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重唱詩社成立于2001 年,是根植于南京大學的新詩創作與交流平臺。社名“重唱”二字源于創社之初指導老師杜駿飛先生的詩集《合唱團》,以“重唱”代替“合唱”,又寓意“重生而唱”,成為詩社發展的重要理念。
詩社日常活動包括不同形式和主題的詩歌精讀會、講座和朗誦沙龍等。此外,“重唱詩歌節”自2014 年創辦至今已歷八屆,作為詩歌節系列活動的名家講座和重唱詩歌獎的評選等,以其專業性和純民間視角受到各地校園詩人的重視。在南京大學文學院新詩研究所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詩社始終穩步發展。
“用詩歌做我們最后的劍與溫柔。”
韋子軒
吊橋在催。
催你走上童年,搖晃……
不久就登上棋盤的中心,
站在河流的中心。不久
就要接受大渡河的批評,
八面來風的批評,它們鞭撻
你尚未長出的身體。可吊橋
在催。催你疼痛,讓你
把疼痛放在淚水夠不著的高處,
走過去,搖晃……
可你夠不著自己的疼痛,只好
俯身:腳下,昨夜的濁雨在升起,
涼霧在升起,巍峨的縣城在升起……
只有你在下落,你的饑餓
在下落。這個早晨,你沿
一段弧線走向它們,試圖
把它們踩得更低

十秒減一 《天色》
東緣,山丘沉默且堅韌,
黛色的力很快聚攏——
黑鳥們總驚慌,但空氣里,
逃走是自由的。紫絨草,
爬藤,纖瘦卻善于忍耐風,
而石墻等候它們攀緣
黃葉下落,卻平靜;
列車在高遠處呼嘯,像
初冬年輕的身體。路邊,
孩子們踏雜草,拾木頭,
初次走入母親的眼睛
回廊,是鸚鵡螺的旋轉
讓修辭家羞愧
是三葉蟲教會夢游人
睡眠。是銀杏
讓故鄉的頑石
開花
午后,那些玻璃短暫,
仍映照了我們
作為人類相識的一生
你經過時,櫥窗里
有動人的災難:
那是夏日,一滴松脂
也裹住宇宙
薄紗般的棲息
幾乎騰空;翩躚的倦意
即將落入
億年的描摹
那時,詞語尚未從泥土
破殼,但流動的松油和熱意
捏塑了最好的文學
紀斯雯
寺廟是一座山的良心
院子里門閂松散,松子凋落如遺民
牲畜的腳印沉穩
一座村莊的美盡顯于此
繡球花開過的地方空氣肥大
夕陽割傷土地的脈搏
去世的陽光比眼前的更強烈一些
母親也比今天更年輕
水井是大地的眼窩
以后撤的姿態深沉地凝視世界
泥土之下埋枯骨
土壤肥沃如人死后富余的力氣
田埂上的花朵詮釋了一種低調的松散
冬日湖邊低垂的蘆葦
和低矮墻根下打盹的老人
共同守著村莊的秘密
直到松開緊握的手
才感受到骨骼的倔強
直到明白了人如螻蟻的荒謬
才靜下心來看待每一根芒草
換季是時間的傷口
尤其當春天來臨的時候
花開一片,紅腫一片
蝴蝶藏起的肉身丑陋
失去翅膀,羞恥大于疼痛
食欲不滿的泥土
愧對雪花一生的清貧
死亡減少,死亡的恐懼尚存
流過淚的眼睛像桃花一樣善良
我在春分日模擬你做夢的樣子
你的寧靜是湖心的寧靜
站在結冰的湖面
我聽見我的冬天,一邊沉默地融化
一邊激烈地破碎
王子月
滾燙的濃白色,不好沖開
阻塞在第二輪月亮
和感冒癥狀的空檔里,
不隔熱也盛滿,
混淆掉橘皮干縮癥的霉點,
剩下全是鮮血紅肉開在
懸崖邊上,一瓣不差。
學著做一頭北極熊,
包容越來越少的臺階和
裂開的床,今天融化了,
明天滑下,蹭滿熟爛的泥,
把白色塞進垃圾袋,
只要耳毛冷了。蜷縮
在小塊的時間刻度里,
被月光氧化成影子。
一輛豪車,金色的嘴臉
在午夜十二點零一分驚惶
著……糖紙被揉成一雙
精美的眉毛。我們夾起
秋天被切塊的首級,浸
在正午的蜂蜜里,卻差點火候。
消化不良的噪聲與我
擰在一起,睡意塞了滿口,
潮濕的晚安叫不出聲。
楊思思
一切都未開始的時刻
只有恐懼
平躺在空心的紙盒里
恍然中站立
我的腿
變成光的承接板
借著葉子的身體
脫軌 溢出
慢慢 在肚臍里
融成顆粒
清潔工的眼睛
有著迷宮般的疲憊
疲憊里掩藏著 森林的深邃
那些歸于塵土的生命
早在死亡之前
已被塵埃掩埋
這一夜
牛仔褲忽然 長出許多羽毛
飄滿了房間
“比拉不了土豆還沮喪”
他這樣具體地 形容自己的悲傷
日復一日
無數的瑣碎 等待著我
活著 是無數次
對痛苦的重復和遺忘
另一個時空里
她已游遍世界
那與我不同的——
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