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婧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狄德羅論述了藝術創作自由的問題,即自由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在自由中,他不僅看到了個人的層面,也了解到了社會層面,他還認識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藝術中具有生命力的流動,這種流動不僅與個人的氣質有關,也與社會有關。
早在唐代,張璪就提出了“外師造化”,明確了現實是藝術的根源,還有后來郭熙所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再到清代石濤的繪畫理論“搜盡奇峰打草稿”,這些都在強調繪畫創作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在社會生活當中汲取有價值有意義的元素并全面地反應當下的社會生活。
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又稱寫實主義題材創作,是一種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繪畫形式。它需要親身體驗社會的真實性。
這種繪畫形式選擇某種特定的現實生活場景,通過寫實的方法表達中心思想。它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現實主義理論家尚弗勒在《現實主義宣言》中指出,藝術應當真實地表現當代生活,如蔣兆和的《流民圖》、石魯的《轉戰陜北》和羅中立的《父親》、王式廓的《血衣》,這一系列反映現實主義主題的繪畫作品成功地證明了這一結論。
法國的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提出,要客觀并且真實地反映我們的時代特征就應該根據我們自身對于事物的判斷來表達。現實主義藝術注重描繪過去不受重視的下層民眾和農民,并給予特殊待遇,讓人們感受到更貼近真實美和樸素美的感受。
老彼得·勃魯蓋爾是16世紀的尼德蘭畫家,米勒是19世紀法國畫家,他們二者都是現實主義的畫家。
老彼得·勃魯蓋爾的繪畫起源于尼德蘭,當時正處于革命爆發的時候,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人物形象都是受壓迫的,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這些人們的樂觀和積極向上,他在繪畫中反抗西班牙的統治。我們可以在《農民婚禮》和《農民舞蹈》中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在繪畫時,畫家把自己當成農民中的一員,身處在農民之中,沉浸在他們生動熱鬧的氣氛里,去感受他們的每一處點滴,然后在繪畫中表達出來。
米勒的作品更多的是關于普通的生活,沒有特別強烈的激情,他們大多給人一種平靜而深刻的情感體驗,但畫面中的農民形象在他的畫筆下擁有了一種史詩般的力量,也是對現實主義勞動者的一種歌頌。在《拾穗者》中,三個農婦在收割過后的田野里拾起散落在地的麥穗,與遠處豐收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正是這三位臉龐模糊的婦女,也恰好表明了她們是當時無數農民的縮影。《晚鐘》描繪了在農田里干活農民夫婦,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開始默默祈禱。米勒以其沉著深情的藝術語言和厚重樸素的人物形象表達了農民的偉大價值和他們人性的光輝。
在宋代,畫家們把創作題材從描繪神仙、宗教、皇家貴族轉移到表現城市鄉村百姓生活,這些作品反映了當時城鄉生活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南宋時期,大量地出現了反映社會生活的風俗畫。畫家們深入地了解觀察百姓的生活,對這些場景進行生動具體的刻畫,并且反映了當時百姓的思想以及情感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展現出當時北宋都城的歷史風貌,描繪了此時的清明節的場景,對于繁華的城市以及百姓的生活觀察地十分仔細,根據畫面主題選材的需求,作者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又具有當時時代特征的事物、場景以及一些人們生活場景的細節加以表現,全面的反應了宋代此時社會發展。能夠創作出這樣一幅作品,說明作者在創作之前了解許多關于城市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并且特別深入具體地對當地百姓的生活進行細致地觀察,對此具有相當濃厚的情感。
高宗時期,樓鑰曾進獻過45幅《耕織圖》,描繪了農民勞作以及蠶桑紡織的過程。這一時期,高度活躍的商品經濟,以及當時百姓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受人們歡迎的題材之一便是貨郎圖。李嵩的《貨郎圖》表現貨郎帶著貨物來到農村,當地村里的孩童和婦女圍著貨郎的貨擔張望,極其富有生活氣息,表現了南宋時期錢塘一帶的風土人情,傳神地勾畫出樸實的形象,把勞動人民的生活作為審美對象來描繪。車船運載也成為流行題材,代表有朱銳的《盤車圖》。宋代表現牧童生活的牧牛圖也流行一時,代表作如閻次平《牧牛圖》、李迪《風雨歸牧》等。這些都反映了宋代當時百姓的生活。歷史故事畫也具有現實意義,宋代歷史故事畫不僅有著“存乎鑒戒”的用處,并以古喻今,反映了人們對當代現實問題的態度,此時最為流行的題材有表現褒忠貶奸及民族矛盾。
農民工題材繪畫作品是現實主義題材的繪畫作品,興起時間為20世紀90年代初。藝術創作應反映現實生活。這一時期,城市勞動力短缺,一大批農民工來到城市,城市建設的新興力量就是他們。一些畫家轉變了創作題材,他們將目光轉向在城市打工的農民,他們在作品中描繪農民工的日常生活狀態。他們堅持采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了農民的辛苦以及偉大形象,表現出他們生活的貧窮單調,作品中包含深情,具有豐富的涵義,同時也表達了對他們為養家糊口而辛苦的同情。《民工圖》是李傳真的著作。在創作時,她經歷了長時間的深入農民工的生活,用繪畫語言觀察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還有許多描繪少數民族形象的題材。少數民族題材是我們反映少數民族歷史狀況、社會生活、民俗傳統的繪畫,當代的畫家在創作少數民族題材繪畫時,運用了中國現當代繪畫的表現手法,與傳統的表現手法相聯系又擁有當代的特點,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當今的中國繪畫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還有少數民族題材的繪畫,特別是在今天多元文化發展的需要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少數民族繪畫作品主要是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動植物的觀察,將其在藝術作品中體現,表達他們樸素的哲學思想和民族特色。要準確描述少數民族的民族特征、風俗習慣,傳達他們內心的思想感情,就要深入了解他們的社會生活,去實地考察,到當地寫生,仔細觀察他們的外貌特征、衣著和服飾,創作出好作品。例如,房靜的《旌鼓吉祥天》。
要創作出好的作品,不僅要有成熟的技術,還要在繪畫過程中把畫家的感受與經歷融入到畫家的作品當中。米勒從小就住在農村,所以他對周圍的工人自然地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只有當他置身其中時,他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他把自己當做了農民中的一員,長期以來一直與農民共同生活。他能深切感受到農民的內心感受。只有這樣,他才能畫出如此感人和震撼的作品。
此外,還有我國的當代畫家黃胄,他多次到西北部和新疆考察、體驗生活,創作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善于歌舞的少數民族形象,注重生命運動和生活理想的表達,創造了豪邁奔放、激越勁健的新藝術風格,無拘無束,充滿活力,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豪放、粗獷、灑脫、精神昂揚的藝術特點。他把速寫和寫生作為繪畫創作過程當中重要一步,從人們的生活中捕捉生動的形象。他把寫生這一種繪畫創作的創作方法與深入生活、表現勞動人民的新的形象相結合,將寫生同中國畫筆墨的表現形式相結合,創造了一個熱情奔放、充滿活力的新中國人物形象。
這些例子都對筆者的繪畫創作影響很大。在空閑之余,也會和家人、同學一起出去寫生采景,經常去不同的地方體驗生活。寫生有著觀察、記錄與評價生活的作用,它是一種手段,創作者最初的創作資料便是來源于生活感受的速寫。在寫生過程中,畫家需要抓住人的情感,把讓自己印象深刻、倍受感動的場面用速寫記錄下來,進而把自己的情感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更加真切地表達出來。在速寫中,通過感受生活、認識生活,從全新的角度觀察所處的自然環境,從而獲得新的感悟和理解,按照藝術規律加工提煉,創作出比較好的作品。
在創作的一系列關于制瓷題材的作品時,畫這些創作稿之前,去了一些陶瓷作坊觀察怎樣制作瓷器,也有親自體驗這個過程,畫了些速寫記錄了這些場景,回家后根據速寫完成創作稿,在一些背景的處理中,根據畫面需要來補充相關內容。
繪畫創作源于生活,在社會生活中能收集許多好的創作素材,要立足于生活、收集創作元素也要依靠生活,充滿現實主義精神與情懷。一名優秀的畫家在具備精湛的造型能力和高超的繪畫技巧的同時,也要了解此時的社會生活環境,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坦然面對生活,才能創作出傳神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