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華
(棗莊市棗莊轉播臺,山東 棗莊 277100)
安全播出是廣播電視的基本原則,這不僅要求廣播電視播出過程中各設備穩定運行,還要求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正常,能夠有效實現信息外放,避免因意外因素干擾導致播出中斷。廣播電視作為輿論的喉舌,不僅是黨與群眾的聯系樞紐,負責傳達黨的重要思想,使群眾及時了解黨的號召,還負責提供市政熱點新聞、社會熱門事件、綜藝節目以及影視等多元信息,以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而輿論喉舌作用的充分發揮建立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將信息及時、精準地傳送給受眾。另外,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強調對播出內容進行甄別篩選,剔除消極的內容與信息,全面傳播社會正能量,這不僅為群眾創設了良好的輿論環境,還引導了社會風向,可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意義重大。然而,受技術限制、人為因素、設備落后、突發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過程中安全播出事故頻發。因此,有必要針對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中的安全播出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對策,以保障廣播電視播出的質量與效率。
由于廣播電視系統規模龐大、涉及環節較多,因而信號的發射與傳輸離不開各類信息、數字及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任何環節的技術問題都可能導致系統故障,引發安全播出問題。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國內數字電視逐步取代了傳統電視信號傳播模式,但實際應用中仍會存在適配性問題;另一方面,廣電數字信號站建設一旦存在疏忽,勢必會影響信號傳播強度,加上電磁波等的多重因素干擾,甚至可能導致信號消失;此外,受導線負荷與承載力等技術方面的限制,在用戶使用高峰期普遍存在信號質量較差等問題[1]。
廣播電視信號的發射與傳輸對從業者的專業技術和業務素質要求頗高。然而,當前很多廣電工作人員并不具備現代化安全管理意識,還固守傳統廣電信號傳播技術,專業技術能力不過關,導致廣電信號傳輸效率低下、安全播出問題頻發。與此同時,“互聯網+廣播電視”的融合發展雖促進了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效率的提升,但開放式信號傳輸模式也為不法分子惡意攻擊提供了可能,極易引發數據泄露、用戶端受損、系統中毒等問題,使得廣電安全播出事故頻發[2]。
除了技術、人為因素的影響,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設備能否正常穩定的運行,也是影響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廣電系統運行涉及網絡播出系統、機頂盒、光端機、無線路由器及廣電播放所需的電力設備與環境保障等諸多設備,此類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一旦設備技術落后,極有可能導致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受阻,繼而影響播放質量;另一方面,廣電設備往往非常精密,需要定期維護或保養,一旦管理不當,極易出現短路、受潮、線路老化等問題,這些均會對廣播電視信號的發射與傳輸造成直接影響,甚至引發安全播出事故[3]。
廣播電視信號的發射與傳輸還會受極端惡劣天氣、地質災害等突發自然災害的影響。例如,嚴寒天氣下,廣播電視信號傳輸導線的表面會附著落雪或冰霜,輕者會影響信號的穩定性,重者會導致線路在多方不平衡拉力的影響下出現斷裂、倒塌等事故,嚴重干擾廣播電視信號的穩定發射與傳輸。再如,雷擊也是影響廣播電視信號安全發射與傳輸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強雷擊損壞還是弱雷擊損壞,亦或雷電感應損壞,均會導致供電線路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致使廣播電視臺無法順利接收信號,甚至導致信號桿倒桿,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4]。
針對技術限制所引發的安全播出問題,關鍵是要加快引入前沿先進技術,保障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的安全性。具體而言,一方面,廣播電視臺要加快引入加固、負荷分布、服務器切換、配置備份等安全防護技術,利用這些技術提升廣播電視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填補信號發射與傳輸中的網絡漏洞,通過對數據傳輸系統進行加密,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性[5];另一方面,廣播電視臺要借助應急處理恢復技術、一體化監控技術等的支持,一旦信號發射與傳輸遭遇緊急情況,立即啟動應急處理機制,自動備份系統數據資料,縮短系統恢復時間,以此持續優化廣電安全管控系統。此外,廣播電視臺還要加快引入現代化指揮控制技術,對廣電節目播出信息進行全面采集、分析與整合,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指揮管理能力,當節目現場出現安全播出事故時,利用指揮控制技術對現場進行有序調節,迅速恢復現場秩序,并利用數據備份及一體化監控技術全面分析廣電系統,排查事故原因并迅速解決,提高節目的播出率[6]。
針對人為因素導致的安全播出問題,廣播電視臺要加快健全人員管理制度,提高人員專業素質。一方面,要針對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人員管理制度體系,如機房出入人員管理制、機房禁止性規定、交接班制、監聽監看制、維護檢修制、技術檔案管理制等,并嚴格貫徹和落實各項制度,同時要強化統籌協調,理順各部門關系,明確部門職責與崗位分工,完善調度指揮機構,提高部門間協同作戰能力,確保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所涉及的各個環節與系統協同聯動,共同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另一方面,廣播電視臺要強化隊伍建設,既要通過高端人才引進提高廣電從業者的門檻,又要通過在崗人員培訓教育提升其業務素質,使之充分認識到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重要性,繼而提高安全管理意識,還要定期組織人員參與業務培訓,使之熟練掌握各類設備及系統的規范化操作流程及安全播出注意事項,避免人為因素可能引發的安全播出問題[7]。
針對設備落后所引發的安全播出問題,廣播電視臺要注重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落后設備,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及時排除故障隱患。一方面,廣播電視臺要加強對現代化設備及系統平臺的投入力度,購置更先進、更便捷、更高效的設備系統,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與播出系統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廣播電視臺要加快構建完善的設備維護檢修管理系統,定期對信號發射與傳輸設備進行查修,并結合廣電工作的時間特性,及時進行設備維護,降低設備正常運行中的故障發生率。與此同時,要完善周檢、月檢與季檢制度,周檢時重點做好風扇、過濾網等方面的清灰工作,防止信號發射裝置運轉異常,月檢要重點核查信號發射器與接收器運行情況,避免其運行異常,季檢時要全面檢查設備電源、電線及設備內部結構等,確保電源無異常、電線無老化斷裂、設備內部無燒灼等情況,確保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8]。
針對突發災害可能引發的安全播出問題,廣播電視臺要構建完善的安全預警機制,切實提高自然災害應對能力。一方面,廣播電視臺要全面考慮到廣播電視信號可能遭遇到的極端惡劣天氣、地質災害等各種自然因素,通過構建安全預警系統,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方案,及時反饋信號發射與傳輸中出現的異常并進行搶修,避免信號長時間中斷,并將突發災害所引發的安全播出事故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在突發災害應對處理結束后,廣電工作人員要做好記錄工作,對本次安全播出事故的預警與應對全過程進行總結,在汲取經驗的同時,持續完善對突發災害的預警機制及應對方案,為后續災害應對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9]。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內廣播電視行業取得了飛速發展。然而,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中的安全播出問題逐步暴露出來,不僅導致播出事故屢有發生,還嚴重影響了廣播電視輿論喉舌、社會風向引導及社會服務等功能的發揮。通過分析可知,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中的安全播出問題主要是因技術限制、人為因素、設備落后、突發災害等因素所致,因此,廣播電視臺要在與時俱進理念的引導下,加快引入前沿先進技術,保障信號安全傳輸,及時革新和維護各類設備,加強對廣播電視系統的監測,構建安全預警機制,提升系統的災害應對能力,同時要建立健全人員管理制度,提高人員專業素質,減少各方面因素對廣播電視產生的消極干擾,確保廣播電視信號發射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性、穩定性,持續提升廣播電視播出的質量與效率,以此促進廣電行業更快、更好地發展。