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麗
(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BIM技術是一種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是基于信息進行建模,并以建筑信息模型,進行分析與應用。目前,應合理利用BIM技術,貫穿于項目管理全過程,發揮BIM技術三維數字優勢,實現可視化管理,強化項目造價、項目設計、項目施工、項目合同等管理,并依據各個專業的協同管理,避免出現沖突問題,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降低管理成本。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BIM技術在項目全過程管理中的應用,并結合BIM技術在項目全過程管理中的體現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預算編制是建筑行業項目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但在現階段工程造價管理控制中,預算編制體系還不夠完善,造成未能降低施工成本,以及在各部門協商中未能明確各項責任和管理內容,形成造價把控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進而在工程項目中未能發揮實際的成本把控作用。其次,施工單位在招標階段時,往往會發生設計圖紙內容與實際情況存在出入的問題,這種問題不僅不能準確地反映項目施工內容,也降低了項目開發的有效性與合理性,也會導致管理失效,導致項目造價逐步增加。
在項目管理中,由于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管理缺位,大部分施工團隊不能充分了解工程建設項目內容而進行盲目施工。并且,由于設計人員一般主要注重于設計圖紙的安全性以及質量,在沒有考慮成本的情況下選擇較昂貴的施工材料,導致工程建設項目成本在初始階段就無法得到合理地把控。另外,設計人員不了解項目實際過程,其設計閉門造車,往往會出現不合理的現象。相反,為確保建筑工程順利進行,在合理把控設計成本后,設計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并考慮到施工環境與設計的關系,進而合理設計出符合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并加以管理避免出現返工返修影響建筑工程整體進度的情況發生[2]。
利用BIM技術進行全過程管理時,可方便業主方、施工方以及設計方進行高效溝通,在合理按照項目工程進行管理時也可以讓三方人員直接接觸到工程各工序以及后續的審核內容,在避免改動的情況下,可直接建模演示提升項目建設效率與質量[3]。
目前開發商的工程管理工作已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保證工程管理的順利進行,必須加強協作。BIM技術為企業提供了最新、準確、完整的信息,使得許多企業可以在同一個BIM平臺上進行合作,從而極大地減少了企業間的合作問題,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業間的合作失誤。其中,業主單位的項目管理是管理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一個項目的成敗。BIM技術的興起和發展,為業主工程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全過程管理中,BIM顧問單位是依據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策劃。
(1)協調各方統一的BIM實施策略、實施方案和技術規范,并在整個項目中協調各方面,做到圖模一致,數據協同,指導各方實際運用BIM技術,對BIM技術實施進行監督和數據管理。
(2)將設計結果進行建模,為設計成果提供專業的品質管理,協調碰撞檢測、管線綜合、空間優化、預留洞口等應用管理,降低因疏漏而造成的成本變動。
(3)協同模式深化設計、組織圖紙評審、指導施工單位進行可視化技術交底、工程方案仿真、模型更改管理;以BIM模型為基礎,結合BIM5D系統,對工程項目進行了規劃仿真、資金規劃的預測,以達到工程項目的精益管理,并對投資風險進行有效地控制。
在全過程管理中,設計單位主要是按照項目要求設計好施工圖紙,在配合BIM顧問單位進行碰撞測試后,分析設計圖紙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合理地解決,最終協助業主方完成對項目成果的審核。比如,在設計單位根據碰撞試驗對設計圖紙進行更新時,要在初步設計階段與BIM咨詢機構進行溝通,以合理的模型規范保證圖紙的精確性和完整性。但是,隨著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建筑設計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在選擇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時,要充分利用BIM技術功能強化設計效果。比如,利用BIM技術,可以將建筑物附近的人流、車流、信息流等虛擬信息,通過3D仿真的方式呈現給業主和BIM設計人員,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為以后的設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BIM技術實施全過程項目管理中,應合理按照人、機、料、法、環等五大要素進行綜合管理。其中施工方團隊作為項目管理要點之一,也作為項目建設主要參與方,應基于整體利益與施工利益做好施工成本、進度和質量的把控,并以BIM技術為基礎在確保工期與質量滿足項目建設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施工成本。
在項目全過程管理中,BIM技術可以為設計、造價、施工人員提供幫助,強化各個部門的溝通與聯系,避免各部門溝通誤差,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有效提高施工項目質量,確保項目可以按時完工。
BIM全過程造價管理流程可結合會計造價軟件進行合理地造價管理,達到建筑項目施工成本把控的目的。例如,使用廣聯達云計價平臺GCCP6.0軟件對工程項目概算、招標控制價、進度款支付、竣工結算及審核編制進行了演練和實操,結合企業真實案例對BIM全過程造價管理進行模擬。其次,在以造價為主利用BIM技術進行管理時,有助于融合后續的大數據和數字化技術,并真正以工程項目為核心,基于項目建設決策、設計、監理、招標與合同、驗收等全壽命周期、全過程、全要素的動態管理過程主線,滿足建筑項目成本把控要求[4]。
3.2.1 圖紙設計階段
(1)利用BIM技術進行設計圖紙管理,一般分為五個階段,一是土建階段,該階段主要以土建工程為主,并以安裝模型進行設計;二是模型修改階段,在模型修改階段中也包含了模型的審核工序;三是碰撞檢測階段,在該階段中主要依據項目要求以及圖紙設計內容進行碰撞測試,在碰撞測試后可按照碰撞檢測結果,合理進行撰寫以及報告檢查;四是優化階段,在優化階段中主要是將碰撞報告內容進行完善,并以合理優化,確保后續內容符合項目要求;五是重復階段,在完成上述四階段后應重復以上階段,直到碰撞測試無碰撞為止。
(2)在圖紙設計階段管理時,應以綜合管線、綜合結構等內容進行管理,并依據BIM技術內部模型構造,以碰撞檢查偵測出設計中存在的錯誤問題,并及時改進,以此避免在施工中出現設計圖紙不合理的現象,提升施工效率。例如,在進行BIM碰撞檢測時,應合理利用BIM模型,實現關聯信息的聯動與更改,并依據模型設置出合理的三維模型,進而將碰撞檢測更為立體、形象,并要求設計人員從碰撞檢測中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整改。
(3)BIM技術應用于實際設計中,可提高Revit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夠等同于CAD或其他軟件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設計水平,完善對建筑工程各個階段的精確把控[5]。
3.2.2 圖紙優化階段
(1)在圖紙優化階段中,應依據BIM技術的特殊性進行信息整合,在信息整合網絡平臺中,應及時安排各部門進行溝通,并以中心檔邏輯關系為不同部門人員開放信息交流權限,各部門人員可以從中心檔下載自己所需要的設計圖紙,便于設計人員進行圖紙優化,并且可在信息整合平臺上傳最新的設計成果,進而為后續設計共享以及審核奠定基礎。
(2)在BIM技術中,機電安裝人員應結合BIM技術模型構建出4D-BIM模型,根據在項目實際機電安裝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把控,采用BIM技術與多種新興技術手段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基于BIM的正向設計方式,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最終完成項目實際機電安裝全過程的數字化建造,實現項目實際安裝中的數字化管理,也為項目機電資源分配和施工質量進行一定地把控[6]。最后,在實際的機電管線設計中,應合理利用BIM技術,依據碰撞檢測結果,針對圖紙進行二次優化。在二次優化中,應結合設計單位以往出具的管線原則,合理利用BIM技術針對項目實際三維管線分析與排查,并且還可以引入輔助軟件針對綜合管線以及子系統進行核查,在完成報告后可安排管理人員進行審核,并上傳至中心檔。
在項目全過程管理中,在BIM信息化管理體系下,可深化設計、輔助施工,并以創新平臺幫助業主進行驗收。(1)在深化設計中,可依據管線綜合進行凈高分析、結構洞口進行預留分析、砌體洞口進行預埋分析、制冷機房深化設計、鋼結構平臺設計等,進而避免在施工中出現設計不合理的現象;(2)在輔助施工方案論證階段,可依據BIM技術實現對施工總平面布置、土方開挖、塔吊安拆、內支撐、污水處理等階段的論證,進而確保施工保質保量地進行;(3)在項目現場,機電安裝嚴格按照模型施工,根據廠家設備、風口、閥件、管件規格參數,建模后管綜優化確定終版綜合模型,依據結構規范出具BIM結構預留洞口,提資設計、咨詢審查通過后出具施工藍圖,指導現場結構預埋。
在利用BIM技術進行合同管理時,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合同匯總起來,并分階段進行解析,在解析中可明確管理系統的要點,并將其打造成數據資產管理平臺,進而降低風險與成本問題。例如,在項目全過程跟蹤過程中,可從合同的分配原則,以風險管控為基礎,將合同范本與FIDIC合同范本均采用可預見性風險分配原理,以此將合同風險管理分配原則做到公平公正,使得參與雙方義務、權益更加平等。
在項目管理中,BIM技術可打造出全要素數據庫,并以此建設出數字管理體系,進而針對新建投運的具體項目,采取不同的技術手段,實現全要素數字化[7]。
綜上所述,在項目管理中合理利用BIM技術能夠實現對項目全過程的把控。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對文本信息的管理,建立好完善的造價、設計、施工、合同管理的BIM三維立體管理模式,并通過BIM技術實現對各個細節部分的管控,確保在施工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以計算機技術模擬出后續施工重點,實現項目后期管理運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最終按照項目要求進行實現全過程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