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高權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腦膠質瘤(glioma)即神經膠質細胞瘤,其發病率約占顱內腫瘤的40%,在臨床上對該種疾病的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治療[1]。傳統開顱手術不僅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影響,在患者痊愈后也會產生后遺癥。因此,對于腦膠質瘤患者采用何種方式來降低手術的危害以及在對最大程度上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和認知功能是現階段臨床研究的重點[2-4]。隨著醫療手段的更新以及顯微技術的完善,顯微外科手術可利用影像學定位行腦膠質瘤切除,相較于傳統開顱術更加準確。基于此,本研究結合我院收治的80 例腦膠質瘤患者臨床資料,探討顯微外科手術對腦膠質瘤患者認知功能和遠期生存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2018 年5 月佳木斯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0 例腦膠質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MRI 或者CT 檢測確診為腦膠質瘤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存在手術禁忌證者。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0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31~76 歲,平均年齡(43.19±12.01)歲。對照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34~79 歲,平均年齡(44.13±13.11)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顱手術治療:術前給予全身麻醉,根據患者術前MRI 與CT 結果確定開顱部位,根據視覺觀察確定腫瘤部位以及對浸潤組織的界限進行判定,并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對病變部位進行切除。研究組采用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根據顱腦CT 所顯示患者腫瘤位置選擇合適的手術切口進行手術,患者行氣管插管后全身麻醉開顱,打開硬膜之后在顯微鏡的輔助之下進行手術,在貼近腫瘤的位置進行切入,沿病灶外圍水腫將其分離,并在保護健康腦組織的前提下對腫瘤進行切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用時、并發癥發生率(頭痛、口齒不清、消化道出血、癲癇)、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數[5]進行術后生活能力測評,包括進食、步行、洗澡、修飾、穿衣、移動、如廁、上下樓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共10 個條目,最高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強)、認知功能(采用MMSE 量表進行認知功能測評[6],包括記憶、定向力、注意和計算、判別能力、語言共5 個項目,量表總分為30 分,評分越低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差)、3 年內生存率與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6.0 版本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用時比較 研究組手術用時為(60.29±5.07)min,短于對照組的(97.21±10.2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128,P<0.05)。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術后生活能力比較 研究組術后1、2、3 年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生活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術后生活能力比較(±s,分)
2.4 兩組術后認知功能比較 研究組術后1、2、3 年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認知功能比較(±s,分)

表3 兩組術后認知功能比較(±s,分)
2.5 兩組3 年內生存率與復發率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3 年內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3 年內生存率與復發率比較[n(%)]
腦膠質瘤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原發性顱腦腫瘤,發生率占顱腦腫瘤的40%左右,發病年齡主要集中于30~40 歲,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視野不清等,而且部分患者會伴有肢體麻木、發力等癥狀,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語言表達功能,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7,8]。相較于其他顱腦腫瘤而言,該腫瘤具有較強的活動性,在腫瘤的內部有可能產生溶解質以及組織毒素,且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中的毒素物質逐漸侵入周圍組織,進而損傷腦神經,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9-11]。臨床上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將腦膠質瘤的腫瘤體全部切除或者進行部分切除,以最大程度避免溶解質以及組織毒素對周圍組織的侵襲[12-14]。傳統的開顱手術需要較為廣闊的手術視野,因此手術切口較大,手術的過程中也難免對腦組織造成損傷,且由于手術時間較長,增加了患者手術的風險,不利于其術后恢復[15,16]。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顯微技術的進步,腦腫瘤患者的手術方式也有了新的突破,可利用顯微外科器械明確腫瘤體與正常組織的分隔線,實現腦腫瘤的組織的準確切除[17,18]。顯微外科手術即醫生借助手術顯微鏡的放大作用,使用精細的手術器械與材料,對細小的組織進行切除。此外,顯微外科技術照明充足,醫師可以在手術器械的幫助下更好地對腫瘤的邊緣進行觀察,更準確判斷正常腦組織與腫瘤組織,以最大限度切除瘤體。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用時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顯微外科手術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腦組織的暴露時間,從而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術后1、2、3 年認知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考慮其原因為采用顯微外科手術可清晰觀察到呈黃褐色的病灶組織,并進行準確切除,因此可最大程度上減少患者腦部切口面積,降低對患者腦神經的損傷,有助于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復。兩組3 年內生存率內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術后1、2、3 年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也充分表明采用顯微外科手術對腦膠質瘤患者進行治療臨床效果更好,考慮其原因為顯微手術視野清晰,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腦組織暴露時間,對于減少手術不安全因素以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作用[19,20]。
綜上所述,采用顯微外科手術對腦膠質瘤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以及恢復時間,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認知功能、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