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斐
(龍南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江西 龍南 341700)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臨床常用腎臟替代療法,可通過彌散、超濾、吸附及對流原理進行物質交換,以此替代腎功能,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1,2]。近年來,我國慢性腎臟疾病的發病率不斷提升,血液透析患者也隨之增多,但過度強調血液透析可能忽視相關礦物質代謝不良帶來的危害,包括骨痛、骨質疏松、纖維性骨炎、骨折、血管鈣化等[3,4],若不重視相關指標的監測與管理,易導致顧此失彼,影響最終治療質量。對此,血液透析方案需充分重視以上不足之處,應用更為系統化的管理方案,以進一步完善宣傳、監測、管理、治療等重要體系,進而達到理想效果。隨著現代信息化管理的不斷普及,針對血液透析的管理特點,充分結合礦物質代謝指標與信息數字化管理,可促進其監管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患者血液透析質量的改善。本研究觀察礦物質代謝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21 年7 月1 日-12 月31 日龍南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0 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21~80 歲,平均年齡(61.35±5.48)歲;透析時長6~81 個月,平均透析時長(46.04±6.31)個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 例,初中以上14 例。研究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38~80 歲,平均年齡(61.42±5.51)歲;透析時長6~90 個月,平均透析時長(46.10±6.33)個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 例,初中以上12 例。兩組性別、年齡、透析時長、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血液透析治療指征;②預計生存期≥6 個月;③意識清醒,認知正常,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器質性疾病者;②病情不穩定者;③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者;④近6 個月行甲狀旁腺切除術者;⑤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糾正電解質紊亂、降低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等。檢測患者的血磷、血鈣、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積極的對癥治療,高血磷、低血鈣時給予醋酸鈣片(貴州維康子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772,規格:0.667 g/片)餐中服用,2 片/次,3 次/d,但若血鈣>2.54 mmol/L,鈣磷乘積>5.25~5.65 mmol2/L2時,可減少醋酸鈣片劑量;當血磷水平1.78~2.42 mmol/L 時,改用碳酸司維拉姆片(Genzyme Ireland Limited,國藥準字J20130160,規格:800 mg/片)隨餐服用,800 mg/次,3 次/d;但當血磷水平>2.42 mmol/L 時,調整碳酸司維拉姆片用量為1.6 g/次,3次/d;配合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多多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556,規格:10 ml∶1 g)、降鈣素注射液(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Switzer land,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70203,規格:1 ml∶50 單位)、骨化三醇軟膠囊(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91,規格:0.25 μg/片)、碳酸鑭咀嚼片(英國Hamol Limited,批準文號:H20171351,規格:500 mg/片)等藥物,同時采用低鈣血液透析液(廣州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5290,規格:4.25%葡萄糖),無低鈣血液透析液治療,進一步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改善血液透析礦物質代謝。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礦物質代謝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①建立血液透析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系統:以客戶機+服務器的模式搭建血液透析信息管理平臺,其中客戶機負責實時采樣血液透析器械的各類數據,服務器則主要通過相關操作系統與數據庫實現該平臺的正常運行,最后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共享與傳播,實現整體醫療體系的全面覆蓋;②患者管理:為所有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電子病歷檔案,準確錄入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資料、藥物治療情況、體查結果、血管通路信息、透析記錄及當前所用方案,開展統一的信息化、數據化管理,保持實時更新,動態追蹤患者的治療情況,保證醫護人員可隨時在系統中查詢患者信息,實現“歷史有據可查、現狀有據可依、病情發展有據可防”的閉環式可追溯管理體系;③透析治療管理:在血液透析信息管理體系中,設置獨立的血液透析治療管理模塊,當患者開始透析時,需使用專用卡片進行插卡驗證,插卡后系統將自動同步電子智能化系統,并記錄其血液透析前體質量,通過透析機終端的信息共享模式,實時掌握治療中的相關數據,包括血壓、血流速度、靜脈壓等,透析完成后,患者需復測體質量,待數據上傳保存后,結束治療;④礦物質代謝管理:將血液透析管理系統與醫院檢驗科系統進行對接,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開展的血磷、血鈣及PTH 等各項礦物質檢測,均可實時同步至血液透析管理系統,便于醫護人員的直接查閱,通過患者礦物質代謝情況的實時追蹤,給予相應治療(方案同對照組),注意治療方案與治療時間的及時錄入,并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同步追查,針對治療不理想病例,需給予額外標注,以方便后續血液透析及用藥方案的及時調整;⑤延續信息化管理:開通電話咨詢熱線,并組建相應的微信交流群,通過視頻、圖片及文字等形式,進行科普教育,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及血液透析治療的認知程度,同時加強礦物質代謝紊亂的防治知識宣傳,提升其自我監測能力。此外,注重患者與醫療平臺的雙向溝通,及時掌握其病情動態,將其院外信息備注于患者電子檔案中,包括飲食、用藥、睡眠及透析傷口等信息,以便于指導管理。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礦物質代謝指標達標率(鈣、磷、PTH、堿性磷酸酶)、依從性(包括飲食、服藥、行為3 方面)、并發癥(骨痛、骨質增生、血管鈣化等)、住院率。礦物質代謝達標參考標準[5]:鈣:2.10~2.75mmol/L;磷:1.13~1.78 mmol/L;PTH:150~300 ng/L;堿性磷酸酶:女50~135 U/L、男45~125 U/L。依從性評定:采用自我報告法,通過自制問卷,對比醫囑建議進行作答,“做到”計1 分,“未做到”計0 分,1 次/周,連續收集10 次,包括飲食(飲食內容、飲食頻率、忌口情況)、服藥(服藥次數、服藥量、服藥時間)、運動(運動項目、運動時長、運動強度),各項10次總分≥20 分判定為依從。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 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飲食、服藥、行為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依從性比較[n(%)]
2.2 兩組礦物質代謝指標達標率比較 研究組鈣、磷、PTH、堿性磷酸酶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礦物質代謝指標達標率比較[n(%)]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4 兩組住院率比較 研究組住院率為16.67%(5/30),低于對照組的46.67%(14/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39,P=0.012)。
礦物質代謝紊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癥,透析時磷清除不足可引起高磷血癥等不良狀況,繼而引發腎性骨病,導致血管鈣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合并癥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質量[6-8]。此外,已有研究證實[9,10],透析患者的高血磷水平是導致其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對其預后生存具有較大威脅。因此,如何有效糾正血液透析患者的礦物質及骨代謝異常,同時控制其血磷水平,是降低不良反應、改善預后生存的重要方式[11,1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將礦物質代謝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過血液透析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系統的組建,搭建高效、精準的共享平臺,以此開展血液透析患者的動態化管理,便于相關信息的及時查詢與追蹤,通過高效、準確、及時的管理模式,保證臨床工作的精準實施[13-15]。而血液透析治療模塊的建立,則有效實現了血液透析過程的實時記錄,不僅減小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且各項數據均更為精確,有利于后續動態追蹤與分析。同時,借助礦物質動態管理,實時追蹤患者的血磷、血鈣及PTH 水平,掌握每次血液透析治療的礦物質達標情況,便于治療方案的及時調整,在維持正常代謝水平的同時,保證用藥合理性。延續信息化管理則可通過全程健康教育及互動交流,提高患者家庭對自身疾病及血液透析的認知水平,幫助其充分了解礦物質代謝不良帶來的癥狀與危害,以此提升其依從性與配合度。此外,患者院外信息的同步共享,為后續臨床方案的調整提供了良好基礎,有助于病情控制,同時節約患者的時間、經濟成本[16,17]。通過以上方案的實施,進一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礦物質代謝情況,降低其并發癥風險,同時減輕其經濟負擔,具有積極應用價值[18,19]。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鈣、磷、PTH、堿性磷酸酶達標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礦物質代謝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可改善患者的鈣、磷、PTH、堿性磷酸酶代謝情況,提高其清除達標率。分析認為,血清鈣、磷及甲狀旁腺素水平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礦物質代謝的核心指標,其清除不達標原因多與監測不及時、飲食控制不佳、藥物治療方案不合理等方面有關[20,21]。而血液透析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可集患者管理、血液透析治療管理、化驗查閱及延續管理為一體,有效避免了監測不及時等問題,且治療及化驗信息的精確共享,大大提升了藥物治療的及時性與精確性,對患者礦物質代謝達標率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同時,管理體系中的延續信息化管理可通過多渠道開展宣教工作,有助于患者學習與理解,可幫助其充分掌握科學的監測與防治方法,同時提升其重視程度,加強其在飲食、用藥、監測方面的遵醫囑行為,以此改善其礦物質代謝達標率。此外,研究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礦物質代謝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可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分析認為,精確的動態追蹤配合良好的宣教管理,對患者飲食、用藥及行為方面均具有積極的規范作用,可避免飲食控制不佳、用藥、監測不及時等問題,進而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22]。此外,研究組住院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礦物質代謝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可減少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概率。
綜上所述,礦物質代謝信息數字一體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礦物質代謝達標率,同時改善其依從性,降低患者的并發癥及住院風險,可行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