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播電視局904 臺,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微博、新聞客戶端、抖音等各種新媒體平臺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為受眾提供了多元的信息接收途徑,在加速信息傳播和共享的同時,也給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帶來了較大沖擊。為拓寬信息覆蓋范圍,廣播電視行業需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達到更高應用要求,以便吸引更多受眾,取得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結合融媒體時代背景,對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應用問題展開研究,以期為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探明方向。
在融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等各種新媒體平臺依托數字化技術提高了信息傳播效率和質量,具有顯著發展優勢?;谛袠I整體發展趨勢,廣播電視技術應加快數字化發展,通過與數字廣播技術融合實現系統和內部流程升級,傳輸高質量的圖片、音視頻等資源,取得理想的傳播效果。
作為新型技術,數字廣播通過將各種數據信號轉化為數字形式,能夠減少信號在編碼、調制等操作中受到的干擾,并實現大量資源的高效傳送。應用數字技術進行信號發射,可以實現廣播電視技術創新,在傳送音頻信號的同時,完成多媒體信號傳送,為信息資源傳播和共享提供便利。此外,通過數字化發展,能夠增加廣播電視內容儲存容積。在實踐操作中,僅需要在原設施基礎上增加數字機頂盒就能將模擬信號轉變為數字信號,通過連接網絡共享數字資源,為受眾提供更大的節目選擇空間,助力行業的轉型發展。
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為人們快速獲取信息提供了途徑,也促使人們對媒體傳播的內容提出了多元化、個性化等要求。在網絡環境下,人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開始主動選擇信息內容。為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廣播電視技術還應加強與各種網絡平臺的融合,加快各種媒體資源的整合、共享和傳播,為受眾帶來更好的信息接收體驗。近年來,包含今日頭條、抖音等在內的網絡媒體平臺取得快速發展,正是由于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流量大的特征,幫助平臺在短時間內匯集了大量用戶。借助各種網絡平臺開設新的媒體賬號,能夠依靠網絡為廣播電視引流,達到吸引更多用戶關注的目標。將網絡技術運用到廣播電視制作流程中,能夠為節目提供豐富素材,同時可以加快節目的制作和播出速度,在節目傳播方面獲得更強的時效性。認清網絡空間的信息傳播特點后,不斷有廣播電臺加快了網站渠道建設,通過整合網絡信息資源,加大推廣力度,拉近電臺與受眾間的距離,不斷提升電臺影響力的同時,也推動了廣播電視技術的網絡化進程。
伴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依托5G、移動App等技術,各種媒體平臺開始采用多屏互動、三網融合等立體化傳播方式,有效拓寬信息傳播范圍。為實現立體化發展,廣播電視技術還應加強移動傳媒技術的應用,通過技術融合實現全覆蓋傳播,獲得更寬的發展路徑。如應用臺網融合技術連接各種網絡媒體端口,使用戶能夠在電視上點播愛奇藝等視頻平臺的直播內容,突破電視頻道的限制,方便受眾根據自身偏好進行節目內容選擇。為緊跟時代步伐,廣播電視還應加強5G 網絡技術的應用,面向全國觀眾傳送高清視頻、影像等,使用戶可以隨時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進行電視信號和網絡信息接收。除了在渠道上實現立體化,廣播電視還應在視覺和感官效果上探尋立體化發展途徑,加強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如廣播電視技術可以與AR、VR 等技術融合發展,通過虛擬現實模擬方式呈現全景視頻、裸眼3D 等豐富節目形式和內容,給受眾帶來沉浸式、交互式體驗[1]。加強VR 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受眾帶入到三維虛擬世界中,通過虛擬眼睛、數據手套等感應設備與周圍環境互動,使其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隨著社會整體信息化技術水平的提升,人們不再滿足于接收信息,而是希望通過相互傳送信息保持互動。而微博、網絡直播等媒體技術的出現,滿足了受眾的互動需求,因此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快速發展。廣播電視技術要取得進步,同樣應向著互動化的方向發展,為受眾提供溝通、反饋的平臺,維持節目與受眾間的密切關系,為節目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因此近年來,許多廣播電臺陸續開通微博等賬號以培養粉絲群體,借此提升電臺影響力;通過加強與微信、抖音等各種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利用各種社交平臺對廣播電視節目進行分享、轉發、點贊等操作,給用戶帶來了良好體驗。為進一步加強與受眾的互動,廣播電臺還應加強電視直播技術的應用,采取彈幕、“掃一掃”“搖一搖”等各種形式與受眾實時互動,削弱與受眾間的距離感,有效提升節目親和力。
把握新時代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趨勢,還應做到科學應用技術加速信息傳播。結合這一目標,廣播電臺應加快融媒體平臺的打造,通過與廣播電視播出系統對接,能夠以數字化形式快速進行信息傳遞和共享。實際在平臺建設方面,還應體現平臺綜合性,如完成廣播電視App 打造,以數字化形式系統生產和傳播電視節目,從根本上推動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加快廣播電視技術的創新發展;借助該平臺為節目開發點播、回放等各種功能,在App 內應用動態截圖、屏幕共享、高清視頻投屏等各種技術,能夠提高節目播出質量[2],使廣播電視App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常用的App,可以使電視媒體更加貼近受眾生活,有效提高節目播放量。此外,應打造可以承載廣播電視全部業務的融媒體平臺,加速各種媒體資源的整合,并從業務開展角度不斷探尋技術融合的新節點,充分體現廣播電視技術優勢。
在實現廣播電視技術與其他媒體技術融合應用的過程中,還應革新電視媒體的運營模式。在開設微博、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的官方賬號后,不僅可以借助平臺進行節目和廣電公告的推送,也可以開展廣告營銷、觀眾調查等系列在線活動,利用粉絲效應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的同時,占據更大市場份額,充分體現電視媒體的群體導向優勢。采用互聯網+的運營模式,還應將互聯網作為基礎條件,將客戶端平臺、電信平臺等各種平臺結合在一起,為實現業務共融奠定扎實基礎;將技術融合應用上升到戰略高度,根據地區廣播媒體、新媒體發展情況探尋共同發展路徑,做到合理應用節目制作和信息傳播等技術,實現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互補。在業務運營方面,則需要進行部門整合,根據業務做好崗位人員職責范圍的劃分,確保各部門人員能夠協同開展工作,加速信息采集、整合速度,快速完成不同類型的節目內容生產,充分體現廣播電視技術應用的融合性、系統性等特征。
以5G、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引領,實現廣播電視技術革新,能夠依托現有科技成果完成智能化制作播出系統的構建,加強數字化、立體化等廣播電視技術的創新應用,有效提高電視節目質量[3]。應用5G 技術實現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各種多媒體素材的快速匯集,然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進行整理、分析,依靠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素材篩選和節目制作,能夠推動電視節目的多樣化發展。例如,實現節目制作、播出過程的一體化管理,可以提高節目制作和播出效率;應用監控系統進行智能監測,對傳輸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動態優化,可以提高系統配置速度,增加節目數據流。在節目播出期間,應用信息安全技術也能及時發現系統安全問題,運用認證碼、恢復技術等增強節目資源傳輸的安全性。具體來講,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進行信息對接和備份,實現故障跟蹤報警,自動完成定位排查,通過自動切換播出系統和修復安全漏洞保證節目平穩播出。由此,通過技術創新,能夠逐步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播出質量,有效落實技術轉型升級要求[4]。
面對媒體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應用廣播電視技術,還應通過優化電視服務提升電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在節目制作方面應用AI 等技術制作精品節目,可以突顯電視廣播技術的應用亮點,同時可以完成節目品牌塑造。在2020 年兩會期間,“中國之聲”節目運用AI 技術進行節目后期制作,方便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場景,并運用聲音合成等技術提供完美音效,為用戶帶來獨特的平臺信息發布和溝通交流體會,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另一方面,將電視播出技術與網絡平臺結合在一起,在加強平臺用戶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挖掘有價值的信息,能夠為節目制作指明方向,在實現內容個性化定制的同時,合理進行節目時長、形式等各方面的調整,確??梢詽M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目前,央視頻App 就完成了多個頻道和節目板塊設置,通過控制節目時長滿足受眾的碎片化閱讀需求,為受眾提供了優質的媒體服務[5]。
在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行業應抓住機遇實現創新發展,做到立足自身原本優勢探索最佳的發展路徑,深刻認識融媒體發展特點,從數字化、網絡化等角度找尋媒體結合點,推動廣播電視技術改革創新,能夠吸取新媒體的優點從而取得持久發展。在技術應用實踐中,行業還應從融媒體平臺打造開始著手,實現運營模式革新的同時,加快技術創新,通過為受眾提供優質的電視服務充分展現廣播電視發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