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毅,廖澤茹
(瑞金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1,心血管內科2,江西 瑞金 342500)
輸尿管上段結石(upper ureteral calculi)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如果結石不及時排出,會造成結石部位發生息肉嵌頓、輸尿管狹窄等風險,臨床表現為尿血、梗阻、腎絞痛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安全[1,2]。相關研究顯示[3],輸尿管結石發生主要是由于排出腎結石期間,輸尿管狹窄部位發生暫時性受阻。因此,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的目標是消除梗阻,避免結石進一步增長,盡可能有效清除結石,防止結石復發。目前,臨床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手術方法較多,開放性、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是常規治療方法[4],但其存在結石清除效果較不理想、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患者恢復慢等不足,因此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本研究結合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我院治療的68 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臨床資料,觀察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與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瑞金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8 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6 例;年齡32~64 歲,平均年齡(51.29±3.29)歲。觀察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34~65 歲,平均年齡(51.80±2.96)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輸尿管上段結石臨床診斷標準[6];②均經B 超或CT 確診[7];③均無手術禁忌證[8]。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心、腦血管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③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者;④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全麻,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通過輸尿管硬鏡探查結石周圍,確定準確位置后,置入親水超滑導絲后退鏡,并沿導絲置入軟鏡鞘管,取出導管內芯,沿輸尿管軟鏡鞘插入STORZ 電子輸尿管軟鏡,發現結石后,插入EMS 鈥激光光纖,然后進行碎石,能量設置為1.0~1.5 J/10 Hz,調節為長脈寬模式,清理結石后依次退鏡,拔除輸尿管軟鏡鏡鞘,常規留置F5 雙J支架管,術后通過X 線經檢查結石情況。
1.3.2 觀察組 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麻醉方式、體位均同對照組一致,常規消毒鋪巾后于病患位置置入F5 輸尿管導管,然后改為俯臥位,墊高腰部,重新消毒鋪巾,必要時從輸尿管導管注入生理鹽水形成積水,以擴張腎盂、腎盞。通過B 超引導,于11 肋間至12 肋間下做腎盞穿刺點[10],穿刺成功后置入斑馬導絲,采用擴張器沿導絲方向穿刺點擴張至F14~F16,建立工作通道,并置入腎鏡,在灌注泵沖洗下確定結石位置,以鈥激光擊碎結石,清除干凈后常規置F5 雙J 支架管。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血尿持續時間、住院時間)、血紅蛋白下降值、炎性因子水平[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結石清除率、并發癥(出血、結石殘留、感染)發生率、生活質量(SF-36)評分。結石清除率:于術后第5 天,復查腹部X 線片,以結石直徑<3 mm 作為結石清除干凈的標準。SF-36 評分: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定,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8 個維度,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多于對照組、術后血尿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均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手術指標比較(±s)
2.2 兩組血紅蛋白下降值、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紅蛋白下降值大于對照組,CRP、IL-6 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紅蛋白下降值、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紅蛋白下降值、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2.3 兩組結石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結石清除率為94.12%(32/34),高于對照組的82.35%(28/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94,P=0.022)。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治療后SF-36 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輸尿管上段結石是尿路結石中的一種,病因復雜,大多數與腎結石排出受阻有關[9-12]。目前,臨床對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方式無統一標準,存在一定的爭議,臨床不同術式均具有其各自的優劣勢[13-15]。本研究選擇的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與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均屬于微創術式,與傳統治療方法比較,其均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多于對照組、術后血尿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均長于對照組(P<0.05),提示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對患者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可縮短血尿持續和住院時間,但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手術時間短,因該術式可以直接深入輸尿管連接部,且術野清晰,操作簡單,從而可縮短手術時間。此外,可能是由于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入路屬于自然腔道,可減輕對患者的創傷,從而利于術后恢復[17]。但輸尿管鏡鈥激光術操作難度相對復雜,需要醫生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并且依據不同時機還需要調節設備參數,從而可能會增加手術時間。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紅蛋白下降值大于對照組,CRP、IL-6 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對患者創傷大,術后血紅蛋白質下降明顯,炎癥因子水平相對較高,考慮原因為該術式雖然屬于微創,但仍然會對腎臟進行穿刺建立通道,進而造成一定損傷,導致術后血紅蛋白下降明顯,炎癥反應大的風險。觀察組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結石清除率相對較高,在結石清除方面具有一定應用優勢。因輸尿管軟鏡鈥激光光纖相對能力較小,因此碎石慢,且輸尿管自身的特點,可能部分碎石會滑入腎下盞,從而增加殘石率,影響結石清除率[1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術式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基本相同,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兩組治療后SF-36 評分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術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較高可能是由于該術式損傷小,術后恢復快,利于患者的康復,從而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與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存在差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手術時間短、結石清除率高,但創傷大、術后恢復慢,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經尿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創傷小、恢復快,臨床可依據患者情況靈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