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輝
(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廈門記者站,福建 廈門 361013)
在后真相時代社交媒體發達,新聞傳播審核程序淡化,網絡虛假新聞泛濫。調查表明,69.1%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或“有時”在網上讀到假新聞。[1]虛假新聞掩蓋真相、誤導社會、欺騙大眾,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應當盡早阻斷虛假新聞的傳播擴散。[2]新聞事實核查可以辨別真偽,削減虛假新聞的擴散范圍和存活時間,減小輿情動蕩與社會觀點分歧。所以在21世紀初,國際社會就興起了新聞事實核查的潮流,出現了“FactCheck.org” “PolitiFact”“Fact Checker”“RealityCheck”“FullFac t”“新浪新聞捉謠記”“騰訊新聞較真查證平臺”等許多新聞事實核查平臺。
近些年,新聞事實核查又出現了數字化發展的傾向。如:Eyeo公司的“TrustedNews”、Meta的“Stormchaser”、storyful公 司 的“Newswire”和“Verify”、德 克 薩 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的“ClaimBuster”、谷歌的“Truth Goggles”,還有新聞衛士(Newsguard)公司的系列產品等。這些產品融合作為瀏覽器插件,當用戶搜索新聞時,會將用戶搜到的新聞信息自動與網絡辟謠或虛假新聞事實核查數據庫相關聯,向用戶描述信息是否真實。研究表明,新聞事實核查的模型化和信息化提升了核查的效率,也讓核查過程更加客觀和公平。[3]事實核查機制是上述產品的內核,其設計直接決定了新聞核查的質量。本文以Newsguard為例,分析其新聞核查評級機制,供相關讀者批評或借鑒。
當前已經出現的網絡新聞核查機制多種多樣。那么,怎樣的新聞核查機制,才契合現代網絡新聞核查需求呢?先前不少研究思考了這個問題,研究結論主要分布在核查效果和核查效率兩方面。首先,關于核查效果。主流觀點認為核查的過程必須透明[4-5],消息源可以回溯、證據鏈清晰,審核結果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1][6];核查保持獨立性或非營利性,才能保障公平[6];核查主體具有權威性,核查結論才更有影響力、更容易讓人接受[7];當核查者具有專業性,更有助于保證核查質量,核查結論也更準確。[8]不過上述觀點受到了質疑,有研究認為過分依賴專業人員、過程過于主觀化,則核查并不可信。[3]其次,關于核查效率。核查效率反映在核查速度和核查規模上。如有研究將及時性作為評價事實核查效能的指標[9],說明了核查速度的重要性。單位時間內新聞事實核查規模大小,是核查效率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新聞事實核查技術、模型和算法的改進,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的融合,顯著提高了事實核查的規模、速度和精確性。[10]
綜上,高質量的新聞事實核查應該“既快、又多、且好”——“快”和“多”體現效率,“好”體現效果。據此,確立網絡新聞事實核查機制的質量診斷框架如圖1。本文將使用該框架,從核查工具及衍生產品、核查評級模型和核查質量診斷三方面,分析NewsGuard的新聞事實核查評級機制。

圖1 網絡新聞事實核查機制的質量診斷框架
2.1.1 審核者
NewsGuard是一款由美國媒體人開發的網絡虛假新聞核查產品,兩名創始人分別是史蒂文·布里爾(Steven Brill)和戈登·克羅維茨 (Gordon Crovitz),前者曾是資深記者,后者曾是《華爾街日報》的出版商和專欄作家,都是新聞事實核查內行人士。該產品負責新聞核查的人員,都是具有不同新聞背景的記者和編輯。NewsGuard在產品服務進入特定國家的市場時,將就地聘請所在國的記者和編輯組成核查團隊,因而比較接地氣。
2.1.2 工具與產品
NewsGuard是計算機程序和新聞核查相結合的產品,它可以作為瀏覽器擴展程序安裝在網絡瀏覽器上,也可以作為App安裝在移動設備上。它一共提供了5項差異化產品(參見圖2):一是核查評級工具新聞衛士(NewsGuard),負責給新聞信息網站打上可信和不可信的標簽,為其他產品提供評價結果數據庫支持;二是品牌衛士(BrandGuard)工具,負責幫助廣告商避免他們的廣告出現在錯誤信息和惡作劇網站上,防范有人冒充新聞來源以獲得廣告收入,同時幫助企業尋找可信任、有價值的新聞廣告網站。三是錯誤信息指紋(Misinformation Fingerprints),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跟蹤虛假信息的敘事活動。四是健康衛士(HealthGuard),負責幫助患者、醫護人員和醫療領域其他從業人員識別可靠的健康信息來源,避免危險的錯誤信息。五是洞察力管理界面(Insights Dashboard),負責向企業提供錯誤信息管理工具,利用NewsGuard 的新聞評級和錯誤信息指紋數據庫,幫助企業搜索、排序和過濾有關在線新聞來源和敘述數據,識別和減輕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風險。

圖2 NewsGuard的系列產品與服務目標對象
2.1.3 影響力
NewsGuard是整合網絡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瀏覽器插件、移動設備應用程序)與新聞核查實踐(新聞核查、風險評價、商業開發)的綜合應用方案。它已經打入了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五個國家的新聞事實核查市場。NewsGuard對6000多個新聞和信息網站進行真實性核查評級,據公司自稱其產品涵蓋了在線新聞信息市場的95%參與度;它的“健康衛士”進行了3000 多個健康和虛假健康信息源評級;它的“錯誤信息指紋”贏得了美國國家信息安全競賽大獎,被美國網絡司令部選用作為網絡虛假信息監測和溯源的工具。NewsGuard除了提供移動設備程序,還被作為谷歌Chrome、微軟Bing和Edge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瀏覽器插件;此外,還與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紅迪網(Reddit)等社交媒體平臺合作,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2.2.1 評價指標體系
NewsGuard 用于評估新聞信息網站的指標,分為“公信力”和“透明度”兩大類9個評價指標,滿分100 分、無負分。各項評價標準不是平行的,存在重要性差異。例如,NewsGuard 認為在紅色評價方面,“發布虛假內容”就是比“不透露有關內容創建者信息”更加嚴重。因此它將總分分解給9個指標,越重要的指標攤越大的分值,比較不重要的攤較小的分值。指標及其重要性順序排列如表1。

表1 NewsGuard的分級評價模型
2.2.2 分級警示標簽
NewsGuard的評價結果采用4種標簽表示。如果被評價網站通常遵守可信度和透明度的基本標準,評價總分達到60分及以上,換言之評價結論為可信新聞網站的,獲得綠色標簽;如果被評價網站通常不符合可信度和透明度的基本標準,即評價總分值低于60分,換言之評價結論為不可信網站的,獲得紅色標簽;非新聞網站——幽默諷刺類ICP網站、平臺類ICP/ISP網站,分別用橙色和灰色標簽區分,實則未進行評價,因為它們不是真正的新聞網站。如果將鼠標移到標簽上方,將會顯示對應網站的評級簡報;進一點擊還可以看到完整的“營養標簽”,其上對評級結論有詳細的解釋。
2.2.3 過程質量控制
為了客觀公平地適用上述評價標準,評價不同主題、不同風格、不同政治傾向的新聞網站,NewsGuard除嚴格秉承非政治性化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質量控制。包括:由新聞專業人士構成核查團隊;運行“營養標簽”制度——分析師書面解釋為什么被評價對象會獲得相應評價等級;征求被評價對象的意見;由有經驗的編輯進行復核;對照評價標準實施評價;定期持續評價結果的更新;堅持評價的問責和申訴制度。
2.3.1 效率分析
NewsGuard評價的是新聞網絡內容提供商(ICP),而不是網絡服務商(ISP)或新聞報道本身。假設一家新聞網站的月報道量為100條新聞,那么對6000家新聞網站的新聞核查,每月可能影響到社會公眾對6萬條新聞的接受性。這種評價對象設定,明顯擴大了審核評級結果的應用范圍和效果。也正因為如此,NewsGuard敢自稱自己的參與度覆蓋了95%的在線新聞。
網絡信息技術與新聞事實核查的結合,提升了NewsGuard的核查效率。NewsGuard通過嵌入Internet、Chrome、Microsoft Edge、Bing等瀏覽器及搜索引擎,通過對接Facebook、Twitter 和 Reddit 等社交媒體信息,占據了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節點,可以向數十億用戶提供事實核查結果,提高了真實信息的傳播效率。NewsGuard在新聞信息網站核查評級的基礎之上,不斷擴展自己的產品線,形成了“新聞衛士”“品牌衛士”“健康衛生”“錯誤信息指紋數據庫”,以及“洞察力管理界面”5類具有較強互補性的應用,成為新聞核查機構市場化比較成功的范式。
2.3.2 效果分析
NewsGuard打造了“虛假新聞事實查證數據庫”和“錯誤信息指紋數據庫”,前者提供了可供查詢的記錄,保全了核查的證據,有助于信息源回溯,因而讓事實核查更加透明;后者利用技術和數據進行錯誤信息的追蹤和溯源,強化了事實核查平臺的敘事能力,提升了核查結果的可信性。NewsGuard對核查過程的質量控制,有助于保證事實核查的公平性,增加了可信性。征求意見、定期更新、問責和申訴等環節,可以保障被評價對象的權利,有利于減少誤判,增加了核查結論的準確性。新聞分析團隊的構成、資深編輯的復核,以及對他們采取的實名問責模式,有助于保證事實核查的專業性和高質量。“營養標簽”的公開性、便利性和可視化,使事實核查結果更加透明和可信。NewsGuard發現受益于工具定期更新的評級流程,有數百個被評價網站自覺提高了透明度或可信度,可見NewsGuard的核查行動效果明顯。
NewsGuard在評級模型設計、過程質量控制、數據庫打造,以及“營養標簽”推行上,努力保證新聞事實核查的專業性和透明性,保住了新聞事實核查的生命線。筆者抽查了國內11家網絡辟謠和新聞核查平臺,統計發現它們中有82%沒有描述消息來源,還有一些未能提供清晰的證據,卻直接給出核查結論,不符合透明性標準。可見,國內新聞事實核查需要增強透明性,從而使核查工作更為可信。NewsGuard的核查機制設計,極為重視被核查者的意見及改進情況,從而使得事實核查更為公平。當前國內的新聞事實核查,幾乎聽不到被核查者的回聲,也看不到人們對于核查機制的意見,這種情況可能削弱新聞事實核查的準確性。
不過NewsGuard在新聞核查上短板也很明顯。它是一家存在投資者的公司,因而無法保持事實核查的獨立性或非營利性,導致核查的公平性和可信性受到了影響。它的評級模型設計過于簡單,非紅即綠的標簽設計,缺少中間狀態指標,容易誤傷一些好的新聞信息網站。NewsGuard是對新聞信息網站進行事實核查,它的評價結論會影響人們對被評價網站所有新聞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