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原平分公司,山西忻州 034100)
生態建設與能源節約作為環境保護的熱點話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鐵路運行建設中的生態保護與恢復,則主要指的是鐵路工程建設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鐵路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而采取的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以及人工恢復措施。鐵路工程建設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經過長期的開展,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
鐵路建設中生態保護工作以及相應的恢復工作,主要是關于環評、土地復墾、建設期間的恢復等相應的保護方面。例如,青藏鐵路作為首次實行鐵路施工環保監理的鐵路工程建設項目,采用的措施是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依據建設當地的環境特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高原生態建設以及野生動物遷徙等環保保護規劃和目標,同時該鐵路工程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對施工企業環保措施的落實提出明確的要求,為鐵路工程建設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的開展積累了經驗。京滬高速鐵路作為鐵路工程施工期間進行的全線環保監控與環境監測首條鐵路工程項目,該工程在建設施工的過程中,沿線一些敏感地段,要進行水質的監測、大氣的監測以及振動的監測等,通過相應的調查數據,客觀準確的評估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措施,有效降低鐵路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為鐵路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由于鐵路工程建設生態保護與恢復尚處于起步的階段,所以環保部門必須在加大生態保護與恢復技術研究的同時,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促進鐵路工程建設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鐵路工程在進行邊坡開挖過程中,會導致許多植被被破壞、水土大量的流失,對自然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影響,生態防護是在被摧毀的地區進行植物種植,能有效防止生態環境被破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發揮生態防護的有效性,其中還會遇到自然環境危害如風害。邊坡的植被進行修復之后對環境起到一定防護作用,可以阻擋一部分大風,降低大風襲擊的危害。
邊坡開挖后,巖體剖面暴露在空氣中,此時的剖面極其的脆弱,如果受到雨水長期的沖刷的話,會導致出現滑坡和坍塌的事故,采取一些生態防護措施后可以使得后面的水流速度大大降低,減少消耗,從而防止以后受到雨水的沖刷。
邊坡種植大量的植物后,這些植物可以吸收和阻擋由鐵路產生的污染氣體和一些細小的顆粒,可以提高邊坡的空氣質量,通過調查和分析報告中可知,在邊坡中種植的植被的吸滯能力要比平常的土壤提高75 倍以上,植物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以及垃圾中的一些顆粒物,同時還可以減少噪聲。
在鐵路邊坡上進行種植相關的植被,不僅在邊坡的防護上有一定的作用,對生態環境的恢復也有影響,植物可以為裸露的地表增添色彩,使得僵硬的邊坡變得更加的美觀、充滿生機。供行駛的路人觀賞,可以有效起到保護植被的作用。
對于邊坡受到嚴重破壞的地方,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主要就是采用三維土工網,這種方法可以使得巖體擁有更加牢固的作用,還可以對巖石進行擊碎,使得空氣間隙更加寬廣,植物的一些根系也可以更好地生長,達到固坡的作用。
一些重大的項目可能造成當地的生態結構發生一些改變,尤其是一些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尤為需要注意。比如工程開挖、棄渣、施工現場產生的生活垃圾等可能導致生態環境出現問題。所以,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鐵路工程建設施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施工企業必須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鋼筋混凝土擋墻、混凝土石片、漿砌石片、雙向土工格柵等措施,對棄渣土場以及隧道棄渣場坡面等進行有效的防護。由于主體工程防護設施質量的高低與水土保持措施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施工企業必須在鐵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坡面以及巖土條件,采用漿砌石片保護坡、鋪草皮保護坡等防護工程予以防護。隨著水土保護措施的有效落實,不僅施工造成的破壞面得到有效的治理和緩解,而且隨著路基邊坡擋土墻、植物覆蓋、天溝等排水系統的設置和應用,也在有效緩解路基邊坡水土流失量的同時,為鐵路運輸的安全穩定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鐵路工程建設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壞生態廊道與關鍵物種棲息地之間的連通性,是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加強對生態景觀廊道與關鍵物種棲息地連通性保護和恢復措施研究評價的力度,才能在降低鐵路工程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符合鐵路建設事業發展的道路。
長大隧道施工是鐵路工程項目建設的關鍵,長大隧道一般長度較長,且斷面較大,具有較高的施工難度以及較大的施工量,環境保護工作較為重要,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在深入分析長大隧道施工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策略,加強工程施工過程中生態保護工作的力度,確保鐵路工程建設中長大隧道施工的順利進行。
為了避免工程施工對重要濕地的破壞,鐵路工程在進入設計階段后,設計人員不僅要采取避讓的措施,同時還應在工程施工開始前設置好排水系統。在鐵路工程進入施工階段后,將車輛、機械沖洗以及維修等容易產生大量含油污的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和排放。在鐵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必須加強濕地生態監測的力度,對濕地水文、植物、野生動物、土壤等進行全面的監測和調查,最大限度地降低鐵路工程施工對沿線濕地和淡水生態系統產生的不利影響。
新型技術裝備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加速釋放節能環保的綠色鐵路優勢的“助推器”。要推廣應用新型節能材料、工藝、技術和裝備,在鐵路站房建設中采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地源熱泵等新工藝。要優化鐵路用能結構,提升能源綜合使用效能,淘汰高耗低效技術裝備,推廣使用能源智能管控系統,使鐵路建設運營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優化工程設計,采取必要措施,減少土地占用,最大限度的節約土地。在線路設計過程中盡量使線路直短通過,首選占用未利用地通過,減少占用耕地、林地等。在設置路基地段,最大限度的減小路基填挖高度。力求做到小填、小挖,減少占地。同時充分利用挖方,合理調配路基土石方,移挖作填,以減少取棄土量,節省用地。在線路選線過程中,盡量減少與其他交通設施干擾而產生“三角地”“包心地”等不利于復墾的土地。
建立適當的監管機制,實現鐵路生態節能統一管理。對機務、電務、工務、車輛等鐵路各專業制定先進合理的定額管理,加強生態與能源的收、發、管、用各方面的管理,提倡和鼓勵環境友好、能源節約。完善生態與能源的計量、記錄、報告、獎懲等管理制度,把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責任納入各工作崗位的職責之中,納入各單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與經濟利益掛鉤,嚴格兌現,調動鐵路企業職工節約資源的積極性。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下,以及城市化的趨勢下,鐵路行業面臨強勁的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出鐵路在未來建設中,要加快完善鐵路干線網,加快普速鐵路建設和既有線電氣化改造,擴大中西部路網覆蓋率,優化東部網絡布局,優化鐵路客貨布局,形成區域快捷通道。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鐵路行業發展意義重大,但也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如何科學謀劃碳減排路徑與方案,需要立足行情和發展實際研究思考,關鍵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系統觀念,統籌發展與減排、統籌近期與長遠、統籌全局與重點,以大格局、大思路開辟一條高效率減排,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鐵路行業碳達峰、碳中和之路。
相關部門必須嚴格的按照生態保護理念的要求進行鐵路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以及運營管理,形成完善的生態建設循環體系。鐵路建設項目進入設計階段后,設計人員必須在充分重視生態建設與恢復工作的基礎上,做好生態保護工程的設計工作,為后續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在鐵路工程項目進入施工階段后,施工企業必須在加大鐵路工程建設生態保護宣傳力度的基礎上,加強施工人員生態保護意識教育的力度,促進施工人員生態保護意識的提升,要求施工人員熟練的掌握和運用生態保護施工工藝,有效降低鐵路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在全線環保監理制度上,青藏鐵路應用最早,項目委托第三方監理,對整個線路進行環境保護監理工作,同時在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將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落實到各個參加施工的企業,要求各個施工企業必須嚴格的按照生態保護管理制度和相關措施的要求開展青藏鐵路建設的工作,降低鐵路工程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為后期生態環境恢復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定期深入鐵路工程施工現場檢查環保措施落實的情況。鐵路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其環保檢查職能,開展鐵路工程建設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的檢查工作,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鐵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行政管理部門在成立專職鐵路工程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管理部門的同時,必須進行相應的人員配置,保證環保人員的充足,同時進行相應的專家咨詢評議會,對于相應的工程設計、生態建設制定進行評估工作,避免因為生態環境問題而影響到鐵路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另外,鐵路工程施工企業應該通過自檢、自查的方式,對已經完成的施工工序開展內部環保驗收的工作,在確保環保措施切實落實到位的前提下,為環境保護建設提供最大支持。
總之,鐵路工程建設企業必須在借鑒以往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積極研究鐵路工程建設生態保護措施和生態恢復技術,促進自身力量與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降低鐵路工程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為鐵路建設事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