出現了明顯的C同位素正異常,δ13C最大值為3.19‰,但相較于霍各乞寶音圖群大理巖5.9‰的δ13C正高值,燕山裂陷槽待建系和青白口系沉積時期的C同位素埋藏速率低于霍各乞寶音圖群沉積時的C同位素埋藏速率,說明霍各乞寶音圖群沉積時期的古環境特征與燕遼裂陷槽待建系—青白口系沉積時期的克拉通內裂谷環境具有較為顯著的差異。

圖8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樣品Z2能譜分析Fig.8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of marble sample Z2 in Huogeqi Zhaertai Group, Inner Mongolia
Bartleyet al.[67]通過對西伯利亞南部Uchur ̄Maya地區和西伯利亞西北部Turukhansk隆起地區碳酸鹽巖的研究得出:從早中元古代至1 300 Ma之后,碳酸鹽的δ13C由0‰附近升高至3.5‰。此外,在中元古代后半期全球不同地區也出現了約4‰的C同位素正漂移[68-70],說明寶音圖群大理巖沉積時期C同位素正漂移具有廣泛性。鄭永飛等[28]通過研究大別地區大理巖認為,西大別大理巖的δ13C為-2.6‰~0.1‰,接近現代大洋C同位素組成,表明其形成環境為寬闊海洋,而東大別大理巖的δ13C為0.5‰~5.7‰,指示其形成環境較為封閉,可能為大陸邊緣盆地。滕飛等[13]得出寶音圖群(1 284~895.5 Ma)斜長角閃巖形成于大陸邊緣裂谷環境,可能是對Rodinia超大陸裂解的響應。彭潤民等[45]報道內蒙古狼山西南段約800 Ma的酸性火山巖可能是Rodinia超大陸裂解的產物。因此,霍各乞寶音圖群大理巖的δ13C正高值(5.9‰)與東大別大理巖的δ13C正高值(5.7‰)基本一致,與西大別δ13C正高值(0.1‰)相差甚遠,且西大別為寬闊海洋環境;而東大別為大陸邊緣盆地環境[28],沉積盆地的封閉所導致的水體氧逸度降低可以增大C同位素的沉積速率[38],指示寶音圖群大理巖C同位素正漂移與沉積盆地的閉塞性有關。沉積盆地的閉塞性是否受大陸邊緣裂谷構造體制控制,以及這種全球普遍性的C同位素異常是否是對Rodinia超大陸裂解的響應,目前由于缺乏充足的證據,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1)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C同位素均具有顯著的正異常特征,δ13CV-PDB正高值分別為4.3‰和5.9‰;O同位素組成均發生了強烈的虧損。
(2) 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原巖均形成于淺海相環境,渣爾泰山群沉積期接受了豐富的陸源碎屑物質的混染,而寶音圖群受影響相對較小。此外,沉積期后兩巖群大理巖均發生了碳酸鹽溶解作用。
(3) 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大理巖C同位素正漂移與大陸邊緣裂解作用關系密切,寶音圖群大理巖C同位素正漂移與原始沉積盆地的閉塞性有關。
(4) 綜合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對比分析,認為內蒙古霍各乞渣爾泰山群和寶音圖群大理巖原巖在古沉積環境方面具有較大的相似性。
致謝 衷心感謝各位評審專家在文章評審和修改過程中所提供的寶貴意見,感謝編輯部老師認真細致的審查,感謝師兄陳軍林在野外采樣工作中的鼎力相助,感謝同事武若晨、趙明、田明君在論文完成過程中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