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成
(江蘇省江陰市教師發展中心,江蘇 無錫 214400)
新修訂課標提出:“合理安排不同學段的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準備.”[1]可見,課標修訂過程中也注意到了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梳理新修訂初中課標中能夠反映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部分,有利于使初中教師設計教學時重視教學銜接,從而更好地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更好地為學生長遠發展服務.
2011年初中物理課標修訂后,以“三維目標”表述課程目標,2017年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由“三維目標”凝練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此后的時間里初高中物理課程目標表述被分割在“三維目標”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兩個話語體系中,雖然“核心素養”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三維目標”的升級.這樣的“天然分割”不可避免地給物理教學帶來不便,不利于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課程目標隔閡產生的不便,使初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開展教研活動時,“自覺”向高中物理課標靠攏,將高中物理課程目標“套”在初中物理上,盡管不清楚這樣簡單的“套”是否合適,也不確定同一核心素養在初高中教學要求中差異有多大.這一點從近幾年初中教師在撰寫論文和教學設計時常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中可見一斑.新修訂的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不僅凝練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而且提出了具體的“目標要求”,比如通過哪些知識的學習形成什么物理觀念,對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維度的核心素養也進一步具體化.[2]
初中新舊課標、高中新課標課程理念如表1所示.[1-4]

表1
可見修改后初中物理新課標與高中物理新課標更加“一致”,都注重“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都注重課程結構——體現“課程基礎性”,都重視課程與生產、生活及科技等的聯系,都“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都重視通過“評價”實現“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育人目標.在整體上高度“一致”的情況下,也存在很多不同,比如初中更旗幟鮮明地“注重科學探究”,高中強調“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高中課程除了“基礎性”,還要體現選擇性.這使得課程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有利于課程更好達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科學探究”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通過探究累積豐富的感性經驗,為理性分析以及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奠定基礎.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經過中考“普職”分流后,進入高中的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較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高中學生面臨選科,物理課程除了基礎性,還必須兼顧選擇性,使其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初中階段屬于義務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所以課程更加注重“基礎性”,以期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地接受物理課程的教育而獲得發展,素養能夠提升.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1]這一任務落實到學科課程,就是要課程設計、教學實踐能夠凸顯本學科的育人價值,將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新修訂后的初高中課標,都將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凸顯出來,要求以學生素養培養為目標,“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確定課程目標,體現物理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1]
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基礎上的延續和進階,初中物理應該要為高中學習奠定基礎.這里的基礎除了對物理的情感,還有為高中進一步學習物理鋪墊的知識內容、方法、思維、能力等.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高考的內容和素質教育的目標凝練為“四層”——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贏得高考,考試對教學具有引導作用,“四層”是高中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此初中物理需要從“四層”的4個二級指標出發為高中學習夯實基礎.
“四層”中的“核心價值”指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起到方向引領作用.就初中物理而言,核心價值是指具備良好的科學思想方法,在面對現實問題情境時應當表現出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新修訂的初中物理課標要求從“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品德修養、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健康情感、勞動精神”等方面滲透核心價值,具體如表2所示.[1,5]

表2
通過了解我國古代科技成就,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熱愛中華民族和熱愛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祖國的深厚情感,還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態度,使學生立志報效祖國,立志肩負民族復興重任.
通過了解載人航天、北斗導航系統、天眼、天問一號、高鐵等我國現代科技成就,感受最近幾十年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可以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不僅為學生構建知識夯實感性經驗基礎,還能夠讓學生養成節約用水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培養學生保護自己、關心他人的意識,從而成為具有“大愛大德大情懷”和“遵守社會公德”的合格公民.
通過物質這一主題的學習,讓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形成唯物主義世界觀,通過測量類和探究類學生必做實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1]從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奠定基礎.
在慣性知識的學習時,以討論系安全帶等保護措施的必要性,滲透生命安全的意識和尊重生命的情操.在透鏡知識部分,通過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方法,培養學生保護視力的意識,增強學生對健康的重視,養成愛生命、愛生活的情操.
通過了解我國古代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智慧,讓學生感受勞動中的智慧,感受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樹立動腦才能更出色更高效完成勞動的觀念.
于初中而言學科素養是指即將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者遇到問題時能合理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有效整合學科知識,正確地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素養.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學科素養包括信息獲取、理解掌握、知識整合、研究探索、操作運用、語言表達、科學思維、人文思維、創新思維等9個二級指標.初中物理課程不可能為9個指標都非常直接、全面地做出鋪墊.通過強化實驗探究和增設跨學科實踐主題,可以在理解掌握、知識整合、科學思維、創新思維等維度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具體變化如表3所示.[1]

表3
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對學生的知識儲備、知識整合、思維品質、實踐操作等都有較高的要求.通過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可以實現學生知識整合、遷移,手腦并用,在實踐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增加了實驗數量,增加了跨學科實踐主題,豐富了物理課程的育人內涵,豐富了物理學科育人途徑,尤其是強化了實踐育人,凸顯了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悟”的重要性.
于初中而言培養關鍵能力就是培養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過程中“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情境時,高質量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是學生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能力,同時是培育核心價值、發展學科素養的能力”.[5]于初中教學而言,主要包括信息整理能力、實驗設計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演繹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能夠對高中物理學習有重要影響的能力.各能力群新課標舉例如表4所示.[1,5]

表4
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客觀、全面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結構化理解,將知識與真實情境構建聯系,促使知識結構網絡化.
通過實踐性認知活動,可以培養、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培育,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凸顯實驗中的物理方法和思維邏輯,可以在實驗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透徹理解實驗原理,使學生更高質量地完成實驗.通過實驗更好達成學科育人目標.學生只有在實驗中習得了物理方法,才能掌握物理知識的本質,將知識、技能遷移到新實驗、新情境中解決新問題.
于初中而言必備知識是指即將進入高中的學生在面對問題情境時,高質量地認識、分析和能夠進一步高質量地學習必須具備的知識.“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一樣,是學科素養的基礎支撐.”[5]知識是能力、方法、素養的載體,只有夯實必備知識,學生素養培養才能實現,否則一切都將是“無源之水”.新修訂課標重視在知識體系上與高中進行銜接,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現列舉幾例,具體如表5所示.[1]

表5
摩擦力的學習是高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新修訂的課標增加“探究并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并在實驗探究主題(學生必做實驗)中用其替換原來的學生實驗“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體現了課標編寫人員對這一內容在初高中物理銜接方面的重視.這一變化將會使初中教師更加重視這一內容的教學,更好為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這一內容夯實基礎.
伏安法測電阻是高中階段電學實驗最基本、最常見的方法.以往是在高中階段學習相關實驗時臨時拓展、補充,新修訂課標將“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納入學生必做實驗,學生將會更容易理解高中電學實驗原理.
高中階段學習氣體壓強時,經常出現液柱封閉一段氣體,新課標將“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升級為學生必做探究實驗,可以促使學生理解壓強的本質,為高中分析氣柱、液柱壓強奠定基礎.
不同學段教學銜接,一直是教師們教學實踐中關注、研究的重點之一.關注銜接本質上是關注學生學習起點,本質是以學生為本,是要設計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能力、素養基礎上充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不僅要求高中教師、高中課程“往下看”,也需要初中教師、初中課程“向上看”.明晰新修訂課標的變化,明確新修訂課標中凸顯初高中教學銜接之處,有利于教師設計教學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初高中教師都能更好地在“自掃門前雪”的基礎上為學生“多做一點”,必要時初中“拓一拓”,高中“補一補”,從而實現初高中教學有效、高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