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宏民 周朝衛
馬克思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僵化停滯的,而是發展的;不是封閉保守的,而是開放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回答歷史之問,還回答時代之問、未來之問,馬克思主義永遠面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馬克思恩格斯親身參加和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無產階級革命組織,指導國際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歷史經驗,把畢生精力獻給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
馬克思主義把時代作為思想之母,把實踐作為理論之源,明確提出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主義越密切與實踐結合,就越能夠顯示出強大力量。馬克思主義既指導中國實踐,同時馬克思主義也在實踐斗爭中淬火錘煉,不斷發展。堅持問題導向,用馬克思主義關注現實問題,回答當代之問、社會之問,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創造式轉化,創新式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力量就在于它植根于社會實踐,緊密同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大樹只有生長在實踐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才能茁壯成長;只有植根于中國大地,才能在中國革命實踐中顯示真理力量,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
生活之樹常青。10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工業革命的實踐中,在兩個階級對抗的斗爭中,在同各種敵對勢力和機會主義的斗爭中誕生并成長起來。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研究提供了新的實踐基礎,而當代世界的深刻變化和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新矛盾新挑戰,也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了新的課題。波瀾壯闊的實踐和斗爭必將使馬克思主義更加頑強,更加生機勃勃,生長在實踐沃土上的馬克思主義這棵大樹永遠不會枯萎,永遠常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馬克思主義不是昨天的理論,而是發展的理論,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如同綿綿不絕的河流而永不枯竭。馬克思主義不是真理的頂峰,只是開辟了認識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集中地體現了時代精神、世界潮流和創新實踐,它引導我們不斷破解發展進程中的難題,這正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馬克思逝世后,他的理論也并沒有“壽終正寢”,蓋棺定論。我們不能苛求誕生于100多年前的馬克思主義對當今或以后都能提供現成的答案。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學說,還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作為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后人探索未知領域指明了方向,經歷了100多年的實踐,還要繼續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和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能夠不斷豐富發展的源泉。
發展馬克思主義并非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我們要堅持,而且是在堅持基本原理基礎上突破與創新。發展就是不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結論,而是用新的實踐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就是不拘泥于馬列個別結論和判斷,而是要敢于面對新問題做出新回答,就是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不敢越經典的雷池一步,死搬教條、墨守成規,只能使馬克思主義的泉水干涸。對馬克思主義,發展是最好的堅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偉大的理論,產生了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仍處于歷史交匯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航程,我們面臨重大風險、重大挑戰、重大阻力、重大矛盾。
從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理論到當今建設“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到當今以人民為中心,從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學說到當今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從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到當今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構建人類美好家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
山不辭微塵,所以成其高;海不絕細流,所以成其深。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僵化的思想體系,而是開放的發展的思想體系。
科學性必然是開放性。馬克思主義盡管產生于資本主義時代,但具有世界胸懷,它吸收了工業文明、現代科技、殖民主義、民族解放、世界大戰、兩大陣營、冷戰思維、商品生產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內容博大,胸襟開闊,面向世界,在開放的潮流中不斷發展。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面臨新的矛盾和挑戰,當今世界格局正處在加快演變的歷史進程之中,產生了大量深刻復雜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課題。如當代世界向何處去?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特別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處理發達資本主義與新型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如何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貧富對立問題、公平正義等問題?如何推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只有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用科學的理論觀察和分析當今世界,只有用開放的馬克思主義才能回答時代之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推進改革開放,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吸收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以更廣闊的胸襟向世界開放,建設“一帶一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大國擔當,為解決世界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和智慧,為人類和平作出新貢獻,使馬克思主義的開發性和時代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彰顯。
馬克思主義源于那個時代又超出那個時代。馬克思主義是寬廣的海洋,它在澎湃著、包容著,它在曲折著、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