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中國甘肅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甘肅 蘭州 730050)
人們對建筑工程建設質量提出很多新標準、要求,混凝土作為工程建設中的基礎物質之一,人們十分關注其施工技術應用情況。從整個建筑工程施工實際情況來看,在混凝土結構出現問題的時候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為了保證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需要相關人員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應用科學的技術和工藝來提升混凝土澆筑水平,有效保障整個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從而實現房屋建筑工程的長遠、穩定、可持續發展。
水泥、水、砂石(粗細骨料)等按照一定配合比混合,便制作出混凝土,其自身具有很多優勢特征,可以做成不同形狀的結構件,這是其在現代建筑施工領域中應用范圍不斷拓展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結構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耐久性優良,這決定了其在常規環境上不發生或者很少發生腐蝕情況;二是耐火性:混凝土建筑結構具有較強的耐火性能;三是可塑性:在建筑建設階段,可以結合功能要求將混凝土制造出差異化的樣態,更好地為工程施工服務[1]。
建筑工程中出現的混凝土裂縫主要包含溫度裂縫、地基變形裂縫兩個大的類型。建筑工程施工處于變動的溫度環境下,環境的變化會使得一部分的溫度應力出現變化,超過一定的限值之后會出現溫度裂縫。且在完成了總體結構的施工后,可能會出現不同情況的沉降、位移,這些變化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應力,在應力超過抗拉強度的時候就會出現裂縫。
針對由于內外部不同因素所引發的裂縫問題,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可以通過在原材料中加入膨脹劑的方式來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讓收縮情況減少,提升混凝土的強度;在確保強度基礎上可以減少一些水泥的使用量,減少由于溫度引起的裂縫。
(1)在混凝土澆筑前,需要準備好各項工作,檢查各器材的使用情況,如各機械是否能正常使用,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確保不會受機械的影響。(2)記錄鋼筋數量、預埋地點,從而確保整個工程澆筑的安全、完整。(3)對于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特殊情況需要施工人員做出詳細的記錄,減少施工隱患的出現。
混裝結構質量是否過硬,與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有關,但由于一些項目較為復雜,材料入場時由于配比不合理,可能導致結構與實際不相匹配的情況出現而誘發施工安全問題[2]。
一個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整體造型往往取決于模板的搭設質量,但是從實際施工情況來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者為了縮短工期、節省開銷,沒有按規范對高模板制定專項支模方案,導致混凝上結構的安全質量出現隱患。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前期沒有對混凝土的基本特性進行研究、分析,加上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施工設備的使用不恰當,使得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出現了施工裂縫,包含溫度裂縫、預應力裂縫等,這些裂縫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在筏板基礎、剪力墻等施工環節中由于操作不恰當、澆筑不合理誘發了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并使得工程建設無法滿足最初設定的施工建設要求。另外,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施工人員技能水平不高,沒有合理使用材料,最終浪費了比較多的混凝土資源。
養護是維護整個工程施工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從當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建筑工程的養護技術使用不夠成熟,在施工過程中忽視了比較多的細節工作,最終對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和攪拌是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的基礎工作,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都是圍繞材料的配比進行的。混凝土材料配比主要涉及到水、砂石、水泥、礦物摻和料等,在這些材料的綜合使用下會打造出滿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混凝土。(1)科學選擇水泥。從建筑工程施工實際情況來看,混凝土之所以產生裂縫,最大的原因在于水熱化水泥材料,在施工過程中為充分穩定水泥質量,要注重從規模比較大的生產廠家引進材料,并在選購水泥材料的時候要求廠家出具水泥出廠質量保證書,確保水泥材料的安定性、穩定性、強度、凝結時間等滿足整個工程的施工要求。(2)科學選擇砂石材料。建筑工程施工中對砂石材料的選擇和應用有著較高的要求,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選擇的砂石材料要滿足工程施工中高強度、高質量、無有機雜質、物理化學性能高的特點。從房屋工程施工實際情況來看,施工過程中的常用骨料分為粗骨料和細骨料兩個類型,粗骨料一般由連續級配碎石組成,細骨料一般由中粗砂組成。(3)科學選擇摻和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過科學選擇摻和料能夠避免混凝土開裂。而在整個工程施工中粉煤灰是防裂效果最為理想的外加劑,在這個外加劑的使用下能夠改善混凝土干縮性,減少混凝土水熱化的不良影響[3]。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攪拌操作需要使用攪拌機器來完成,為了能夠提升混凝土配合料攪拌效率和攪拌有效性,需要施工單位在準備好攪拌機器設備之后制定出規范的攪拌制度,對混凝土材料的攪拌順序、攪拌時間、攪拌注意事項做出規范。在混凝土混合料攪拌操作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以上標準操作,從而確保混凝土材料的攪拌均勻,保證整個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質量。
另外,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控制鋼筋工程的下料,按照施工設計圖紙的基本要求搭建框架梁和框架柱,且不能夠隨意改變鋼筋的型號,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按照施工設計圖紙的要求來擺放加密箍筋。在完成一系列操作之后,需要把剩下的渣子清理。注意:綁扎板筋時要做好固定處理,防止板面出現裂縫。
建筑工程施工中要盡可能地使用無漏縫、表面平的模板,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方案選擇模板,不能夠隨意改變模板施工計劃。超出18m模板要擬定專業方案,并且對方案加以審核,評審合格之后才能進行后續施工[4]。
在選擇使用混凝土材料的時候不能夠出現離析的現象,而為了避免出現離析的現象,需要施工人員在規定的坍落度初次凝結之前對混凝土材料進行充分的振搗和澆筑。在選擇混凝土運輸工具的時候要確保其不會出現滲漏漿或者吸水等問題,同時還需要全面考慮材料運輸過程中受運輸距離長遠影響出現的材料消耗問題。
在拆卸混凝土材料的時候,對于大顆粒骨料可以集中在一邊或者底部來拆卸,這樣操作的原因是骨料的重力能夠克服物料的粘聚力,在出現離析現象時,卸料會采取自由傾斜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材料浪費和材料泄漏的問題,需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預防措施,并盡可能的減少混凝土的運輸次數。
在實施混凝土澆筑的時候,要求混凝土從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傾斜度不能夠超過2m,如果澆筑過程中吊口下落自由傾斜度超過了3m,則是要求施工人員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改善。
在實施混凝土澆筑的時候要分層、分段地進行,同時,施工人員還需要根據混凝土澆筑層的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情況來確定最終的混凝土澆筑高度,并將混凝土澆筑振搗器的長度控制在50cm以內。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操作的時候,施工人員需要選擇插入式振搗器,并在振搗實施操作的時候做到快插慢拔,在快插慢拔的過程中還需要確保插入點排列的均勻、混凝土澆筑的密實,在實施混凝土澆筑的時候不能夠遺漏任何一個插點,振搗也需要確保均勻密實,移動的間隔距離切忌不能夠超過混凝土振搗半徑。
混凝土澆筑原則是需要連續作業,如遇特殊情況必須要間歇,則要在完成下層混凝上后立刻進行。全部完成之后對表面行2~3次的抹壓工作,抹壓完畢后用保鮮膜覆蓋,進行養護處理。在混凝土完成第一次凝結之后還需要在其上面每天灑水,養護的期限在7d左右。在養護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養護管理不恰當,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則是不能夠立即拆除模板,需要等到混凝土結構達到設計的標準之后才能夠進行下一道的操作工序。
在混凝土到達規定攤鋪地點上的時候,施工人員要對混凝土的離析情況進行仔細地檢查,如果沒有出現混凝土離析情況可以直接進行攤鋪操作,如果出現了離析情況,則是需要進行后續的攪拌操作,攪拌完成之后開展攤鋪施工[5-6]。
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冷縫問題的出現,因為冷縫問題一旦出現很容易讓整個工程本身出現較大的施工縫隙。為此,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施工企業可以選擇使用振搗的方式來處理施工裂縫,在實施振搗操作的時候為了確保振搗均勻要選擇人工和機械設備聯合振搗的操作形式,按照施工要求來確定振搗的頻率以及振搗操作所要達到的施工標準。
(1)橫向縮縫。在處理橫向縮縫時所使用的方法是鉅縫法,在鉅縫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握實施操作的時間。從實際操作上來看,施工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混凝土強度為25%的時候,在具體實施操作的時候過早過晚都會影響混凝土的性能。
(2)脹縫。這類問題一般出現在脹縫的一邊,在完成混凝土澆筑之后要將脹縫的模板進行拆除,并將鋼筋支架預留在混凝土的內部。在使用壓縫板條之前需要提前涂抹潤滑油,并在完成混凝土澆筑之后對其抽動,并在最終凝結之前予以拆除,將填縫料分填筑在縫隙的內部。
(3)縱向裂縫。將瀝青混凝土涂料涂抹在混凝土澆筑縫壁上,之后再進行臨近混凝土板的澆筑。
結合以上內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選擇、使用,對于施工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能更好促進建筑發展,提升工程的質量,需要相關人員嚴格選擇和使用混凝土施工技術,并做好混凝土材料配比、振搗、鋪筑、攤鋪、養護、運輸管理等工作,多管齊下,從而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