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程良軍,吳瓊霞
(1.樂平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江西 樂平 333300;2.樂平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 樂平 333300)
正常情況下,婦女生殖道內的微生物對人體有益無害,與人體形成互利共存的關系。然而當人體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或受外源性藥物作用時,陰道微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易導致陰道炎[1-4]。濕片鏡檢是臨床診斷陰道炎的基本檢查方法,但在判斷陰道微生態變化上具有明顯的滯后性[5]。而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可用于評估女性生殖健康狀況[6],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在陰道微生態評價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本院婦產科門診就診的162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為成年女性;均有性生活史;檢查前1 周未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藥物、激素類藥物;無陰道手術史。排除標準:有先天性陰道疾病者;有嚴重基礎感染性疾病。研究對象年齡18~55 歲,平均年齡(32.15±5.62)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采用鹽水浸濕的棉拭子自陰道深部或陰道穹后部、宮頸管口等處取材,置于無菌試管待測。常規濕鏡檢查:將待測樣本用生理鹽水涂片行革蘭染色后,置于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陰道分泌物,主要根據樣本清潔度、革蘭染色情況判斷檢查結果是否陽性。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用陰道炎五聯檢試劑盒對陰道分泌物樣本進行過氧化氫(H2O2)、白細胞酯酶(LE)、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唾液酸酶(Sna)、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檢測,試劑盒均源自江蘇碩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陽性判讀標準與操作流程均嚴格參照試劑說明書,判讀標準:H2O2<20 μmmol/L 為陽性,LE<5 g/L 為陽性,GUS>10 U 為陽性,Sna<40 mg/dl 為陽性,以5~10 s內出現凝集者為NAG 陽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菌群檢查結果,比較該方法與常規濕鏡檢查檢出陽性率及其五項指標(H2O2、LE、GUS、Sna、NAG)在正常、異常菌群間陽性率,計算其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菌群檢查結果162 例患者樣本中菌群正常者92 例(56.79%),菌群異常者70 例(43.21%),其中菌群失調者22 例(13.58%)、菌群抑制者19 例(11.73%)、菌群增殖者16 例(9.88%)、發現病原體者13 例(8.02%)。在92例菌群正常者中,仍可發現若干H2O2、LE、GUS、Sna、NAG 陽性病例,見表1。

表1 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菌群檢查結果[n(%)]
2.2 兩種方法檢出陽性率比較 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檢出陽性率為77.16%,與常規濕鏡檢測的77.7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9,P>0.05)。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分別為94.40%、78.38%、90.74%,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檢出陽性率比較(n)
2.3 菌群正常、異常的H2O2、LE、GUS、Sna、NAG 陽性率比較 菌群正常、異常的H2O2、LE、GUS、Sna、NAG 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菌群正常、異常的H2O2、LE、GUS、Sna、NAG 陽性率比較[n(%)]
陰道微生態系統是人體四大生態系統中較為復雜的系統,是目前研究的熱門領域,在女性的生殖與抵御疾病上起著重要的作用[7]。女性陰道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結構、復雜的微生態菌群、局部的免疫調節功能,對外界病原微生物構成了三道防線,其中微生態菌群最容易變化,會隨著性行為、全身免疫狀態的變化而改變,其中乳酸菌是維持女性陰道微生態健康的重要一員,其優勢地位的喪失易導致陰道炎[8-10]。陰道炎五項指標檢查是臨床針對陰道炎的快速篩查手段,其作用得到臨床廣泛認可[11]。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92 例菌群正常者中仍可發現若干H2O2、LE、GUS、Sna、NAG 陽性病例,提示即使在沒有發現明確病原體的患者體內,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陰道微生態失衡,這表明陰道微生態失衡并不一定有外源致病菌感染,可能在感染之前就已有菌群異常的預先征兆。研究表明[12],在病原微生物檢測陰性的婦女體內發現陰道微生態失衡的比例為15.67%。本研究發現菌群異常者70 例(43.21%),其中菌群失調者22 例(13.58%)、菌群抑制者19 例(11.73%)、菌群增殖者16 例(9.88%)、發現病原體者13 例(8.02%),且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檢出陽性率為77.16%,與常規濕鏡檢測的77.7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值分別為94.40%、78.38%、90.74%,提示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在提高了檢查便捷性的同時,仍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更有利于臨床推廣[13]。另外,李瑞琴等[14]研究報道,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可提高細菌性、滴蟲性陰道炎的檢出陽性率,準確值高達88.97%。蒯守剛等[15]研究報道,陰道炎五聯檢可提示陰道微生態的早期病變,且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正常、異常菌群間的H2O2、LE、GUS、Sna、NAG 陽性率比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陰道炎五項指標均可敏感反映菌群異常,從而預判患者是否存在陰道微生態異常。分析其原因,LE 是一種存在于人體白細胞的特異性酶,因此可用其來檢測樣本中是否含有白細胞,從而判斷是否存在炎癥反應[16]。GUS 是一種基質降解酶,可水解基底膜表面的糖鏈結構,參與病原微生物對陰道內皮細胞的破壞[17]。Sna 常由陰道菌群中的條件致病菌分泌合成,當陰道微生態失衡后,這些合成Sna的致病菌大量繁殖并最終導致細菌性陰道炎[18]。NAG 是一種細胞溶酶體酶,其水平高低與陰道病理狀態密切相關,當陰道有炎癥感染時,其水平明顯升高,對陰道上皮細胞造成破壞[19,20]。由此可知,上述五種指標均與陰道炎癥發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密切相關,可有效反映患者陰道微生態是否處于平衡狀態、是否遭受破壞。
綜上所述,陰道炎五項指標聯合檢測操作簡便快捷,可有效提示陰道微生態改變,有助于臨床早期發現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