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穎哲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
工程造價對項目建設的資源利用率與經濟收益有直接影響。因此要重視造價的指數與指標體系的研究,強化工程造價的客觀性與精確性,確保其能符合實際應用需求,為后續建設提供基礎條件。工程造價的指數與指標若其出現偏差,就會對后續的工程建設過程產生不利影響,不能有效地指導工程的成本控制。因此,需要針對指數與指標體系進行深入研究,明確其指標類型與處理關鍵點等技術性內容,為后續進一步應用提供重要參考信息。
1.1.1 控制
在探索指數與指標體系前,需要首先明確工程造價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基礎職能。控制職能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對投資內容的管控與項目造價的基礎管控。投資內容管控覆蓋工程項目的各個基礎階段,包括設計規劃、施工處理等。通過投資估算與設計概算等方式,使項目的實際投資能夠得到客觀評估,達到理想的管控效果。項目造價的管控職能主要包括對商品內容與供應單位展開的經濟成本管理,其同樣屬于較為關鍵的控制職能之一。
1.1.2 評價
評價職能是工程造價較為關鍵的組成元素,需要通過客觀的衡量標準,對項目的投資內容進行效益與合理性評估。工程造價的評價職能可以根據經驗數據評判工程項目是否具備償還能力,是否具有宏觀層面效益等關鍵信息。工程造價的評價職能在企業管控活動方面均具有重要影響價值,應當予以重視。
工程造價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多種重要應用意義,涉及范圍包括社會層面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同時也對群眾日常生活存在影響。例如,工程項目造價可以為相關決策提供重要的分析依據,能夠避免后續出現爛尾樓等負面問題,保障社會群眾的正常生活[1]。同時,工程造價屬于項目聚集投資的關鍵參考信息,能夠在保障基礎安全的層面上進一步提高資金鏈流動性,有利于工程建設效率提升。此外,工程造價也屬于調節經濟利益分配與社會產業結構的關鍵手段之一,對我國民生與經濟建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重視工程造價的實際作用,確保其指標與指數體系具有實用性與科學性,為未來進一步開展建設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工程造價指數生成階段,需要首先明確其基礎概念,符合客觀條件標準,為工程項目建設提供重要參考。指數本身屬于統計社會層面經濟現象的重要工具之一。通常情況下,指數的研究范圍較廣,因此其種類數量多,能夠從多個角度與類別進行分析。指數按照反應現象的差異,可以分為個體與總指數兩種。個體指數可以對經典客觀事物在單一變量情況下產生的變量進行分析,包括商品產量、商品價格狀態等。總指數類型可以對社會層面的多種事物在多個時間段內的變化指標進行分析,包括工業生產總量、商品零售價格等。同時,指數還可以按照反應信息的差異,分割為數量指標、質量指數等。數量指標通過對比總指數,對相關規模與水平變動情況進行分析。質量指數則可以對產品成品與價格指數、工資水平進行分析,指代對象較多[2]。
針對工程造價指數進行處理時,需要按照相關類型進行生成。要素價格指數在工程項目中具有重要影響意義,包括人工、材料、機械設備等,會直接增加實際造價。同時,這些因素一旦產生變動,造價也會同樣產生變動,因此需要重視相關組成要素,避免其引發負面問題。在要素價格指數生成階段,需要針對工程中人工、材料、機械設備的應用價格進行評估,使其個體指數得到明確。
2.2.1 人工價格
針對人工造價指數進行評估時,需要明確工程建設本身所具有的基礎屬性。工程項目屬于社會層面的勞動密集型活動,需要大規模的勞動力資源,使其投入工程建設實際流程內。在國際層面,工程人工費用通常要占總成本的50%以上。我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通常占總成本的20%左右[3]。在經濟發展逐漸加速的背景下,由于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勞動力成本也會出現隨之增加的趨勢。因此,在人工價格指數實際生成階段,需要分為單一工種與綜合工種進行分析。通過將核心工種作為定基方式進行處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周期替換,確保其準確性。綜合工種需要將工程的實際人工費用進行總結計算,使其能夠平攤至工程面積,進而獲得人工費的權重信息,為后續進一步計算提供基礎數據。在計算相關指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其變動情況,確保價格指數能夠隨人工勞動力狀態進行轉變,使其客觀條件能夠符合實際情況,為后續進一步處理打下堅實基礎,降低出現偏差問題的可能性,提高實際應用質量。
2.2.2 材料價格
材料價格統計指數主要針對工程應用材料進行分析。在我國工程人工費占比偏低的情況下,材料費用通常占工程總成本的50%以上。因此材料價格對造價的影響相對較高。目前,在開展建設項目的過程中,均將材料價格指數作為重點調研目標。由于建筑材料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因此相關部門與工程承包雙方都需要對價格狀態進行關注,避免出現變動后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材料價格指數可以針對工程材料的價格變動趨勢進行客觀衡量,可以為工程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常規情況下,針對核心應用材料的價格比重進行分析時,需要將鋼筋、水泥、墻磚納入計算范圍。同時,還應當重點考察商用混凝土的價格情況,如C35等。在計算過程中,需要根據帕累托準則展開統計分析流程,實際處理方法與人工價格指數相似。但是,需要注意勞動力價格比重在一段時間內存在較為穩定的趨勢,而價格卻處于頻繁變動的狀態,同時變動的范圍也較廣。因此,在計算過程中,需要重視材料價格信息的更新時效,并靈活調整相關權重,確保生成指數具有良好的可用性,避免出現偏差問題,導致后續建設出現問題。通過科學生成處理方法,可以使材料價格指數的應用優點得到全面發揮,有利于工程建設獲得客觀指導信息,從而提升經濟效益,為后續施工提供理想條件。
2.2.3 機械設備價格
機械設備的價格指數在工程造價中總占比相對較低,同時其單價情況較為穩定,因此計算難度小,能夠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狀態。同時,工程應用設備的基礎類型、規格狀態均存在顯著差異,可能與項目環境條件、工藝存在關聯,因此生成機械設備價格指數的操作難度較高,應用價值相對較低。根據國際層面工程造價經驗,應當避免單獨考慮機械設備相關價格指數。
綜合造價指數類型在工程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在工程造價動態管控的背景下,相關指數類型的應用價值逐漸提升,能夠對住宅施工項目的多個基礎指數進行全面統計,如單位工程造價、單項工程造價、建設工程造價等[4]。其中,具有分部分項特征的造價指數可以在多個活動中進行應用,包括投標、設計概算、投資規模估算等,可以為其提供客觀參考信息。工程的造價應用指數能夠支持快速估價流程,使項目的投資決策能夠以最高效率進行。在不具備系統化條件的情況下收集造價數據信息時,由于樣本本身情況無法進行客觀確定,因此為保證可操作性與采集效率,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工程的綜合造價進行分析。例如,可利用單方造價指標對工程項目的綜合指數進行計算與統計,同時也可以利用單方造價指數對工程實際價格分攤至單位面積后的指數進行計算。在計算過程中,由于規模量已經完成固化處理,因此相關指數可以對要素價格的純粹特征進行反饋,能夠明確其波動狀態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需要重視綜合造價指數的應用,確保其能夠符合實際需求,為后續進一步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在工程造價建立指標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相關表示應用方法。通常情況下,由于對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因此需要在選擇指標表示方法的過程中注重其普適性,確保能夠在簡單、易用。例如,單位的基礎指標需要以建筑結構的實際單位容量作為基礎對象,包括人員數量、床位數量、停車位數量等[5]。選擇這種方式作為指標表示方法可以有效簡化處理流程,但因此可能會出現精確度問題,無法充分考慮工程本身的規模、外觀特征。除此之外,可以采用立方指標進行表示,通過這種方式,計算建筑結構的立方造價指標。因此,在設計表示方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對應處理類型,確保指標表示能夠客觀準確。
在建立指標體系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目標為快速確定基礎造價情況,并為后續進一步建設提供策劃與設計的重要參考,使方案規劃、造價控制獲得客觀依據,避免出現嚴重偏差。此類指標在應用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參照的目標進行分析,確定其基礎造價情況,并評判其對后續工程的影響。同時,還需要檢查工程設計與建設過程中所應用的技術方法對造價是否存在較大的影響。通過檢查指標,探索其變化特征與影響效果,為后續成本節約規劃提供基礎數據。同時,建立指標體系時需要重視工程團隊本身存在的勞動力特征,檢查其基礎生產效率狀態,為指標的建立提供關鍵信息。在實際操作階段,需要針對工程造價指標的類型進行分析,通過建立工程量實際指標,對估價、報價、評標等多個環節進行針對性分析。同時,還需要包含成本數據內容,對應用的材料、構件、工藝信息進行深入檢查。通過將相關組成元素納入指標體系分類范圍內,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其應用準確性,從而為工程建設項目的造價控制提供重要參考信息,有利于項目的低成本的建設效果。
綜上所述,在工程造價過程中,應用指數與指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實用價值。因此,要重視指標的生成與建立方法,確保其能夠符合實際建設條件,避免實際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偏差,為工程建設效益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