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林偉
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民宿管家……日前,人社部公示了多個新職業信息,這其中不僅有以數字經濟為特色的職業,接近大眾生活的職業也赫然在列。
自2019年以來,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了5批共74個新職業。如何界定新職業?新職業的發布折射出怎樣的新需求新變化?如何規范新職業健康發展?記者采訪了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企業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范巍。
如何界定新職業
自2019年人社部重啟新一輪新職業發布以來,已陸續發布過四批共56個新職業。范巍告訴記者,這批新職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中未收錄的、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和技能要求的職業。
“我們在2018年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新職業,經過專家評估論證、公開征求意見等程序后向社會公示、發布。”范巍表示。
記者梳理發現, 2004年,我國首次發布新職業,至2009年共發布了12批次120多個新職業。2010年國家啟動了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2015年完成修訂并頒布新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新職業也隨之不斷涌現并快速發展起來,亟待在國家層面上予以認可、規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新職業信息發布工作自2019年重新啟動。同時,為更好適應新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去年人社部會同國家市場總局、國家統計局啟動了新一輪的大典修訂,繼續推進新職業發布工作。”范巍說。
折射出怎樣的社會需求
在范巍看來,新職業的發布反映了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的趨勢。“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快速涌現,倒逼傳統技術更新迭代。從新職業專有名詞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等等,這些都是數字職業化,體現了技術變革。同時,技術變革還會帶來一批職業數字化升級轉型。比如這次發布的農業數字化技術員,它就屬于傳統的職業數字化轉型。”
技術的不斷變革帶來生產力的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持續提升。范巍舉例,比如這次公示中的民宿管家,他們滿足了游客對“家”的期待,隨時為客人解決住宿困擾,還可以幫客人做飯、拍照。再比如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幾年生育多孩的家庭增多了,家庭教育高質化的需求在增加,進而催生了這一新職業。還有研學旅行指導師,“這個職業我們觀察了三年左右的時間,發現它的職業化程度一直在提升,可以為中小學研學教育提供更加專業化、個性化服務,所以這次就通過了。”
如何引導新職業規范健康發展
“不限學歷專業,2000元就可以直接報考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職業資格”“持證上崗,年薪多加15萬元”“線上培訓、考試包過”……新職業的壯大,帶火了相關崗位的培訓市場。有的培訓機構打著“職業資格”的幌子招收學員,夸大證書“含金量”誤導求職者。
今年人社部對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進行專項治理,將違紀違規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納入“黑名單”。
5月9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消息稱,有關部門嚴肅查處了兩個打著“職業資格”的幌子發放“山寨證書”牟取不法利益的典型“山寨網站”。其中一家冒用“中國人事考試網”網站名稱和單位標識,故意混淆概念、誤導社會;另一家假冒網站名為“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網”,在網頁左上角標注“工信部已備案”“官方認證”等欺騙性字樣。
“一方面,資本會很敏銳地嗅覺到新職業需求,展開這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證書不是多多益善,炒熱的新職業培訓市場也抓住了就業者焦慮的心態。”范巍表示,除了律師、醫生、教師、記者等需要持證上崗的準入類職業資格,其他職業在用人單位篩選人才時或許會有技能證書的傾向性和選擇偏好,但并不是能否可以從事該行業的先決條件,更多反映的是從業者的技術技能水平。從長遠來講,從業者職業發展和社會保障同等重要。只有打通了國家職業管理的各個環節,而不是把注意力只關注在培訓和評價上,這個職業才能真正發展好。
新職業的發布具有怎樣的意義
根據日前發布的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就業問題尤受關注。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人,首次突破千萬,畢業生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徐明認為,新職業的誕生無疑打開了更多就業“風口”。“自由的工作狀態、將興趣與職業融合、提供實現個人價值的舞臺——新職業具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各種因素。”徐明說。在此背景下,以新職業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加速發展,對于增加就業數量、提升就業質量和優化就業結構,都有積極作用。
新職業的出現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打著“短期速成”“官方認證”等新職業資格名義的培訓市場亂象也時有發生。下一步,人社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新職業標準,指導培訓機構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開展培訓。同時,積極穩妥推行社會化評價,由經人社部門備案的用人單位和社會組織開展評價活動。
人社部表示,將由評價機構按照有關規定,對評價認定合格的人員頒發證書。獲證人員信息納入人才統計范圍,獲證人員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
綜合自中國青年網2022年6月19日、《人民日報》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