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隆
(1.龍巖鐵路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龍巖 364000;2.龍巖市火車站北站房綜合樞紐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福建 龍巖 364000)
目前來看,房屋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部分施工方為節省更多施工成本而忽視技術的應用,導致建筑質量情況不佳,影響居民的生活體驗感。本文結合具體工程,對房屋建筑存在的滲漏問題展開敘述。
大洋文苑小區(A10、A11地塊,原名南三龍北站安置小區)項目規劃用地面積31133.33 m2,總建筑面積16.3萬m2,建設住宅1 096套,其中可銷售商品房150套(已售罄,銷售額1.52億元),安置房946套,已安置773套剩余173套。項目總投資約9.66億元,采用商品房配建安置房帶規劃建筑設計方案出讓方式建設,2019年9月兜底摘牌成功。項目分兩個標段實施,一期于2019年9月份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6月竣工;二期于2020年1月開工建設,因疫情影響,2020年3月全面開工。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經常會由于水腐蝕而造成嚴重的滲漏現象,通過對項目的研究發現,滲漏問題極易出現在廚衛、門窗、外墻、屋面等部分。造成廚衛部分滲漏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衛浴設備與安裝連接件之間存在縫隙,如花灑、坐便、洗手臺、地漏等由于密封性不足而滲漏。
2)進行給排水暗管安裝時存在疏漏,排水管材質量與實際需求存在差異,墻內暗管溝槽規范性不足。
3)防水材料選擇不適當,涂抹方式不符合要求,部分連接處、陰陽角或樓板管道交接處并未按照標準進行操作。
造成屋面部分滲漏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屋面面板安裝時找平處理工序過于粗糙,加大安裝滲漏風險,混凝土裂縫概率提高。
2)墻面砌筑施工質量不佳,加之季節性熱脹冷縮情況和柔性處理不恰當等因素,滲漏問題加劇。
3)屋面設計時缺乏對實際情況的測量,導致排水口及坡度設計不合理。
4)材料應用不當,防水層易被破壞。
造成外墻與門窗滲漏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為保證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普遍與框架結構為主要建筑模式,一些非承重結構和外墻部分所應用的材料受力相對不足,往往以空心磚、灰砂磚砌筑,在運輸和砌筑過程中極易遭到破壞。
2)門窗周圍砌筑施工質量不佳,如灰縫砂漿不飽滿、砌筑強度問題、一次性打底過厚、分格線設置不合理等,均會加大滲漏概率。
3)飾面磚勾縫密實度不符合標準。
4)遮陽板、雨棚等并未按照找坡標準進行處理,銜接縫密實度不強。
廚房與衛生間部分所安裝的水管相對較多,滲漏概率在整個房建中相對較大,施工單位需要注意以下技術要點。
1)保證衛生間和廚房的地面地域客廳和臥室地面,最佳高度差為5 cm,按照工藝規范設置水坎并做好找坡,完成后進行閉水試驗排查滲漏。
2)地漏與衛生間地面標高差約10 mm,保證能夠順利匯聚水流并排出。
3)分別在廚房蓄水池、衛生間地漏、坐便和手盆位置進行管道內沖水,靜待1 h后若樓下出現滲漏則確認漏水位置并進行防水涂膜處理[1]。
針對本項目屋面防滲漏設計部分,主要應用的技術要點如下所示。
1)科學選用施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建筑屋面防滲漏質量的控制,全面了解當下屋面防滲漏材料和施工方式,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同時,嚴格篩選材料,并做好入場前期、入場后的檢驗工作,要求出示相關合格證和性能檢測。

表1 常見防水材料及施工方式
2)加強找平層技術,施工前期對屋面基層進行全面清潔并灑水;科學設置分格縫確定找平層,每個分格線之間相距在6 m以內;基層應重點突出房屋建筑結構的連接部分和轉角部分,這一環節找平層施工處理半徑為100~150 mm以內的圓弧形;完成以上工序后進行水泥砂漿壓實壓光處理,切忌掃毛;完成施工后靜待1 d進行澆水養護。
3)針對保溫層進行處理。這一部分的技術要點為務必按照軸線方向設置分倉縫,寬度控制在50 mm,保證與屋面透氣管縱橫貫通,形成通氣網絡;透氣管出口距屋面垂直過渡需在250 mm以上;分格倉面積在36 m2以下;材料選擇方面適宜應用兼顧吸水性和保溫性的新材料,如聚氨酯泡沫板、水泥瀝青珍珠巖板等[2]。
4)找平處理后設置分格縫,預留板端縫,同時做好密封材料嵌入工序,細石混凝土、水泥砂漿以及瀝青砂漿找平層的控制分別在6 m、6 m、4 m之內。
5)針對內部排水落水部分,施工前期做好檐溝屋面基層檢查,保證滿足施工質量標準。
屋面防滲漏結構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屋面防滲漏結構
為有效避免房屋建筑外墻滲漏問題,可以通過小砌塊實現防滲,根據養護齡期進行現場檢查,做好存儲和保護。在進行砂漿配置時務必做好材料配合比,選用機械攪拌均勻避免離析,針對外墻部分選擇具有保溫和節能功能的材料。進行外墻鋼絲網施工時需要判斷外墻是否與墻面情況相一致。門窗部門的防滲漏措施可以設置滴水槽。滴水槽結構可以在保溫層外凸腳線部分,便于開展相關施工。
4.4.1 混凝土級配設計
房屋建筑滲漏的關鍵原因之一在于混凝土襯砌工藝問題,在房建工程中,不同建筑的混凝土防滲漏要求也存在一定差異,需要做到混凝土級配設計。具體包括水泥、粉煤灰、添加劑以及水等。本次研究重點調查不同比例級配對于建筑滲透系數和抗壓性的影響,設置6個混凝土級配方案,并按照方案將其倒入在200 cm×200 cm×100 cm的模具中,檢驗所構成的混凝土板塊的性能。具體測試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級配混凝土滲透系數和抗壓強度比對
由此可見,方案4的混凝土滲透系數最小,與之對應的混凝土防滲性能最好,且抗壓強度也較高,能夠滿足基本房建規范。因此,在進行建筑過程中最佳的混凝土級配比為水泥∶粉煤灰∶添加劑∶水=2∶2∶2∶1。
4.4.2 混凝土澆筑養護
根據上述級配比例方案進行混凝土板塊的制作,需要應用專業的混凝土攪拌機,保證其材料更加均勻,降低離析率和氣泡量。完成制作和澆筑后,根據建筑工程不同單體對厚度的需求進行預拌,普遍強度為C35,做好進場前的檢驗工序,可應用澆筑泵控制厚度,當厚度為0.5 m時需要覆蓋0.25 mm塑料薄膜用于降低水分侵入。完成澆筑后進行振動,保證快速下沉并減少氣泡,以免生成表面細微裂痕[3]。澆筑過后覆蓋濕棉麻布,減緩其干燥速度,始終保持順潤光滑狀態,持續3次/d。
在建筑表面涂抹防滲漏材料也是維護建筑防滲漏性能的意象重要措施,隔絕空氣水分。本次研究項目應用材料為聚氨酯364IGY,其制作流程:首先,將聚氨酯乙、丙和二甲苯按照1∶2∶1調配,在此過程務必注意不可有水的存在。其次,涂刷材料前需要優先進行清理,并對表面進行砂紙打磨以提升聚氨酯364IGY的吸附性,在涂刷過程中需要保證均勻性,涂刷量控制在0.25 kg/m2,厚度0.35 mm,完成后靜待5~8 h。最后,當一次涂料完全干透后再進行二次涂刷,厚度為0.25 mm。整個過程需要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進行,不宜在陰雨天以免影響其干透時間和涂料的防水性能。
以案例工程為例,工程所在區域季節性降雨、氣候等外在因素正常,利用以上技術進行設計,并對比以往技術應用,使用GHIJSF/5A5S信號攪拌機,按照方案4的混凝土級配進行混凝土澆筑,并使用聚氨酯涂料,最終對其性能進行檢測。具體內容如表3所示。

表3 房屋建筑質量檢測對照表
根據表3內容可以發現,應用該技術后的房屋建筑大部分指標均符合要求,實驗過程中還對該建筑工程進行連續30 d的表面噴水作業,時間持續約4 h,待到30 d后進行房屋建筑外墻滲漏測試,其滲漏量明顯低于傳統滲漏量,效果十分可觀。
為給予居民更加優質的生活體驗感,以實際的工程為案例,深入討論其滲漏問題的產生原因,并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拓展其他技術,有效提升房建工程性能。此外,對部分內容進行實驗對比,根據最終結果優化房屋建筑防滲漏技術的應用,改進現有技術,具有一定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