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嘉豐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 030013)
在“十三五”規劃背景下,軌道交通工程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家相關政策扶持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助推劑”,出現一大批標準高、規模大的項目。但從目前我國基礎項目建設情況來看,隨著工程項目不斷推廣,復雜地形條件下的工程施工出現在人們視線范圍內,不良地質對工程施工質量的影響愈發嚴重,導致整個項目面臨嚴重的質量隱患。因此,本文提出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方法,來確保我國巖土工程勘察質量能滿足實際應用要求,從而提高勘察企業的業務水平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勘察企業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勘察企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政府面對巖土行業開展的相關規范,是按照我國住建部頒布的GB 5002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為基礎。規范最早出現在2002年,直到今天已經成功運行20年。上述規章制度是借鑒其他國家的相關規范進行編制,時至今日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規范使用范圍不斷拓展,其在日常運用中存在很多方面問題,如部分規定忽視地區具體情況等,給巖土工程施工帶來各種安全隱患。同時,隨著相關技術手段和勘察思路不斷優化,傳統規章制度也無法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制度存在嚴重滯后性,給巖土工程項目勘察質量帶來嚴重影響。
勘察工作人員在正式工作前,要提前觀察工程地質結構和水文情況,從而獲取準確的勘察數據。但從目前工程項目勘察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部分工作人員將工作重點放在工程區域內的小規??辈焐?,未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的水文特點和地質結構進行全面分析,導致所編制的勘察報告與巖土工程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性,無形中降低了勘察數據的準確性。
巖土工程勘察是一項復雜程度較高的工作,對技術人員工作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因此,建筑企業要有效提高勘察企業隊伍整體質量,不斷加強勘察質量和業務水平。但上述成果都是基于專業技術層面上,由于個別勘察企業對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足,仍然采用傳統管理方式,在勘察工作中只簡單記錄實驗數據,再根據數據來編寫勘察報告,未構建健全的質量控制體系,最終將導致勘察記錄中存在偏失,影響數據精準性。
著名學者海因里希在1∶29∶300法則內明確提出[1],人是造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在巖土工程勘察中,人為因素影響不容忽視。但由于人本身是客觀存在的獨立個體,其天生存在客觀因素和主觀能動性,在實際工程項目管理中無法實現百分百控制,導致人為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于巖土勘察的各個階段。針對該種情況,勘察企業要構建健全的監督體系,如制定科學的員工獎懲機制,這樣不僅能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還能確??辈旃ぷ鞯馁|量。
工程材料作為整個工程建設項目的基礎,工程材料在其中占據重要位置。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會應用大量的工程材料,而如果材料之間的差異性較大,會給巖土工程勘察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工作人員應保持高度警惕心,在滿足造價的基礎上,挑選質量較好的產品。同時在選擇材料過程當中,要根據我國材料相關標準,禁止“三無”產品材料;原材料入場時只有經過專業人員驗收合格后,才能允許工程材料進入施工場地。材料進場后要根據材料自身的屬性及施工方案,選擇適合的存放地點。
機械設備作為確保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完成的重要載體,在勘察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巖土工程勘察中,所需機械設備數量不斷增加,精密儀器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形式,對設備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因此,勘察企業要提高認識,了解機械設備管理的復雜性與必要性,推動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順利執行。而目前巖土工程勘察項目具體工作通常分為內業和外業兩個方面,在工作中會應用到各種試驗儀器和機械設備,甚至還要在不同設備間進行協調使用。針對該種情況,相關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整的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確保機械設備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工作人員身上,保證機械設備能正常運行[3]。
準備工作作為提高質量管理的基礎,一般是在正式施工前對勘察質量進行控制,其控制關鍵點是將重心放在準備工作方面,可有效考慮到工程建設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因此,在事前質量控制階段要選擇正確的工程項目管理者,通常整個項目工程質量由項目經理和總工程師進行負責,所以在選擇時,要盡可能選擇一些經驗豐富、責任心較強的技術施工人員。在機械設備方面,要從源頭對其進行控制,合理控制采購質量,要根據工程項目特點來購買相關機械設備,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效率高、穩定性高、確保機械設備的質量符合預期[4]。同時,機械設備在進場前,要經過驗收和調試兩個環節,才能進入施工現場,這樣有利于確保機械設備滿足工程建設的標準。而對于材料方面的控制,要保持嚴謹的心態進行選購。同時,在事前質量控制階段,勘察單位要通過大量的討論和研究,確定最科學的技術方案,再對重要作業步驟進行專業的試驗,保障后續勘察工作的順利進行。由于環境因素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出現各種復雜的氣候條件,導致工程勘察中斷,因此,在事前控制中也要針對氣候因素的影響制定預防措施。
在事前控制階段,還應將技術宣教作為工作重點內容。以原位測試法為例,事前控制階段應嚴格圍繞該技術對全體技術人員進行宣教,主要包括靜力觸探、動力觸探、標準貫入試驗、十字板剪切等方面內容,在人員培訓中可以針對上述步驟進行拆解,使技術人員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施工要求,提升技術操作能力,這是保障復雜地形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點。同理,在原材料與機械設備的管理中,也應該圍繞巖土工程勘察的技術流程與操作內容等盡早形成完整的工作規范,確定巖土工程材料與機械設備的性能要求,做好風險預防,保障其性能符合巖土工程勘察要求,這是提升整個工作質量的關鍵點。
最后,為消除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潛在質量隱患,相關人員還應該構建完整的施工流程,整個作業過程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本文對該流程進行統計,如圖1所示。通過制定科學的技術流程,可以降低質量風險發生率,具有可行性。

圖1 巖土工程勘察流程圖
事中質量控制實際上是對施工過程實施質量控制,而對人為因素進行控制是工作的重點內容。在事中質量控制階段,要每個月定期對在崗人員根據崗位職責進行不同類型的崗位培訓工作,提高員工巖土工程勘察質量問題應對能力。同時,要定期對設備進行專業的維護和保護,避免儀器設備問題給工程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對所有重要機型設備要遵循責任到人、定崗、定人的原則,確保任何機械設備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找到責任人。同時,要對材料進行專業檢測,避免由于天氣原因施工材料性能改變,在必要時可利用試驗方法來檢測材料質量。此外,技術人員要不定期監督檢查,檢查工程項目在進行過程中是否嚴格按照既定技術方案進行工作,施工方法是否滿足技術標準,一旦發現無法解決的問題,應當在短時間內上報給技術部門進行解決。并且要根據周邊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工程勘察的方法和流程,確保施工現場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也確保施工不會給周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事后質量控制是指對單位工程和整個工程項目作業活動的事后評價,從而總結經驗和教訓,總結良好的經驗,給后續工作提供豐富的經驗。本階段關鍵點在于勘察結果的評價控制,在不斷總結中提升巖土工程勘察的施工質量。同時,在事后質量控制階段,可對表現優異的員工和管理階層進行獎勵,記錄巖土工程勘察中的經驗以及技術突破等。且要對材料使用數量、檢驗文件、合格證明、技術參數指標等資源進行整理存檔,對租賃設備要做好及時返還,已購買設備要做好入庫保管工作。對技術方案運行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要總結相關經驗,并探討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理好相關資料,有利于在后期工程內使用。
針對勘察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也應在事后控制階段做出處置,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例如,在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勘察結果,所以為提升整個勘察質量,則需要高度考慮到地下水的影響,根據經驗確定未來類似工程項目中地下水勘察的注意事項。例如,在未來巖土工程勘察中,應深入了解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開采情況,并結合降雨等自然因素判斷可能出現的地下水位變化;同時,工作人員應根據本地區往期資料匯總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信息,動態判斷水位的變化,盡早制定應對措施,這是提升整個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關鍵點,對于未來工作有指導作用。
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大量成熟技術與信息技術相互結合,成為全面提升地質勘測質量的重要環節,所以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創新原有技術方案。例如,鉆探法作為當前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見技術手段,技術核心是從鉆孔中獲得巖心樣本和土樣后,再對樣本的物理性質展開分析,依照分析結果判斷樣本的物理性能是否滿足工程項目施工的要求?,F階段,鉆探法可和大數據技術進行結合,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加工鉆探法所獲得的地質信息,判斷項目所在地類似案例的地質勘察結果,再與工作人員的研究結果整合在一起,從而顯著提升預測結果的精準性,加強巖土工程勘探的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實際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針對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要提前做好對四周環境和地形地貌的勘察工作,要對整個地形特點進行全面了解,及時發現勘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因素,再采用最科學的方式進行處理,從而來提高勘察工作的水平和質量,促進巖土勘察工作能順利完成,為提升工程性能和質量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